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060)

作品数:8 被引量:291H指数:8
相关作者:张长青李厚民毛景文王登红李立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锌矿
  • 4篇锌矿床
  • 4篇矿床
  • 3篇铅锌矿
  • 3篇铅锌矿床
  • 3篇包裹体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玄武岩
  • 2篇玄武岩铜矿
  • 2篇铜矿
  • 2篇微量元素和稀...
  • 2篇稀土
  • 2篇稀土元素
  • 2篇流体
  • 2篇流体包裹
  • 2篇流体包裹体
  • 2篇成矿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作者

  • 7篇张长青
  • 7篇李厚民
  • 4篇毛景文
  • 4篇王登红
  • 3篇李立兴
  • 2篇余金杰
  • 1篇张晓华
  • 1篇许虹
  • 1篇孙莉
  • 1篇芮宗瑶
  • 1篇肖克炎
  • 1篇王瑞江
  • 1篇刘亚玲
  • 1篇王晓霞
  • 1篇陈毓川
  • 1篇张冠

传媒

  • 2篇矿床地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华北地块南缘熊耳山早中生代正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报道了华北地块南缘河南熊耳山寨凹正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7.7±3.6 Ma,为早中生代。该正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高碱和Al,贫Mg、Fe;在微量元素上明显亏损Ba、Sr、P、Ti,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U、Th、Zr、Hf;在稀土元素上具有明显的四组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寨凹正长花岗岩与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北秦岭褶皱带和南秦岭褶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异,为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与东秦岭地区其他早中生代侵入体相似,为后碰撞或后造山。
李厚民王登红王晓霞张长青李立兴
关键词:华北陆块南缘
中国超贫磁铁矿资源的特征、利用现状及勘查开发建议——以河北和辽宁的超贫磁铁矿资源为例被引量:45
2009年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一涨再涨对中国的铁矿资源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矿山的开采品位降低,一些原来不具经济意义的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变得可以开采利用;另一方面,一些过去不认为是铁矿的含磁铁矿岩石成了可以开发利用的超贫磁铁矿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北和辽宁的超贫磁铁矿资源为例,对其类型、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勘查开发建议。
李厚民王瑞江肖克炎张晓华刘亚玲孙莉
陕西几类重要铅锌矿床的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被引量:48
2009年
文章将陕西铅锌矿分为海底喷气沉积型(即SEDEX型)、与海底喷气沉积-改造作用有关的类SEDEX型和MVT型3类。对马元(MVT型)、南沙沟和江坡(类SEDEX型)、铅硐山和二里河(SEDEX型)铅锌矿床中的闪锌矿等矿物进行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定结果表明,3类矿床各具特点:马元铅锌矿床闪锌矿的Co、Ni、Th、Y含量较低,而Mo、Cs、Sr、Ba、Tl含量较高;南沙沟和江坡铅锌矿床闪锌矿的Sn、Sb、W含量较低,而Mn、Y、Zr、In含量较高;铅硐山和二里河铅锌矿床闪锌矿的Li、Zr、Cs、Ba含量较低,而W含量较高;在闪锌矿Li-Cs、Zr-In、W-Sn、ΣREE-δEu、δEu-δCe散点图上,5个矿床的投点按上述3类分别集中。但铅硐山和二里河铅锌矿床与南沙沟和江坡铅锌矿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而与马元铅锌矿床差异较大:在闪锌矿Sr-Ba、Co-Ni、Th-Y、Mo-Tl散点图上,马元的投点集中于一处,而其他4个矿床的投点集中于另一处;马元闪锌矿具有十分明显的铕正异常,而南沙沟、江坡、铅硐山和二里河闪锌矿铕异常不明显,或具有负铕异常;5元素矿床闪锌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元素稍富集的右倾型,但马元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其他4个矿床。
李厚民王登红张长青陈毓川李立兴
关键词:地球化学稀土元素闪锌矿铅锌矿床
河南桐柏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被引量:14
2009年
为了探讨河南桐柏地区铜锌多金属矿的成因,采用ICPMS对刘山岩铜锌矿床、大栗树-方老庄铜锌矿床、羊圈铜矿化点的矿石和矿化岩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测试。根据研究区铜锌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将其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REE配分曲线右倾,Eu异常不明显,Ce弱负异常,HFSE相对MORB弱亏损,Zr、Ti弱负异常;第二类REE配分曲线右倾,Eu负异常,Ce弱负异常;第三类REE配分曲线右倾,Eu明显正异常,Ce负异常,HFSE相对MORB强烈亏损,Zr、Ti强负异常;第四类REE配分曲线平坦,Eu明显正异常,Ce弱负异常,HFSE相对MORB亏损,无Zr、Ti异常。研究表明:桐柏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为海底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和矿化岩石与矿区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第一类与矿区基性火山岩类似,第二类与矿区酸性火山岩类似,第三类指示高温热液流体与海水发生了对流混合且残留相有较多难溶矿物,第四类指示源区为亏损地幔。这些特征表明成岩与成矿的物质来源具有一致性,同为经历早期多次熔融事件的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的产物。
