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743)

作品数:25 被引量:165H指数:8
相关作者:周晓军饶秋时姗姗王璇沈勤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肿瘤
  • 13篇病理
  • 12篇细胞
  • 12篇临床病理
  • 10篇免疫
  • 9篇组织化学
  • 9篇免疫组织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细胞瘤
  • 4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基因
  • 4篇病理分析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原位杂交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肉瘤
  • 3篇上皮
  • 3篇肾肿瘤
  • 3篇细胞癌

机构

  • 13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泗阳县人民医...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淮安市妇幼保...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14篇周晓军
  • 12篇饶秋
  • 7篇时姗姗
  • 6篇王璇
  • 6篇沈勤
  • 5篇夏秋媛
  • 5篇余波
  • 5篇陆珍凤
  • 5篇王小桐
  • 4篇马恒辉
  • 4篇石群立
  • 3篇吴楠
  • 3篇倪皓
  • 2篇何燕
  • 2篇王建军
  • 2篇章如松
  • 2篇魏雪
  • 2篇张学平
  • 2篇李锐
  • 1篇杜军

传媒

  • 18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5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s,PMGC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PMGCTs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分子改变及肿瘤生物学行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6例PMGCTs患者年龄9~48岁(平均29.1岁),以成熟性畸胎瘤最多见(76.8%,43/56)。青春期前患者3例,均为成熟性畸胎瘤。青春期后PMGCTs共53例,包括40例成熟性畸胎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卵黄囊瘤、5例精原细胞瘤、4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3例恶性PMGCTs均为男性,27例女性患者均为良性畸胎瘤。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与性腺生殖细胞肿瘤一致。恶性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各成分均存在等臂12p,而成熟畸胎瘤不发生等臂12p。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恶性GCTs术后辅助化疗。无论是青春期前还是青春期后的成熟性畸胎瘤切净后均存活(随访6个月~10年)。青春期后PMGCTs(非成熟性畸胎瘤)均恶性,含卵黄囊瘤或胚胎癌成分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PMGCTs罕见,多为成熟性畸胎瘤,恶性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后男性。FISH检测12p异常可以帮助诊断和指导治疗预后。
采丽章如松时姗姗吴楠陆珍凤石群立饶秋沈勤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纵隔荧光原位杂交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4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总结4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收集2001–2014年4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男性17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1.0∶1.8,发病年龄2~60岁,中位年龄26岁。肿瘤多数位于深部软组织内,下肢多见。组织学可见特征性的腺泡状或巢状结构,其周围由薄壁窦隙样血管环绕。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嗜伊红颗粒状或半透明空泡状,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明显的核仁。血管内常见瘤栓。部分病例伴出血、坏死、囊性变。所检测的33例ASPS免疫组织化学TFE3均为阳性(100%,33/33),4例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均示肿瘤细胞有TFE3–ASPL基因融合。结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较为少见,发病年龄轻,TFE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在其他肿瘤也可有阳性表达,需结合其他标志物综合鉴别。
程静涂频王建军何燕余波饶秋周晓军石群立
关键词:TFE3
涎腺乳腺样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涎腺乳腺样分泌癌( 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997—2014年17例涎腺MASC(10例为会诊病例),另选取9例腺泡细胞癌及18例腺样囊性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100蛋白、SOX10、GATA3和CD117的表达情况,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TV6-NTRK3融合基因。结果患者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7岁。肿瘤组织镜下均呈浸润性生长,可见分叶状、囊性乳头状、微囊、腺管状和实性巢状结构;肿瘤组织管腔和微囊内充满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分泌物,部分类似甲状腺滤泡;未观察到坏死、神经或血管侵犯。涎腺MASC的S-100蛋白、SOX10均弥漫性强阳性(17/17),GATA3(3/17)和CD117(4/17)部分阳性。17例涎腺MASC中12例成功检测ETV6-NTRK3融合基因,其中10例阳性,2例阴性。结论综合考虑S-100蛋白、SOX10和CD117表达水平对MAS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ETV6-NTRK3基因融合亦可作为重要的诊断参考。
张学平倪皓王璇陈辉时姗姗余波周晓军饶秋
