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JL028)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易棉阳曾鹃康金莉颜嘉川曾鸿燕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工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石家庄铁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战时
  • 4篇金融
  • 4篇抗战
  • 4篇抗战时期
  • 3篇四联总处
  • 3篇金融监管
  • 2篇银行
  • 2篇通货
  • 2篇经济学
  • 2篇北京政府时期
  • 1篇信贷
  • 1篇信用
  • 1篇信用社
  • 1篇演进
  • 1篇央行
  • 1篇战时经济
  • 1篇战争
  • 1篇纸币
  • 1篇纸币发行
  • 1篇中国经济

机构

  • 10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作者

  • 10篇易棉阳
  • 1篇曾鹃
  • 1篇吕兴邦
  • 1篇曾鸿燕
  • 1篇颜嘉川
  • 1篇康金莉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史学月刊
  • 1篇贵州财经学院...
  • 1篇中国钱币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经济史研究的经济学方法被引量:2
2008年
经济史是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经济学领域它属于理论经济学,在历史学领域它又属于专门史,因此,研究经济史既可用经济学方法也可用历史学方法。就经济学方法而言,主要包括:运用经济学理论来研究经济史;证伪与证真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假设研究法;计量经济学方法。
易棉阳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经济史经济学
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三个特点被引量:2
2009年
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由平时经济全面转轨为战时经济形态,战时经济显示出不同于平时经济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不平衡性、统制性、矛盾性。
易棉阳
关键词:战时经济矛盾性
华侨汇款与抗日战争被引量:2
2008年
抗战爆发后,国家急需进口大量的军用及战略物资,使外汇需求骤然大增,而出口贸易却因战争而急剧减少,使外汇供给日益紧张,这种状况导致了抗战时期外汇供需的严重失衡。于是,千方百计争取侨汇就成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解决外汇短缺问题的一个主要手段。本文把侨汇置于抗战的大背景下,首先考察战争环境下争取侨汇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然后分析了国民政府面对困难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争取侨汇的成效,最后探讨了侨汇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易棉阳曾鸿燕
关键词:侨汇抗日战争四联总处
抗战时期四联总处农贷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抗战时期,作为农贷最高决策机构的四联总处,为发展后方农业以支持抗战,积极举办农贷。四联总处不仅制订并推行了内容较为翔实且颇具操作性的农贷政策,而且设计了一套农贷发放与稽核办法。因利益集团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农贷政策。对于四联总处战时农贷政策之得失,可概括为农贷悖论命题:即农贷促进了后方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广大真正需要农贷资金的贫苦农民却得利甚微。
易棉阳
关键词:四联总处农贷
论北京政府时期的币制监管被引量:3
2010年
货币是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血液。但在中国近代,混乱的货币流通严重影响到经济及社会的稳定。北京政府时期,承袭清末的币制改革与监管历程,继续探索中国币制稳定、统一的途径与方向。为配合币制改革,北京政府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币制监管法规与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但由于中央财政的不统一及政权的式微,其币制监管逐渐失去效力,成为近代币制监管的一大憾事。
康金莉
抗战时期通货膨胀的计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以抗战时期历年货币发行量为解释变量,以抗战时期物价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对货币的发行量和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作为解释变量的货币发行与被解释变量物价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4127,即货币发行量每增长1%,物价指数上涨1.4127%,这表明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是货币因素。但国民政府却主要通过物质供需平衡来治理通货膨胀,没有采取严格控制通货发行来管制物价,治理措施严重失当是造成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易棉阳
关键词:抗战时期通货膨胀
论抗战时期的金融监管被引量:7
2009年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选择多头监管模式对金融业实施严厉的监管。监管面几乎涉及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其中,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分三个层次进行,即国家银行、商业银行、省县地方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主要集中在票据贴现市场、外汇市场、内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抗战时期的金融监管主要靠行政命令来维系,忽视金融同业组织和金融机构本身的作用,致使战时金融监管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引起了高昂的成本。
易棉阳
关键词:抗战时期金融监管四联总处
试论清末的金融监管
2013年
清末金融监管思想的萌起得益于欧美、日本央行理论在中国的传入、嬗变。清政府借鉴日本的做法,初步确立了以大清银行为桥梁,以度支部为中心的金融监管体制,并借助相关法案在银行业、保险业和货币市场监管方面初步构建了较系统的法规体系。以银行业为典型的内控机制一直存在且发挥了良好效用,且随外部监管法规的完善有趋严态势。应急性、被动监管、方式简单、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阙如等是其特点。
吕兴邦易棉阳
关键词:内控
民国时期金融监管演进的新比较经济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民国时期存在两种金融监管制度,即1927年前的市场化监管制度和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化监管制度。新比较经济学给出的分析框架可以考察民国时期金融监管的演进:民国金融业的初始状态处在制度可能性曲线的独立执法状态,随着北京政府对金融业逐渐失控,金融业进入私人侵占的私立秩序状态,导致了金融业的混乱。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步确立政府统制的行政化监管制度,此种制度因降低了市场化监管制度下私人侵占而导致的高额损失,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抗战以后,国民政府对金融业实施严厉管制,金融业进入国家专制状态,因政府专制引致的社会损失不断增大,以致金融监管完全失灵,金融经济因之全盘崩溃。
易棉阳
关键词:民国时期金融监管新比较经济学
农村信用社、国家与农贷悖论被引量:4
2012年
在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演变史迹中,存在一个迄今尚未破解的农贷悖论命题:本该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农信社,却没有为弱势者服好务。农信社始终被国家所控制,其经营目标主要是满足国家效用而非社员效用,这是农贷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破解农贷悖论的关键在于正确界定国家在农村信用社的行为边界:国家要么退出农信社,要么控制农信社。
易棉阳曾鹃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信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