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860007)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讲用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记住乡愁》:儒家文化电视传播中的价值重构被引量:3
- 2016年
- 本文以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为个案,分析传播儒家文化对于当下调节社会秩序、保护民族文化基因、挽救人心道德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指出该纪录片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呈现出两个面向:一是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守护;二是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对儒家文化进行政治、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的价值重构,赋予传统儒家文化以现实性与时代性。
- 郭讲用
- 关键词:电视传播儒家文化
- 春节仪式传播的形式、内涵与功能转变被引量:11
- 2014年
- 本文以传播仪式观和媒介仪式理论为视角,观照中国春节仪式传播的变迁。春节仪式的传播形式从群体仪式向媒介仪式转变,传播内涵从神圣向世俗转变,传播功能从文化认同向娱乐大众转变。仪式传播的转变,稀释了春节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恢复再造传统群体仪式,虔诚塑造媒介仪式,对于传承和保护春节文化遗产是必要的。
- 郭讲用
- 关键词:传播仪式观媒介仪式神圣世俗
- 纪录频道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为例,分析了纪录片作为跨文化、跨时空的电视媒介形式,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指出纪录片的真实性、仪式性、艺术性等特征,能超越语言、概念、编码译码等传播障碍,以移情、共鸣等直契心灵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境及形而上之美,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从频道的核心理念"中国价值""国际表达"两方面剖析央视纪录频道在电视技术与传播手段方面的跨文化之"用",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价值之"体"。同时亦指出该频道部分纪录片强调娱乐性、大众性,为了收视率而稀释甚至消解中华文化内涵,在协调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传播失衡等问题。
- 郭讲用
- 关键词:纪录频道中华文化
- 仪式媒介与文化记忆建构被引量:15
- 2018年
- 仪式作为一种存储、传播文化和信仰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一个民族历时性的文化记忆。而文化记忆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理论和人类学仪式理论,试图阐释仪式媒介通过传承文化记忆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指出不仅传统的人类学仪式是一种媒介形式,而且所有的媒介(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社交媒介等)都具有一定的仪式媒介内涵。提出如何借助传统仪式媒介和现代仪式媒介来唤醒、激发华夏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命题。
- 郭讲用
- 关键词:文化记忆文化认同
- 自媒体中的自我建构与文化认同被引量:10
- 2015年
- 媒体既是人所发明与创造的工具,又通过介入人的"自我建构"及"文化认同"影响塑造了人的思想观念。通过意识与他者的互动和渗透,自我才得以形成。而个体的自我建构是群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与传统媒体相比,以博客、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社区等为主的自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作为社会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建构。本文以米德的符号互动等传播理论,分析自媒体时代人在"自我建构"和"文化认同"方面所发生的变革,指出自媒体在消解传统媒体符号权力的进程中,既使"自我"获得自由与解放,又令"自我"产生迷失;在强化人共时性的文化认同的同时,又削弱了人历时性的民族文化记忆。
- 郭讲用
- 关键词:自媒体自我建构文化认同
- 仪式媒介中的文化记忆建构被引量:3
- 2017年
- 仪式作为一种存储、传播文化和信仰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一个民族历时性的文化记忆。而文化记忆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理论和人类学仪式理论,试图阐释仪式媒介通过传承文化记忆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指出不仅传统的人类学仪式是一种媒介形式,而且所有的媒介(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社交媒介等)都具有一定的仪式媒介内涵。提出如何借助传统仪式媒介和现代仪式媒介来唤醒、激发华夏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命题。
- 郭讲用
- 关键词:文化记忆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