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200552)
- 作品数:46 被引量:236H指数:7
- 相关作者:刘月平马力耿翠芝王小玲李云涛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乙酰肝素酶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09年
- 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同一个体中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促血管生成因子乙酰肝素酶(HPA)和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在乳腺癌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 李云涛王红超李海平范忠林
- 关键词:血小板反应蛋白1乳腺癌组织乙酰肝素酶促血管生成因子抑制血管生成正常乳腺组织
- 基于食管癌病理标本长度推算的实际长度与CT长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cT扫描在确定食管癌病变长度方面与实际长度上的差异及其符合程度。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对52例食管癌行肿瘤组织标本固定后收缩比研究,得出换算实际长度的收缩比。137例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在CT图像上行食管癌靶区勾画和长度测量,术后测量食管癌标本固定后长度,根据收缩比回推实际长度,比较两者差异和符合率。结果食管癌平均收缩为术中长度的90%±10%。食管癌实际长度为(4.1±1.8)cm,CT长度为(5.8±2.4)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P=0.000)。CT长度与实际长度相符者56例,仅占40.9%(56/137)。结论食管癌CT长度与实际长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确定合理的食管癌病变长度要参考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等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 王军韩春祝淑钗张辛迟子峰李英
- 关键词:X线断层摄影术计算机
- 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E-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meal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和42.4%(28/66),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低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ECadhei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 马力耿翠芝王永军王小玲刘月平
- 关键词:乳腺肿瘤E-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
- 食管鳞癌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ESCC、24例正常食管黏膜、35例正常淋巴结和32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结果:(1)ESCC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CD1a和CD83的表达量(均P<0.05)。(2)CD1a表达量与癌组织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均P>0.05);CD83表达量与ESC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表达量与正常淋巴结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83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0.05)。结论:ESCC组织中CD83的表达量反映ESCC局部免疫状态,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王雷单保恩刘亮何明孟宪利王士杰
- 关键词: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树突状细胞CD1ACD83
- IL-21调节免疫平衡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和接种Colon26细胞小鼠的Th1/Th2平衡偏移情况,同时以IL-21调整小鼠Th1/Th2平衡,观察调节细胞免疫平衡对大肠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大肠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Th2细胞比值及血清中IFN-γ和IL-4浓度。另于小鼠爪垫内侧皮下接种高分泌IL-21的Colon26/IL-21细胞,对比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对机体免疫平衡状态的影响。结果①3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Th1/Th2比值分别为0.74±0.27和1.26±0.9;血清IFN-γ浓度的测定值分别为(6.26±1.43)和(9.18±2.31)pg/ml;IL-4浓度的测定值分别为(8.88±1.30)和(5.20±1.71)pg/ml;IFN-γ/IL-4比值的测定值分别为0.70±0.10和1.82±0.35,两者差异明显。②接种Colon26/IL-21细胞组小鼠肿瘤持续生长至16d后逐渐缩小,小鼠血清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Colon26细胞组小鼠肿瘤持续生长增大,血清中IL-4浓度高于Co-lon26/IL-21细胞组;免疫平衡向细胞免疫方向转变。结论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平衡(Th1/Th2平衡)向Th2型偏移;IL-21可以增强Th1型细胞免疫功能,调节Th1/Th2细胞比例,纠正免疫失衡,有效发挥杀灭肿瘤细胞。
- 张振亚张伟陈学谦安广权单保恩于跃明
- 关键词:免疫平衡IL-21大肠癌
- 沉默TLR4基因下调NF-κB表达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4调控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方法构建沉默TLR4基因的shRNA质粒,脂质体法转染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转染细胞中TLR4、核因子(NF)-κB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因表达;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周期及EdU表达。结果TLR4-sh2转染率最高。U-87MG细胞转染TLR4-sh2及阴性对照质粒48 h后,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分别命名为U-87MG-Sh及U-87MG-NC细胞,转染率分别为(95.05±0.17)%及(94.75±0.72)%。U-87MG-Sh细胞中TLR4、NF-κB及CyclinD1基因及Edu表达水平显著低于U-87MG-NC及U-87MG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1)。U-87MG-Sh细胞中G0/1期细胞显著高于U-87MG-NC及U-87MG细胞(P<0.01),而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抑制TLR4基因可以下调下游靶基因NF-κB表达,从而导致CyclinD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
