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06jql144)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薛正莲王洲杨超英丁佳红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分布
  • 1篇乙酰乳酸脱羧...
  • 1篇诱变
  • 1篇诱变效应
  • 1篇乳酸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紫外
  • 1篇紫外辐照
  • 1篇紫外诱变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分布
  • 1篇抗性
  • 1篇枯草芽孢杆菌
  • 1篇辐照
  • 1篇Α-乙酰乳酸...
  • 1篇

机构

  • 2篇安徽工程科技...

作者

  • 2篇王洲
  • 2篇薛正莲
  • 1篇丁佳红
  • 1篇杨超英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紫外辐照对产α-ALDC枯草芽孢杆菌的诱变效应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紫外诱变(波长260nm,功率15w)对一株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059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辐照时间为50s时,诱变效果较好。从正突变菌株中反复筛选,得到两株产酶量较高的菌株BS059-15和BS059-22,比原出发菌株的酶活分别提高了107.62%和162.25%。经过连续传代试验,证明其遗传性状稳定,为可遗传变异。
王洲杨超英薛正莲
关键词:紫外诱变Α-乙酰乳酸脱羧酶枯草芽孢杆菌
小飞蓬的铜毒害和抗性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对高铜污染区的小飞蓬进行盆栽实验,在不同Cu浓度处理下,对小飞蓬的电导率、叶绿素以及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电导率随着Cu浓度的提高而增大,而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先微增后持续减少,这说明Cu损害了小飞蓬的细胞膜,并影响了小飞蓬的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的合成。对小飞蓬的抗性机制研究表明,当土壤Cu浓度升高时,小飞蓬根部Cu含量随着增加,相关系数为0.974**;而地上部分Cu含量的上升并不明显;转移到地上部分的Cu随着土壤铜含量的提高,亚细胞组分铜的总量增加;其中组分F1(细胞壁以及未破碎残渣)、F3(线粒体部分)、F4(核蛋白和可溶性组分)中Cu含量也呈现增加趋势,相关系数为0.992**、0.973**、0.995**,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以F1所占比例最高,约为34.7%~40.9%,F4次之,约为26.8%~32.3%。随着土壤Cu浓度的提高,Cu在根部的存在形态中以醋酸提取态为主,其次为盐酸提取态;地上部分的Cu提取态中活性较低的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所占比例提高,活性较高的氯化钠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下降,水提取态变化幅度不是很明显,但总体上以氯化钠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在Cu浓度增加时,活性增强,其中CAT、POD与Cu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0*、0.924*,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这3种酶组成的清除自由基系统对小飞蓬的耐Cu性有很大的影响。
丁佳红王洲薛正莲
关键词:重金属抗性亚细胞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