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4179)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润清孙伟张祥峰黄华孟庆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浮选
  • 2篇异极矿
  • 2篇铅矿
  • 2篇铅锌矿
  • 2篇巯基
  • 2篇锌矿
  • 1篇低品位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氧化
  • 1篇絮凝
  • 1篇氧化铅锌矿
  • 1篇乙酸
  • 1篇抑制剂
  • 1篇优先浮选
  • 1篇有机废水
  • 1篇制剂
  • 1篇闪锌矿
  • 1篇十二胺
  • 1篇水玻璃
  • 1篇铜矿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矿山研究...

作者

  • 5篇刘润清
  • 4篇孙伟
  • 3篇张祥峰
  • 1篇耿志强
  • 1篇高志勇
  • 1篇卜勇杰
  • 1篇孟玮
  • 1篇黄华
  • 1篇何冬冬
  • 1篇王建军
  • 1篇孟庆波

传媒

  • 2篇矿冶工程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有色金属(选...
  • 1篇矿产保护与利...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Intern...
  • 1篇有色金属工程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絮凝—电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处理某高浓度有机废水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絮凝和电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处理某高浓度有机废水,探索絮凝—电催化氧化法的最适条件,提出絮凝—电催化氧化的合理流程,并获得较好指标。控制适宜pH值,首先采用硫酸亚铁和氯化钙絮凝处理废水,再将上清液添加至电解槽中电解,调整pH值为7,电极板间距为10 mm,电流密度为1A/m2,臭氧流量为1L/min,氧化处理2h。最终该高浓度有机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可达90%。
何冬冬刘润清孟玮
关键词:高浓度有机废水絮凝电催化氧化
Synergistic mechanism between SDBS and oleic acid in anionic flotation of rhodochrosite被引量:7
2015年
Pure mineral flotation experiments, zeta potential testing,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racial reactions of oleic acid (collector),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 synergist), and rhodochrosite in an anionic system. The pure mineral test shows that oleic acid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collect products on rhodochrosite. Under neutral to moderately alkaline conditions, low temperature (e.g., 10℃) adversely affects the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oleic acid; the addition of SDB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dis- persion and solubility of oleic acid, enhancing its collecting ability and flotation recovery. The zeta potential test shows that rhodochrosite interacts with oleic acid and SDBS, resulting in a more negative zeta potential and the co-adsorption of the collector and synergist at the mineral surface. Infrared spectroscopy demonstrated that when oleic acid and SDBS are used as a mixed collector, oleates along with -COO- and --COOH functional groups are formed on the mineral surface, indicating chemical adsorption on rhodochrosit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leic acid and SDBS co-adsorb chemically on the surface ofrhodochrosite, thereby improving the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llector.
Yong-jie BuRun-qing LiuWei SunYue-hua Hu
关键词:RHODOCHROSITEFLOTATIONTEMPERATURE
云南沧源某氧化铅锌矿浮选工艺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以云南省沧源县某深度氧化,且锌主要以异极矿形式存在的难选铅锌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丁黄药直接浮选方铅矿、硫化—丁黄药浮选白铅矿、硫化—苯硫酚浮选异极矿的工艺技术条件研究。采用试验确定的先浮铅后浮锌、先选硫化矿后选氧化矿的闭路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获得了铅品位为53.93%、含锌13.13%、银品位为1 751.90 g/t的铅精矿,锌品位为31.82%、含铅2.75%的锌精矿,以及铅品位为33.38%、锌品位为19.10%、银品位为694.85 g/t的铅锌混合精矿,铅锌银的综合回收率均超过98%。
孙伟张祥峰刘加林黄华刘润清
关键词:氧化铅锌矿异极矿硫化苯硫酚
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对异极矿的浮选作用及机理被引量:19
2014年
采用DDA(十二胺)和KAX(异戊基黄原酸钾)的阳阴离子混合药剂作为捕收剂,对异极矿进行单矿物浮选及检测,并与单独使用DDA或者KAX作为捕收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DDA和KAX的摩尔比为1:3的混合捕收剂浮选异极矿时,比单独使用DDA或者KAX对异极矿的浮选效果要好,且在pH值为10左右时浮选效果最佳,回收率达86%;DDA和KAX混合后各自所带的阴、阳离子电性中和,降低了捕收剂分子之间的静电斥力,从而使混合捕收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值降低,在矿物表面吸附时形成半胶束吸附的浓度值降低,更易于在异极矿表面形成半胶束吸附,对矿物浮选捕收效果增强。
张祥峰孙伟
关键词:异极矿浮选十二胺混合捕收剂
新型组合抑制剂在低品位铜铅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对某低品位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铜铅混浮-精矿铜铅分离实验研究。采用重铬酸钠、偏重亚硫酸钠、CMC和水玻璃组合作抑制剂,不仅成功实现了铜铅分离,而且大大降低了重铬酸盐对环境的污染,获得了良好选矿指标:铜精矿品位为16.61%,回收率为64.14%;铅精矿品位为43.57%,回收率为79.54%。
卜勇杰刘润清孙伟孟庆波
关键词:浮选铜铅分离组合抑制剂硫化矿
巯基乙酸抑制黄铜矿作用机理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巯基乙酸作为一种高效的黄铜矿浮选抑制剂,通过纯矿物浮选实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以及药剂分子结构模拟,并结合红外光谱检测的结果,探讨了巯基乙酸抑制黄铜矿的机理。研究表明:巯基乙酸抑制黄铜矿最佳pH值为10.0,巯基乙酸的主要组成成分HSCH_2COO-的-SH基团通过较强化学作用吸附于黄铜矿表面,亲水性的-COO-指向矿浆溶液中,在其表面形成稳定的亲水层,从而抑制黄铜矿的浮选。
黄虎辉王建军耿志强高志勇
关键词:巯基乙酸黄铜矿浮选
某铅锌矿浮选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试验的样品是以铅锌为主并伴生铜硫等的多金属硫化矿。根据矿石特性,本次试验采用"先铅后锌"的优先浮选流程,选铅尾矿进行再磨控制锌入选细度,铅浮选过程中使用Zn SO4、Na2SO3及Na2S2O3的组合药剂抑制闪锌矿的上浮,通过实验室闭路浮选试验,得到铅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73.92%和84.72%,锌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9.11%和67.01%,且铅锌互含量达标。氧化锌占总锌的32.18%是导致锌回收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刘加林刘润清
关键词:方铅矿闪锌矿优先浮选抑制剂
西藏某难选氧化铅矿浮选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西藏某高银难选氧化铅矿,采用先选硫化矿后选氧化矿的优先浮选流程,使用自主研发的OBF捕收剂浮选白铅矿,丁铵黑药浮选方铅矿,水玻璃作硅酸盐脉石矿物抑制剂,并利用巯基苯胼噻唑加强对银的回收,最终取得硫化铅精矿含铅50.03%、氧化铅精矿含铅34.50%、铅总回收率73.10%,硫化铅精矿含银10 576.22 g/t、银回收率66.52%的综合浮选指标。
张祥峰孙伟刘润清穆迎迎
关键词:浮选白铅矿水玻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