关键词:涎腺肿瘤S100蛋白质类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后肾腺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后肾腺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特异性抗体VE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后肾腺瘤、16例上皮为主型肾母细胞瘤( e-WT)和20例实体为主型乳头状肾细胞癌( s-PRCC)中BRAF V600E突变蛋白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BRAF V600E免疫组织化学与Sanger测序法比较,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3种肿瘤中第7号和第17号染色体的异常。结果21例后肾腺瘤中有14例(66.7%) BRAF V600E突变蛋白呈弥漫、中到强的颗粒状胞质阳性,并且首次在16例e-WT中检测到2例(2/16)表达BRAF V600E突变蛋白,而20例s-PRCC均为阴性( P<0.05)。 Sanger 测序法证实所有BRAF V600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病例(包括14例后肾腺瘤和2例e-WT)均存在BRAF V600E突变,未检测到BRAF V600E免疫组织化学阴性病例突变。21例后肾腺瘤中各有1例分别存在第7号染色体三倍体(4.8%)和第17号染色体三倍体(4.8%),16例e-WT中仅发现2例(2/16)第1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20例s-PRCC中分别有2例(10.0%,2/20)、3例(15.0%,3/20)、14例(70.0%,14/20)出现第7号染色体三倍体、第17号染色体三倍体以及第7号、第17号染色体同时三倍体。后肾腺瘤、e-WT、s-PRCC中第7号和/或17号染色体三倍体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6%(2/21)、2/16、95.0%(19/20)。 p16蛋白在81.0%(17/21)的后肾腺瘤中呈阳性,而在e-WT和s-PRCC中的阳性率仅为2/16和5.0%(1/20)。结论大多数后肾腺瘤存在BRAF V600E突变,后肾腺瘤中少见PRCC特征性的第7号、第17号染色体三倍体异常,这些分子遗传学特征有助于后肾腺瘤与具有相似形态学的肾脏肿瘤的鉴别;特异性抗体VE1可用于肾脏肿瘤中BRAF V600E突变的筛查;p16蛋白在后肾腺瘤中高表达,后肾腺瘤的低增殖率可能与由p16介导的、BRAF基因突变诱导的�
王璇时姗姗杨万锐叶胜兵李锐马恒辉章如松陆珍凤周晓军饶秋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PMSGP)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多学科共同诊疗质量。方法分析5例PMSGP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形态学改变,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子检测,同时结合患者随访资料,深入认识PMSGP的诊断陷阱。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59岁,肿瘤均位于支气管腔内。镜下肿瘤排列成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分支乳头状结构,由底层的基底样细胞、鳞状细胞及被覆在乳头表面的腺上皮构成。肿瘤细胞异型性较低,核分裂象罕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未见),未见肿瘤性坏死及破坏性浸润。5例均手术完整切除肿块,例1肿瘤细胞发生退变,例2黏液外溢引发炎性反应,周围正常肺泡腔内漂浮脱落的乳头。例3和例4部分肿瘤细胞伴有不典型性,增殖指数增高。前4例患者随访情况良好。例5患者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均提示恶性肿瘤,行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后,肿块明显缩小,但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全部取材仍未见恶性成分。例1,2,5进行FISH检测MAML2基因,均未发现分离信号。结论PMSGP是发生在成人的罕见肺良性肿瘤,穿刺活检标本单凭病理形态诊断困难,需要临床多学科协同诊断,建议完整切除肿块,并广泛取材,警惕假浸润现象,避免误诊。
汪小霞李锐冯潇马恒辉陆珍凤夏春饶秋周晓军沈勤
关键词:乳头状瘤鳞状细胞混合性病理学分析腺性病理形态学改变
BRA FV600E突变特异性抗体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BRAF V600E特异性抗体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使用BRAF V600E突变特异性抗体(VE1)检测14例KIT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突变及10例KIT/PDGFRA野生的GIST病例,并与Sanger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4例GIST患者中11例男性,13例女性,中位年龄54岁(29~75岁);发生于胃16例、小肠7例、腹腔1例。BRAF V600E胞质弥漫强阳性表达4例(16.7%,4/24),弱阳性1例(4.2%,1/24),阴性19例(79.2%,19/24)。其中强阳性病例经测序验证为BRAF基因V600E突变,其发病部位3例位于胃,1例位于小肠,组织学形态均为梭形细胞型。除1例小肠的病例危险度分级为高危险度外,其余病例均为极低或低危险度。测序检测BRAF V600E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的病例没有发现BRAF V600E突变。结论BRAF V600E特异性抗体(VE1)是GIST中检测BRAF突变一种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方法,可以大范围应用于临床检测。
时姗姗王璇夏秋媛陆珍凤叶胜兵杨万瑞李锐马恒辉饶秋周晓军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筛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筛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和这一分子亚型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566例非小细胞肺癌,采用Ventana抗ALK抗体及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Ventana-IHC)方法检测ALK状态,并分析ALK基因融合NSCLC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预后治疗。结果566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筛选出38例ALK阳性(6.7%)。男性患者阳性率(7.1%,25/350)大于女性组(6.0%,13/2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0,P=0.604)。年龄≤60岁患者阳性率(9.9%,28/282)高于年龄>60岁组(3.5%,10/2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7,P =0.002)。组织学形态上,腺癌(81.6%,31/38)为多,其中18例实体型为主伴黏液产生,9例腺泡型为主,1例乳头型为主,3例浸润性黏液腺癌;非腺癌包括3例鳞状细胞癌,3例腺鳞癌及1例多形性癌。