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C2B01)

作品数:31 被引量:265H指数:11
相关作者:杨万勤张健冯茂松钟宇吴福忠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巨桉
  • 8篇土壤
  • 8篇人工林
  • 7篇巨桉人工林
  • 4篇养分
  • 3篇碳储量
  • 3篇碳含量
  • 3篇天然林
  • 3篇退耕
  • 3篇退耕还林
  • 3篇桉林
  • 3篇物量
  • 2篇养分诊断
  • 2篇有机碳
  • 2篇幼树
  • 2篇杂交竹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种组
  • 2篇生物量
  • 2篇施肥

机构

  • 29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甘孜州林业科...
  • 1篇德阳市林业局

作者

  • 11篇张健
  • 10篇杨万勤
  • 9篇钟宇
  • 9篇冯茂松
  • 6篇吴福忠
  • 6篇龚伟
  • 5篇胡庭兴
  • 3篇李小平
  • 3篇陈其兵
  • 3篇刘正刚
  • 3篇王景燕
  • 3篇陈小红
  • 3篇黄从德
  • 3篇石薇
  • 2篇陈宏志
  • 2篇杨春琳
  • 2篇王宪帅
  • 2篇许秀兰
  • 2篇王东
  • 2篇刘应芳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草业学报
  • 4篇四川林业科技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现代园艺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老芒麦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被引量:32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受体植物老芒麦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和4种凋落叶处理,分别将0(CK),25,50,100,150g巨桉凋落叶与8kg土壤混合,播种老芒麦。在播种后30,40,50和90d测定老芒麦株高、生物量和几种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凋落叶在施入土壤90d内,显著抑制了老芒麦幼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2)在低凋落叶量、短时间处理下,老芒麦幼苗叶片SOD与CAT活性有所升高,但处理量增大或处理时间延长时,2种酶的活性降低,且各处理POD在90d内始终受到显著抑制;3)各处理老芒麦叶片MDA含量在50d内均大于CK,且随处理量增大呈渐增的趋势,90d时各处理MDA含量均小于CK;4)各处理老芒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测定时间均显著高于CK,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均显著低于CK;5)巨桉凋落叶在土壤中的作用强度随分解时间延长呈先强后弱的变化规律,高凋落叶量处理的化感效应比低凋落叶量处理快且强,各凋落叶处理对老芒麦的化感综合抑制效应表现为:150g>50~100g>25g。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看出,巨桉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老芒麦幼苗产生了强烈的化感作用。
陈洪胡庭兴杨万勤吴秀华尹丽李彬米小华曾凡明弓平
关键词:老芒麦化感作用抗性生理
蜀南竹海风景区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被引量:15
2010年
为评价风景区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研究了蜀南竹海风景区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以及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毛竹各器官碳含量介于0.451 2~0.531 3 g/g之间,碳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秆(0.531 3 g/g)〉枝(0.517 3 g/g)〉鞭(0.503 1 g/g)〉叶(0.489 2 g/g)〉蔸(0.459 0 g/g)〉根(0.451 2 g/g);不同龄级的毛竹平均碳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Ⅳ(0.521 5 g/g)〉Ⅲ(0.514 0 g/g)〉Ⅰ(0.508 9 g/g)〉Ⅱ(0.487 5 g/g)。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05.07 t/hm2。其中,乔木层碳储量为40.88 t/hm2,土壤层碳储量为61.0 t/hm2,枯落物层碳储量最低,为3.19 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8.91%、58.06%和3.91%,其分配上表现为土壤层碳储量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风景区在减缓大气CO2浓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刘应芳黄从德陈其兵
关键词:碳含量碳储量毛竹风景区
退耕还林工程对洪雅县农村经济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分析了1998~2006年洪雅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业总产值、畜牧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等的提高,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收入和外出务工逐渐成为退耕农户的主要增收渠道。提出了洪雅县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陈小红张健赵安玖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村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乐山巨桉工业原料林的灾损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使巨桉(Eufalyptus grandis)工业原料林受损严重。为合理有效地开展灾后林地生产恢复与重建,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巨桉工业原料林——乐山市市中区巨桉工业原料林的受损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受损巨桉工业原料林的生产恢复建议。研究区域巨桉工业原料林受灾面积达1892.25hm^2,占该区巨桉工业原料林的15.88%以上,约为受害人工林的26.50%。其中,80%的1~2年生巨桉工业原料林受到较大程度的损害,占受损巨桉工业原料林的90%,灾损症状主要为枯梢、弯斜、倒地、翻桩等。男外,苗圃中99%的巨桉幼苗被冻死。因此,针对性进行林地清理、重植、树种调整与合理配置、加强幼林管理等是灾损巨桉工业原料林生产恢复的关键技术。
钱丽源张健邱丹帅树成蒋义军车石林吴福忠
关键词:灾害性事件雨雪冰冻巨桉
