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X017)
-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6
- 相关作者:汤黎虹周子良李炳安李慧敏杨士林更多>>
-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山西大学温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对社会法理论基础的再认识被引量:12
- 2012年
- 社会法理论基础的传统理论主要有保护弱者论、社会安全论、社会福利论和第三法域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缺乏现实的可靠性。笔者于前几年大胆提出了社会问题论,但近三年发现社会问题论是基于社会主体协同解决社会问题的义务而立意的,没有涉于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关系的研究。于是积极探讨并提出"扶权"论,即帮扶主体有义务帮扶被帮扶主体实现被帮扶权利的理论。这一理论决定于社会法的价值取向——解决社会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与行政法的"控权"论、民商法的"保权"论、经济法的"限权"论形成鲜明的界分。
- 汤黎虹
- 关键词:社会法社会问题
- 我国慈善法人治理结构科层化的新制度主义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一个组织的治理结构是实现组织体功能的基础,但组织结构的人为设计要体现该组织产生以来社会认同的历史沉淀和基本内核。只有从制度环境与组织的互动视角去理解慈善法人组织的治理结构与机制,才能揭示其缘起和变异的运行逻辑。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治理的制度不仅仅是技术性的产物,更是包括相关社会环境在内的文化规则的理性化的产物,一个组织在组织场域环境影响下会导致治理结构的同化或异化。当前,我国慈善法人组织治理结构的科层化现象较为普遍,这容易丧失慈善法人组织应有的活力和民间本色,与当下建立"大社会"的方向不符。当前,要明确组织边界、减少慈善法人组织边界的模糊性和虚弱性,克服科层化组织结构,按照扁平化结构原理对慈善组织体进行柔性的组织设计,回归慈善法人治理结构特有的生态位。
- 李慧敏
- 民初山西村禁约制度的执行
- 2018年
- 村禁约制度是民国初年山西村治运动中训练村民自治能力的重要制度。山西省政府村政处从村禁约的制定、执行、救济等方面对村禁约制度的执行加以规制和引导。村禁约的执行,依照县署指导,共同议定,惩罚与教化并重,遵循法理、不违情理等原则。通过观察村禁约制度的执行概况,可以看到,山西村禁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进民治、倡行仁化、整饬风俗、补阙国法的作用。
- 周子良侯怡宁
- 关键词:民国初年民治
- 社会法论纲——基于社会法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辩考被引量:7
- 2014年
- 社会法建构了由社会援救、社会促进、社会优待、社会维权四大部分结成的人群之间帮扶脱困的狭义社会,形成"架起实现人群基本生存权桥梁"的内在体系,使其成为以"扶权论"为理论基础的,调整被帮扶主体和帮扶主体在狭义社会发生的脱困权利与解困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的一个部门法。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印记。
- 汤黎虹
- 关键词:帮扶社会法
- 社会法的本质:“扶权论”的理论视角被引量:7
- 2015年
- 公民权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出现了基本民权(自由权)、政治权和社会权三个形态,在竞争和协同的关系变化中,社会权由贫弱者需要社会扶助的权利发展为全部人群需要提升生存能力的权利。与此相应,早期的自由主义理论及"政治"理论受到了批判,社会保障(福利)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在其支撑下,社会法确认了社会义务本位的偏向,其缺陷是社会义务缺乏与社会权利的对应,造成社会义务的盲目和混乱。因此,社会法应当尊重法律重视法权的逻辑,以社会权利为本位,构建社会义务"供给"围绕社会权利"需求"来运行的范式,笔者发现并将支撑这一范式的理论称为"扶权论"。
- 汤黎虹
- 关键词:社会权利社会义务社会法
- 阎锡山法律思想初探被引量:1
- 2015年
- 阎锡山是近代中国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统治山西的38年间,特别是民国初期进行的山西村治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山西也由此成为全国的"模范省"。在山西的村治实践中,山西当局制定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为实行村治进行了有效的规范,而这些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阎锡山法律思想的指导。其中"以村为本""情治为法治之本""无讼"等法律思想在民初山西村治的法律实践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 周子良
- 关键词:阎锡山村治法律思想
- 略论社会法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被引量:14
- 2014年
- 社会权内显社会法的结构与本质,外显社会法的系统与环境,是社会法产生的逻辑起点。社会法的价值体现为多方面,如社会安全、社会稳定、社会秩序等,但社会正义是社会法的核心价值。社会性生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法的功能价值之所在。社会法是从整体上以维护社会和谐为直接目的而构建起来的规范体系。
- 李炳安
- 关键词:社会法逻辑起点
- 社会法的生成与体系定位被引量:2
- 2013年
- 人类在近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产生并形成了"援救类、促进类、维权类"的社会法;其根据是人群之间帮扶脱困的系统——"狭义社会"的形成;社会法是基于对解脱人群在实现基本生存权时遇到困难或困境而提供保障的需要,保障人群之间帮扶脱困的法。
- 汤黎虹
- 关键词:社会法社会义务社会权
- 论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社会法的基本范畴被引量:4
- 2013年
- 在德国,社会法主要是指与社会安全有关的法律规范或者社会给付的法律规范。至于社会法的概念、范畴在德国已成为学术界、司法实务界、政治与社会共同认可的概念与术语。我国台湾地区的社会法理论也借鉴德国社会法的理论架构台湾地区的社会法制度,并使之成为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社会法理论对大陆地区目前庞杂的社会法理论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 杨士林
- 关键词:社会补偿社会促进
- 社会权——社会法的基石范畴被引量:8
- 2013年
- 社会权是社会法的基石范畴。一个学科的范畴通常可以分为普通范畴、基本范畴和基石范畴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基石范畴是把一个法的部门从法体系中相对地独立出来的核心范畴。"私法公法化"、"社会问题"、"社会整体利益"及"社会安全"等范畴都难以成为社会法的基石范畴。问题群中属于本源性的问题才能成为基本问题,功能性范畴、目的性范畴只是解决本源性范畴所导致的结果和目的,而本身不是本源性范畴或基石范畴。社会权和社会法的"历史起点"具有同步性,社会权的产生和发展催生和推动了社会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权作为社会法的基石范畴,既能制约、控制和引导社会法的发展目标,也能很好体现权利本位的法的价值和理念;既有利于构建一个有内在逻辑的社会法体系,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李炳安
- 关键词:社会权社会法基石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