不吸烟(78.9%,30/38)人数多于少量吸烟组及大量吸烟组。30例(78.9%,30/38)肿瘤最大径>3 cm。29例(76.3%,29/38)为(Ⅲ+Ⅳ)期。29例(76.3%,29/38)伴淋巴结转移。20例(52.6%,20/38)伴远处单/多个器官转移,最多见脑、骨转移。1例合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12/15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缓解或稳定。结论 ALK基因融合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一新的分子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使用Ventana抗ALK试剂及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检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方法,对提高该类型肺癌的检出率及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沈勤潘艺余波时姗姗刘标徐艳王艳芬夏秋媛饶秋陆珍凤石群立周晓军
关键词:腺癌免疫组织化学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子病理检测及随访。结果11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8例。年龄33~72岁,平均52.5岁。肿块直径1~4 cm。光镜下肿瘤组织学可见以纤维血管间质为轴心的真性乳头状结构、管状腺泡状结构、微囊结构或实性区域等。在一个肿瘤中可以某一种结构为主,或多种结构相混合,但以广泛的真性乳头伴囊性结构为典型特点。肿瘤细胞均具有丰富透明的胞质,小到中等大小,立方形。核圆或椭圆形,具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大部分为Fuhrman 1级或2级。肿瘤间质未见出血及坏死。免疫表型:11例肿瘤组织均阳性表达角蛋白(CK)7、碳酸酐酶9(CAⅨ)、波形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8例表达 Ksp-cadherin, CD10、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 P504S)和TFE3均为阴性。分子病理检测示11例肿瘤均未发现VHL基因突变及3p缺失。其中有3例肿瘤存在第3号染色体单倍体现象。8例患者获得随访,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病情稳定。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少见肿瘤,形态上需与多种具有透明细胞和乳头状结构的肾癌鉴别,这些肿瘤包括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和Xp11易位性肾癌。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检测对它们的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饶秋沈勤时姗姗夏秋媛陆珍凤余波章如松何燕王璇马恒辉周晓军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 研究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肺外IMT患者的存档蜡块、病理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免疫标志物.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0例IMT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易位情况.结果 30例IMT患者年龄12 ~ 73岁,平均43.4岁.男女比1.0∶1.1.肿瘤发生于胃肠道、肝、脾、肾、盆腔、腹膜后、纵隔等部位.光镜下梭形的肌纤维母细胞与纤维母细胞以不同比例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弥漫浸润及多量薄壁小血管增生,并见不同程度的胶原化或黏液水肿背景.预后不良的病例镜下主要表现为核仁明显,间质疏松水肿,部分病例可见核分裂象,并可见类似神经节样细胞的大核、怪核及多核细胞.其中1例肿瘤组织中见上皮样或圆细胞形态.淋巴组织增生和组织细胞反应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细胞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细胞角蛋白、结蛋白和ALK阳性率分别为100% (30/30)、70% (21/30)、13% (4/30)、27% (8/30)和27%(8/30).ALK阳性的病例中7例为胞质阳性,其余1例(上皮样或圆细胞形态)为核膜阳性,同时该病例CD30阳性但白细胞共同抗原阴性.上皮细胞膜抗原、CD34、CD117、S-100蛋白和MyoD1均为阴性.FISH检测显示8例免疫组织化学ALK阳性的肿瘤存在ALK分离信号,为阳性病例,其余22例均为阴性.随访21例,14例无瘤生存,4例肿瘤复发,3例死亡.结论 预后不良的肿瘤比预后良好的肿瘤形态上更易见到明显的核仁和间质疏松水肿,更易发生ALK蛋白异常表达,而淋巴组织增生和组织细胞反应在良性肿瘤中更易见到.ALK可能是潜在的IMT分子治疗靶点.
李焕萍沈勤夏秋媛时姗姗章如松余波马恒辉陆珍凤王璇何燕周晓军饶秋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FISH检测在乳腺癌的非典型扩增和不确定病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HER-2 FISH检测中"非典型"扩增组和"不确定"组病例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价值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7年8月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336例,收集指标包括HER-2 FISH、HER-2免疫组化、ER表达、组织学分级以及患者年龄,并根据201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更新后的检测指南对FISH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结果非典型扩增可分为以下几类:(1)单倍体组(比率≥2. 0,HER-2平均拷贝数/细胞<4. 0);(2)双倍体/多倍体组(比率<2. 0,HER-2平均拷贝数/细胞≥6. 0);(3)低水平扩增组(比率≥2. 0,HER-2平均拷贝数/细胞为4. 0~5. 9);(4)有成簇的HER-2阳性细胞聚集的"异质性"病例组。在336例患者中,32例为不确定病例(9. 52%),15例为非典型HER-2扩增病例(4. 46%),其中非典型扩增组中4例为单倍体扩增(1. 19%),6例为双倍体/多倍体扩增(1. 79%),2例为低水平扩增(0. 59%),3例为"异质性簇状扩增"病例(0. 89%)。非典型扩增和不确定的病例均有典型的ER阳性。双倍体/多倍体的病例更具有侵略性,而单倍体病例往往有着更低的风险特征。结论行FISH检测为乳腺癌中非典型扩增和不确定病例的分类提供支持,也为评估是否为非典型扩增的病例进行HER-2靶向疗法提供依据。
陈辉汪小霞沈勤王璇巩雪马恒辉饶秋周晓军
关键词:乳腺肿瘤FISH临床病理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