巨桉人工林草本层优势种的种间关系及生态种组的划分被引量:17
2010年
根据野外6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巨桉人工林草本层16个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草本层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不强,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种的分布相对独立,呈负联结趋势,群落还处于演替之中,物种的组成还会发生变化。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结合种间相关得出的结果较好。根据分析结果将16个优势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生态种组内的种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态种组的划分能为巨桉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钟宇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冯茂松刘泉波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草本层种间关系生态种组
四川省6种竹叶部微生物的组成与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传统林木病理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6种竹叶部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叶部微生物区系主要由真菌和细菌两大类群组成,且细菌数量高于真菌,但真菌的种类组成明显比细菌丰富;不同竹种间的微生物种群组成差异较大,雅安地区的真菌和细菌种类明显高于宜宾和泸州地区;由分离频率可以看出微生物各类群的分布呈现出季节性差异,在竹叶部持续存在的种群主要是枝孢霉菌Cladosporiumsp.、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节菱孢菌Arthriniumsp.、格孢腔菌Pleosporale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
许秀兰白燕刘韩杨春琳刘应高
关键词:竹叶微生物多样性
巨桉人工林灌木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种间联结的研究对于人工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巨桉人工林灌木层物种之间的作用关系知之甚少。根据野外6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灌木层18个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层优势种具有总体上的正联结性,但在153个种对中,具有显著正联结性的种对数约占总种对数的10%,绝大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种间关系较为松散,表明巨桉林下灌木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结合种间相关得出的结果较好。根据分析结果将18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生态种组内的种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态种组的划分能为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钟宇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冯茂松刘泉波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灌木层种间联结生态种组
川北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川北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和农耕地)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并探讨土壤有机质与抗蚀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增加,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现出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农耕地的规律;土壤有机质与绝大多数土壤抗蚀性指标呈显著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能较好地表征土壤抗蚀性,慈竹林对于提高研究区土壤抗蚀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许旭罗承德喻晓钢龚伟吴超段琛皓李建平罗智凯
关键词:地震灾区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
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分类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野外54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可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巨桉人工林群落层次结构包括3种类型:"巨桉+灌木+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74.1%)、"巨桉+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22.2%)、"巨桉"型(占所有样方的3.7%)。
钟宇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冯茂松刘泉波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TWINSPAN
巨桉人工林叶片养分交互效应被引量:10
2009年
在四川巨桉栽培区设立了60个标准地,采用相关分析和矢量诊断法进行分析,以了解巨桉人工林养分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叶片的养分交互作用较为复杂。N可促进P、K、Ca、Mn等的吸收,但易受到Fe、Zn、高Ca、高Mg的拮抗,而且高N抑制了Mn的吸收;P可促进K、Mg、Mn等的吸收,但易受Zn、Fe、高Mn、高K、高Ca、高Mg的拮抗,而高浓度的P将抑制K、Zn、Fe等的吸收;K对其他养分元素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K限制P的吸收;Ca、Mg之间可相互促进吸收。同时,低浓度的Ca和Mg有利于Fe、Zn的吸收,高浓度的Ca和Mg将对N、P、Fe、Mn、S、B等养分产生拮抗,限制吸收;S可促进Zn的吸收,但易受高Ca、高Mg拮抗;Cu、Zn、Fe、Mn之间主要以拮抗为主。B相互作用较少,对其他养分几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冯茂松张健杨万勤
关键词:巨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