李立兴李厚民王登红张长青
关键词:铜锌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探讨玄武岩铜矿成矿流体的特征,对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3个成矿期次铜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的气液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和均一温度、盐度测定,对古石油包裹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第1、2期次成矿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小(一般5%~10%),w(NaCl)为8%~22%,气相为甲烷,液相为水,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为80℃~260℃;第2期次成矿流体除盆地卤水外,还有以古石油为代表的有机流体,古石油包裹体由液态烃、固体沥青和气相组成,均一温度变化大(30℃~290℃),液态烃以荧光性强的芳烃为主;第3期次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成因,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一般为5%~10%,w(NaCl)<4%,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140℃~270℃,但以小于200℃为主。从第1期次到第3期次,成矿流体盐度逐渐降低,特别是第3期次的盐度非常低,但温度变化不明显。本区最重要的自然铜沉淀富集成矿是第2期次不同性质成矿流体混合或成矿流体与有机流体混合、有机质的还原的结果。
李厚民毛景文张长青
关键词:气液包裹体成矿流体玄武岩铜矿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蚀变分带和有机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06年
在滇黔交界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中除了发现大量沥青外,还在与沥青共生的石英中发现了由液态烃、固体沥青和气相组成的有机包裹体,表明沥青直接来自石油。在钻孔柱状剖面图上,矿化蚀变具有自下而上依次为辉铜矿化、沥青化和自然铜矿化的分带性,且沥青和自然铜的分布位置大体一致,表明自然铜矿化与沥青关系密切。这些特征表明:本区曾发育过古油气藏,该古油气藏不仅为铜矿化提供了储集空间,而且导致了上为自然铜、下为辉铜矿的铜矿化空间分带,自然铜矿化与古石油的强还原作用有关。
李厚民毛景文张冠徐章宝高宏光张长青王登红许虹
关键词:蚀变分带有机包裹体铜矿玄武岩油气藏
四川甘洛赤普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初步探讨被引量:31
2007年
赤普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成矿区内,是川滇黔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将成矿期形成的石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本次选取了21件样品进行研究,对保存于石英、闪锌矿及硅化白云石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赤普铅锌矿床中包裹体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气液包裹体为主。Ⅰ、Ⅱ、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230℃~270℃和2.74~19.68wt%(NaCl),150℃~200℃和3.71~16.99wt%(NaCl)和180℃~220℃和0.70~16.15wt%(NaCl)三个区间。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为127℃~210℃和4.34%~22.17%(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主要在130℃~200℃和8.5%~17.0%(NaCl)之间,属于低温、中等盐度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H_2O-NaCl-CaCl_2体系;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成矿机制可能为含金属和含还原硫流体混合成矿。该矿床应归属于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张长青毛景文余金杰李厚民
关键词:均一温度流体包裹体成矿机制铅锌矿床
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22
2009年
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铅锌资源量占全球铅锌资源量的20%左右。近几十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人们在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运移和沉淀机制、年代厘定以及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在综合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就MVT矿床的分布规律、特征、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型、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目前成矿模型研究中的各种流体运移机制、金属卸载机制之间的优缺点,探讨了成矿模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将中国典型的MVT矿床纳入到全球MVT矿床的背景之中,进行了相关的讨论。最后,总结对比了主要控矿因素和勘查阶段中物化探方法在找矿过程中的作用。
张长青余金杰毛景文芮宗瑶
关键词:地质学控矿找矿标志MV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