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5001)
- 作品数:42 被引量:201H指数:8
- 相关作者:冯全生张磊王恩成曹春辉杨利超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郫县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脾虚湿热证潜在microRNA表达谱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筛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脾虚湿热证的潜在microRNA表达谱,探讨CHB脾虚湿热证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HB脾虚湿热证组、隐证组及健康对照组的microRNA,通过数据分析,选择脾虚湿热证组中与隐证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的microRNA作为其潜在的microRNA表达谱。并通过靶基因预测及富集分析等进行功能分析,探讨差异microRNA表达谱影响证候形成的可能路径。结果:研究获得miR-378a-3p等17条microRNA在脾虚湿热证组与隐证组、健康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CHB脾虚湿热证的潜在microRNA表达谱。结论:CHB脾虚湿热证的潜在microRNA表达谱为:miR-378a-3p、miR-4745-5p、miR-1275、miR-423-5p、miR-3188、miR-4800-5p、miR-4455、miR-939、miR-3676-5p、miR-3135b、miR-3141、miR-1587、miR-494、miR-4707-5p、miR-4739、miR-197-3p、miR-320a,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核心启动子、MAPK、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
- 苏悦罗雪梅彭杨芷党思捷吴文军苏姣秦冰冯全生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脾虚湿热证
-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规律,为该病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课题纽前期制定的CRF病例表,记录四川地区8家子课题临床单位收集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比较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规律。结果基于因子分析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共得到26个因子,结合专业知识及专家讨论后认为,合并为8个较符合临床因子组合证型,按解释的总方差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15.715%)、肝肾阴虚(9.255%)、肝郁脾虚(8.939%)、肝郁化火(7.781%)、脾虚湿阻(7.055%)、瘀血阻滞(5。520%)、阳虚(3.943%)、无证可辨(1.702%)。基于聚类分析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经K—means聚类分析4—12类后,结合专业知识,经专家讨论后,最终定为8类最为符合临床,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郁化热、脾虚湿困、湿热夹肝肾阴虚、阳虚夹血瘀。结论研究表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可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分析,为该病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但其结果仍需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 王恩成唐琳王健张磊曹春辉冯全生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聚类分析
- 692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同步生命质量评价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对不同证候类型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慢性乙肝中医证候采集量表和SF-36量表,对692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和生命质量的测量与评价结果位居前五位的证候类型分别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郁气滞。不同证候类型在SF-36中关于生理健康的4个维度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关于心理健康的4个维度中,仅在"情绪角色功能"存在差异(P<0.05)。在SF-36各个维度的评分中,年龄、性别与证候类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692例慢性乙肝患者排在第一位的证候类型是脾胃湿热,为临床从脾论治慢性乙肝提供了依据,突破了既往从肝论治的局限。中医辨证分型是对不同生理状况患者的有效区分。
- 郑秀丽冯全生贾睿郭尹玲陈岚
- 关键词:慢性乙肝证候类型证型生命质量评价脾胃湿热
- 郭子光教授从肝论治杂病经验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介绍郭子光教授从肝论治杂病经验。方法:查阅拜读郭老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探索概括其经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运用。结果和结论:郭老从肝论治杂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 杨健坤冯全生
- 关键词:杂病从肝论治
- 艾滋病期患者热毒蕴结证和脾肾阳虚证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研究
- 目的:探索艾滋病期患者热毒蕴结证和脾肾阳虚证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采集艾滋病期热毒蕴结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提取蛋白质,使用iTRAQ技术得到组间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艾滋病热毒蕴结证和脾肾阳虚证两证...
- 邢静曹春辉冯广帅潘玲冯全生
- 关键词:艾滋病证候脾肾阳虚证蛋白质组学
- 文献传递
- 基于分子指纹相似性的药物-药物网络被引量:1
- 2012年
- 根据分子指纹相似性构建了FDA批准的小分子药物的药物-药物网络,结合药物ATC分类系统中定义的药物治疗功能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药物功能预测方法。预测了1 277个药物-治疗功能关系对,其中有59.44%得到了文献的证实;337个已知ATC分类的药物(占ATC药物的55.89%)的预测功能与已知功能相符;那些尚未有文献支持的药物-治疗功能关系对,很可能暗示了药物潜在的新功能。
- 叶浩唐凯临李亦学
- 关键词:分子指纹
- 冯全生教授通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被引量:3
- 2016年
-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下同)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具有发病率高、流行性广、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冯全生教授临床用清热解毒化湿、疏肝理气通滞、活血散瘀通脉、养阴透邪通络等为主的通法治疗慢乙肝,每获良效。
- 周明德党思捷黄舟苏娇冯全生
- 关键词:通法
- 艾滋病相关性肺部感染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2014年
- 肺部感染在艾滋病患者所有机会性感染中最为常见,亦是患者就诊、入院和致死的最重要原因。通过对近年艾滋病相关性肺部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行系统总结,为临床防治艾滋病相关性肺部感染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潘玲冯全生曹春辉冯广帅
- 关键词:艾滋病肺部感染西医中医
- 艾滋病无症状期中医热毒蕴结证蛋白组学标志物的验证研究
- 2018年
-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观察艾滋病无症状期中医热毒蕴结证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阐释艾滋病中医证候的本质。方法基于前期iTRAQ技术研究,纳入健康人及艾滋病无症状期中医热毒蕴结证患者各9例,用蛋白质印迹法技术,分别对用药前、艾复康胶囊+HAART治疗48周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行差异蛋白检测,运用image J软件分析灰度值,将所得灰度值导入GraphPadPrism 5软件,得出mean+/-SD的图表。结果用药48周后,CD4^+趋于稳定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患者病毒载量明显下降,且病毒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5蛋白在艾滋病无症状期中医热毒蕴结证用药前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前期iTRAQ技术筛选结果一致;用药48周后,C5蛋白表达呈上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5可作为艾滋病无症状期中医热毒蕴结证的特异性表达蛋白。
- 苏姣王方闫迪苏悦舒发明冯全生
-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证候蛋白组学C5
- 艾滋病热毒蕴结证蛋白组学标志物验证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对显著性差异蛋白进一步临床验证,为艾滋病热毒蕴结证具有诊断及疗效评价意义的蛋白分子标志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前期i TRAQ技术研究基础上,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采集的AIDS热毒蕴结证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标本进行差异蛋白检测,运用image J软件分析灰度值,然后将每种抗体中的正常组的相对灰度值和患者组的相对灰度值导入到Graph Pad Prism 5软件,得出mean+/-SD的图表。结果:艾滋病期热毒蕴结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5在艾滋病期热毒蕴结证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 TRAQ筛选结果一致。结论:获得的艾滋病期热毒蕴结证特征性表达蛋白C5,为建立艾滋病中医证候诊断模式,完善艾滋病辨证规范和辨证方法奠定基础。
- 郭文利舒发明秦冰苏姣冯全生
- 关键词:艾滋病WESTERNBLOT蛋白组学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