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A07)

作品数:20 被引量:158H指数:7
相关作者:蔡进军王月玲李生宝张源润董立国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彭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3篇丘陵区
  • 13篇黄土丘陵
  • 13篇黄土丘陵区
  • 7篇土壤
  • 6篇半干旱
  • 6篇半干旱黄土丘...
  • 3篇造林
  • 3篇植被
  • 3篇退耕
  • 2篇养分
  • 2篇造林技术
  • 2篇入渗
  • 2篇生态
  • 2篇水分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土壤养分
  • 2篇退耕还林

机构

  • 17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彭阳县农业技...

作者

  • 14篇蔡进军
  • 11篇王月玲
  • 9篇李生宝
  • 7篇张源润
  • 7篇董立国
  • 6篇季波
  • 6篇许浩
  • 5篇蒋齐
  • 3篇潘占兵
  • 3篇马璠
  • 3篇李娜
  • 1篇全斌
  • 1篇王占军
  • 1篇岳彩娟
  • 1篇李壁成
  • 1篇陈其春
  • 1篇李春静
  • 1篇郝仕龙
  • 1篇陈宏亮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宁夏农林科技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防护林科技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农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山桃栽培技术被引量:7
2009年
从育苗、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适宜于宁夏黄土丘陵区山桃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许浩张海平季波董立国李娜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山桃栽培
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水保工程措施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土壤入渗性能是降水向土壤水转化的关键环节。利用双环法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实施的88542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和机修水平梯田3种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后土壤的入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水保工程措施后,土壤的入渗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土壤入渗性能改善程度表现为88542水平沟>鱼鳞坑>水平梯田,三者的入渗模型以Philip入渗公式精度最高,Horton入渗经验公式精度相对较低。土壤入渗性质的变化主要由于在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容重和孔隙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引起的。三种工程措施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改善程度和土壤入渗性能各项指标的变化高度一致。
蔡进军李生宝蒋齐张源润
关键词:宁南黄土丘陵区入渗性能
黄土丘陵区杏树低产林改造技术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疏伐、合理修剪、土壤深翻及增施有机肥料等综合措施,改造杏树低产林分,取得了杏树复壮和增产效果。
许畴
关键词:杏树低产林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空间变异性被引量:18
2008年
选择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中庄小流域,针对其多年来水保措施的治理成效,利用小型人工模拟降雨和双环注水法入渗试验装置技术,对全流域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地(水平沟、鱼鳞坑、水平梯田、人工牧草、天然草地),不同地形地貌(坡向、坡位、坡度)进行了多点土壤入渗速率实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具有明显的坡面垂直变异规律,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稳渗率增加,阴坡土壤稳渗率高于阳坡,但其初渗率小于阳坡;坡位对稳渗率的影响表现为由坡上到坡下稳渗率逐渐提高。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入渗速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王月玲蒋齐蔡进军张源润季波董立国李生宝
关键词:入渗速率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的定量分析
2012年
根据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雨水集蓄资料,计算了彭阳中庄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并对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其供需关系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示范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最大理论值为7304550 m3,就地利用、异地利用和叠加利用3种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37.49%、2.10%和60.41%;(2)示范区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量为7124503 m3,占全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的97.5%;(3)目前示范区小流域的需水总量为5339096.60 m3,仅占可实现潜力量的74.94%,从试区雨水资源的可实现潜力来看,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4)雨水资源利用评价结果表明示范区小流域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应适当地加大雨水就地利用的规模。
王月玲王思成蔡进军李生宝
关键词:小流域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宁南黄土丘陵区坡向、坡位对苜蓿地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异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为了探讨坡向、坡位对苜蓿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在宁南黄土丘陵区,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对不同坡向、坡位种植的7a生苜蓿地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了分层动态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种植苜蓿7a后,土壤旱化显现,土壤水分明显分为补水期与耗水期,3-7月属于耗水期,8-10月为补水期;(2)各坡向苜蓿地旱化最为严重的土层深度也不同,西坡(阴坡)为40-60cm,南坡苜蓿地旱化最为严重的土层为80-100cm,东坡(阳坡)为100-120cm;西坡(阴坡)0-18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13.8%),其次为南坡苜蓿地,东坡(阳坡)最低(12.8%)。(3)受降水再分配影响,上、中、下坡0-180cm平均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为:下坡(13.69%)>中坡(13.61%)>上坡(12.29%);土壤含水量最为活跃的0-100cm范围内,相同层土壤含水量相比,CK>下坡>上坡>中坡。这说明种植苜蓿多年后土壤出现旱化现象,且坡位越高,土壤旱化越严重。
潘占兵余峰王占军李生宝张源润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苜蓿地坡向坡位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以固原上黄试验区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提高土地生态效益是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利用的关键。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生态承载力分析方法,以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为切入点,对上黄试验区1982年、2000年和2010年3个时间序列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上黄试验区1982年、2000年和2010年的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242.47,750.53,929.68hm2和0.67,1.47,1.86hm2,呈现出增长趋势,表明上黄试验区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扩大以及单位土地生态生产能力的提高是生态承载力提高的原因,尤其后者是生态承载力提高的关键。本研究为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郝仕龙李春静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黄土丘陵区
刈割对紫花苜蓿的补偿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综述了苜蓿适应刈割伤害的一种策略——补偿性生长,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补偿性生长产生的机理,补偿性生长过程中紫花苜蓿的形态与生理响应,补偿性生长产生的条件,进一步阐明了紫花苜蓿的刈割期和刈割强度对其生物产量和营养物质的补偿效应.
岳彩娟李生宝蔡进军陈宏亮
关键词:刈割紫花苜蓿补偿性生长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坡位退耕还林还草地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被引量:16
2010年
在宁南山区黄土丘陵区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益监测研究,测定了不同坡位退耕还林还草地的土壤养分。对土壤养分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坡面上,随着坡位的降低,退耕还林还草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平均含量增加;从不同坡位退耕还林还草地各层土壤养分含量来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降低。说明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林带间种植的苜蓿经营粗放,加剧了土壤养分的失调。
徐志友余峰高红军蔡进军
关键词:坡位土壤养分黄土丘陵区
宁南山区不同降雨强度下坡地的产流产沙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分设3种不同的降雨强度,研究了宁南山区人工草地和坡耕地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人工草地与坡耕地的径流量最高分别为14.55、14.21 mm;侵蚀模数坡耕地最高为15.5 t/km2,人工草地最高为10 t/km2。人工草地和坡耕地的径流量、侵蚀模数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
王月玲王思成马璠蔡进军潘占兵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降雨强度坡地产流产沙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