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32102110031)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小军茹振钢徐鑫杨永乾宋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4篇偃麦草
  • 2篇代换系
  • 2篇中间偃麦草
  • 2篇普通小麦
  • 2篇小麦-中间偃...
  • 2篇分子标记
  • 2篇长穗偃麦草
  • 1篇新种质
  • 1篇易位
  • 1篇易位系
  • 1篇异附加系
  • 1篇同源
  • 1篇亲本
  • 1篇种质
  • 1篇周麦18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学
  • 1篇小麦品种
  • 1篇抗白粉病

机构

  • 5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新乡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李小军
  • 4篇茹振钢
  • 2篇宋杰
  • 2篇杨永乾
  • 2篇徐鑫
  • 1篇李立会
  • 1篇胡铁柱
  • 1篇冯素伟
  • 1篇李淦
  • 1篇董娜
  • 1篇孙玉
  • 1篇姜小苓
  • 1篇高爱农
  • 1篇任翠翠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代换系的鉴定与分析
2014年
中间偃麦草在小麦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电泳(SDS-PAGE)和分子标记技术对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中209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中209的42条染色体中含有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是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代换系;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小麦7A染色体上的6个SSR引物Xcfa2028、Xwmc422、Xwmc65、Xbarc127、Xbarc174和Xgwm60在小麦亲本合作2号中均扩增出清晰的DNA条带,而在中间偃麦草和中209中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表明中209可能缺少了小麦7A染色体;小麦第7部分同源群的SSR标记Xwmc488和STS标记Xmag1715分别在中209中扩增出中间偃麦草的特异带,推断其含有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与小麦第7同源群染色体存在部分同源关系;SDSPAGE表明中209含有5+10亚基。
李小军姜小苓董娜李淦冯素伟胡铁柱茹振钢杨永乾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高分子量谷蛋白细胞学分子标记
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从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中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利用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技术对中间偃麦草衍生系中233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中233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通常配成21个二价体。以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中国春基因组DNA为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发现,中233含有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和40条小麦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两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可以正常配对。利用D基因组特异探针pAs1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发现,中233缺少了一对小麦的2D染色体。分子标记鉴定进一步表明,中233的1对小麦2D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所代换。说明中233是一个细胞学稳定的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代换系,初步推断其可能携带有中间偃麦草的优异基因。
杨永乾李小军宋杰孙玉茹振钢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
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抗白粉病新种质的鉴定与分析
2018年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材料。对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衍生后代中选育的2个株系(10-1-3-1和10-1-3-2)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10-1-3-1高抗白粉病,而10-1-3-2高感白粉病;二者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2,基因组原位杂交表明10-1-3-1的一对染色体短臂被长穗偃麦草遗传物质所替换,而10-1-3-2没有明显的杂交信号;利用长穗偃麦草E基因组的特异引物p Le UCD2对2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PCR检测,发现10-1-3-1扩增出长穗偃麦草特异DNA条带,进一步证明其含有长穗偃麦草的遗传物质;269(96.1%)对SSR和EST-SSR引物在2个株系间表现单态扩增,表明这两个材料的遗传组成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10-1-3-1是一个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易位系,可以作为小麦抗病改良的亲本材料。本研究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有助于育种方面的深入探讨与利用。
任翠翠高晓慧宋杰李小军茹振钢
关键词:普通小麦白粉病易位系
小麦大面积种植品种与骨干亲本的遗传差异解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解小麦大面积种植品种和育种骨干亲本的遗传差异特点,利用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428个SSR标记对4个大面积种植品种和4个骨干亲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460~1.126,平均0.876,其中骨干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955)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0.718)。骨干亲本中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较大面积种植品种高16.4%,前者的平均等位变异(2.90)也略高于后者(2.43)。从不同基因组和染色体来看,骨干亲本在A、B和D基因组上及19对染色体(除了2D和6D)的平均等位变异均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以上分析表明骨干亲本的遗传异质性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进一步比较二者的分子差异,发现骨干亲本中有518个特有等位变异(在大面积品种中没有出现),其中Xwmc513和Xbarc59为骨干亲本共有位点,大面积品种中也检测到315个特有等位变异,其中Xp3029、Xwmc235、Xgwm518、Xgdm43、Xbarc146和Xcfd80为共有位点。前人研究表明骨干亲本的一些染色体区段传递给了大面积种植品种,在它们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的特异位点可能是遗传研究中除了骨干亲本重要位点之外的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基因组区域,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解析一个品种是被大面积推广利用或成为骨干亲本的形成原因。
徐鑫李小军高爱农李立会
关键词:小麦骨干亲本SSR
小麦品种百农AK58与周麦18的遗传差异性分析
2015年
为解析百农AK58和周麦18的遗传差异,利用表型数据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305个SSR标记进行分析,以期为小麦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方差分析表明,百农AK58和周麦18在株高、千粒质量和单位面积穗数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百农AK58在株高和单位面积穗数上明显优于周麦18。分子标记比较发现,305对SSR引物中有130对引物在百农AK58与周麦18之间扩增出差异带,多态引物比例达到42.6%。2个品种在A、B、D基因组存在差异的引物数基本一致,分别有34,37,37个,多态引物比例表现为B基因组(43.9%)>A基因组(37.1%)>D基因组(33.5%)。百农AK58和周麦18的遗传差异在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和21对染色体上也表现一定的不均衡性。在7个部分同源群之间,二者在第5部分同源群的遗传差异最大,多态引物比例达到49.3%,而在染色体水平上,它们在3B、5B、7B、4A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多态性引物比例均超过50%。百农AK58和周麦18所不同的SSR位点是遗传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基因组区域。
徐鑫
关键词:小麦百农AK58周麦18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的分子标记鉴定
2014年
利用分布于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的1 246对引物对15个可能的小麦-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的4个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86对SSR、209对EST-SSR和22对STS引物能够在长穗偃麦草中扩增出不同于其他3个小麦亲本的特异条带,其中18对引物可以在14个附加系中的1-7个附加系扩增出长穗偃麦草的特异带,说明它们可能添加长穗偃麦草的遗传物质。5个附加系(1-3、1-8、1-27、2-6和2-22)可能含有长穗偃麦草第7同源群染色体,4个附加系(5-10、5-20、6-23和6-18)可能含有长穗偃麦草第6同源群染色体。附加系1-13可能附加2条不同同源群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同时发现,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及其后代衍生过程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间可能发生遗传重组。
宋杰李小军郎艳民任翠翠茹振钢
关键词:小麦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