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680)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海钦胡建锋翟秀红更多>>
- 相关机构:许昌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学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对农户层面、农地经营权层面和乡村政权行为层面关于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我们得出农地经营的收益、成本、产权界定以及乡村政权行为等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产生不同作用的结论,这对加快农村新一轮土地改革,加速农地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
- 杨海钦
- 关键词:农地使用权
- 河南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及政策建议——以鄢陵县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在河南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方面,鄢陵县颇具代表性。根据调查,目前鄢陵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主要有联合出租、自行流转、转让承包、互换经营、股份合作等;流转过程呈现出流转需求增加、进程加快,流转梯度化,流转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私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以及农业企业研究市场、扩大效益的任务繁重等问题。加快河南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需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永久分离;改"承包制"为"永包制";建立有形市场,规范市场运作;改革"普惠制"的农业补贴办法。
- 杨海钦
- 关键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 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完善被引量:1
- 2010年
- 1979年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农民本身素质的提高,大型机械化的推广,含有高科技的种子和肥料的应用,使从前以家庭为单元的经营模式已成为集约化和规模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形成的桎栲,再加上加入WTO后我们要面对世界农业挑战,所以我国的农地制度要应对现实的变化要作出适当的调整,调整的方向是集中经营和规模经营。近几年,农村自发地对土地进行了流转,国家的法律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虽这些自发的流转制度创新更符合事物发展的本身规律,但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在这反复试错中也会丧失很多机会。所以要对我国的农地的流转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实行效果比较好的流转模式,政府要引导并积极推广。
- 翟秀红
-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土地流转
- 关于综合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探索被引量:4
- 2010年
- 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推行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由于存在产权制度安排、需求与供给不足以及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和租地企业经营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这一制度的推行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在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承包制"为"永包制"、改革"普惠制"的农业补贴政策和建立土地银行等方面进行制度的再创新。
- 杨海钦
- 关键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银行
-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政府规制的政治学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在土地流转中,政府规制必须维护农地正义,必须保证自己的行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下实现农村的社会发展、政治稳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应是农地流转对政府规制的基本要求。
- 杨海钦
- 关键词:农地流转政府规制公平正义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土地经营制度创新被引量:5
- 2010年
- 农业资源紧缺、农户经营分散、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业发展不平衡等构成了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围绕中国农业实际,创新土地经营制度,本文通过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永久分离、改"承包制"为"永包制"、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庄经营形式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最新指向,特别是改革"普惠制"惠农政策的建议,对目前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指导意义更为明显。
- 杨海钦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土地经营制度
- 中国农地制度问题的产权经济学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在中国运行了近30年,实践证明,这一制度设计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度运行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在现实中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一制度又逐渐曝露出缺陷和不足,制度运行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剖析我国农地承包经营制的所有权主体虚置、权能残缺以及使用权的设定不完整、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探索性的提出了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设想:调整农地产权结构,积极发挥产权功能;改革国家惠农政策,创造良好的农地产权制度运行环境;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 胡建锋
- 关键词:农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