- 刘英姿刘亮
- 关键词:脑胶质瘤TOLL样受体4细胞增殖基因沉默
-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被引量:24
- 2008年
- 目的:观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100例首程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全组处方剂量5600~7000cGy,中位处方剂量6400cGy,200cGy/次,1次/天,5次/周。对其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1)全组患者完全缓解(CR)65例(65.00%),部分缓解(PR)34例(34.00%),无缓解(NR)1例,肿瘤总有效率(CR+PR)为99.00%。2)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3.49%、55.21%、42.77%,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25%、48.09%、43.39%,中位生存期24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受侵和近期疗效为强相关因素。全组合并主动脉受侵者42例,未合并主动脉受侵者58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35.25%和48.26%,P=0.0577。放疗后近期疗效达CR者65例,PR者34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50.27%和31.08%,P=0.0163。3)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51例(51.00%),1级27例(27.00%),2级16例(16.00%),3级6例(6.00%),无4级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8例(18.00%),1级50例(50.00%),2级24例(24.00%),3级8例(8.00%),无4级发生。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段,有提高患者生存率的趋势,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王澜韩春张辛王军肖爱勤麻国新
- 关键词:食管肿瘤适形生存率
- 老年胃癌患者区域转移淋巴结中COX-2与多药耐药因子相关性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癌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灶中环氧合酶-2(COX-2)与多药耐药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3例伴区域淋巴结阳性转移的老年胃癌患者(≥60岁)标本中COX-2、P-gp、GST-π、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同法检测32例对照组(<60岁)胃癌原发灶、转移灶中4种蛋白的表达,比较其在两组患者之间、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之间的强度表达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患者P-gp在转移灶表达高于原发灶(P<0.05),TopoⅡα则在转移灶中表达降低(P<0.05);TopoⅡα表达在原发灶、转移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99 3,P<0.01)。老年患者原发灶组织中COX-2与TopoⅡα之间存在负相关表达(r=-0.588 9,P<0.01),P-gp与TopoⅡα之间存在正相关表达(r=0.382 0,P<0.05);转移灶各因子表达间未发现相关关系(均P>0.05)。原发灶老年组COX-2、P-gp和GST-π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转移灶老年组COX-2、P-g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OX-2及部分多药耐药因子存在异质性表达,老年患者多药耐药性与其他年龄患者不同,对老年患者进行多药耐药性逆转的胃癌生物治疗应根据COX-2、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特点进行。
- 安波檀碧波李勇范立侨赵群张志栋赵雪峰贾楠王冬
- 关键词:胃肿瘤老年人环氧合酶-2
- 液基薄层细胞学在涎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对涎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细针(外径7mm)穿刺抽吸标本(FNAC),部分标本制成常规涂片,同时将针头内残余的标本迅速注入清洗液,离心沉淀后再转移至有新柏氏细胞保存液的瓶,经处理后制成薄片数张,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91例涎腺肿物经TCT和常规FNAC涂片比较,诊断敏感性基本相等。结论:TCT具有固定标本速度快,细胞不易变形,分布均匀,背景清晰等优点。对涎腺肿瘤标本联合应用FNAC及TCT进行诊断,将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 王占红刘海波马福军刘铁军
- 关键词:细胞学技术
- 七氟烷麻醉下缺血后处理对肝癌切除术患者Fas-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男性患者40例,年龄45~65岁,体重指数20~26kg/m2,ASAⅡ,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缺血后处理组(B组),每组20例。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中吸入七氟烷2%~4%、瑞芬太尼4~6ng/ml维持BIS40~45。患者均用Pringel法阻断入肝血流。A组实施常规肝门阻断与开放。B组开放前先给予短暂开放1min、阻断1min、反复3次缺血后处理,之后再行完全开放。记录手术时间、肝门阻断的时间和术中晶体量、胶体量;在肝门阻断前、肝脏恢复血流灌注后1h各楔型切取肝组织1块检测Fas-mRNA表达;术前、术后第1、3、5天肝功能检测。结果 Fas-mRNA在B组的表达均低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升高;B组术后第1、3天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优于A组(P<0.05),第5天较第1天降低(P<0.05),2组第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于肝癌手术患者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脏器保护作用。
- 李超赵伟雍芳芳柴叶静王勇
- 关键词:肝切除术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