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06B04)

作品数:7 被引量:137H指数:6
相关作者:蔡晓布彭岳林周进张颖刘学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农牧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草原
  • 3篇土壤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高寒草原
  • 2篇氮沉降
  • 2篇菌根
  • 2篇菌根真菌
  • 2篇AM真菌
  • 2篇丛枝菌根
  • 2篇丛枝菌根真菌
  • 1篇东南
  • 1篇有机氮
  • 1篇有机碳
  • 1篇真菌多样性
  • 1篇植物
  • 1篇生态分布
  • 1篇湿沉降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机构

  • 7篇西藏农牧学院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蔡晓布
  • 3篇彭岳林
  • 2篇刘学军
  • 2篇周进
  • 2篇张颖
  • 1篇宋玲
  • 1篇盖京苹
  • 1篇钱成
  • 1篇贾钧彦
  • 1篇邵伟
  • 1篇杨敏娜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寒草原菌根围细菌数量对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11年
基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AMF)孢子形态学鉴定,研究了藏北高寒草原主要建群植物菌根围细菌数量对AMF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细菌数量1.02×106~2.96×106、3.01×106~6.06×106个/g范围内,Glomus、Acaulospora均为优势属,Scutellospora则均为最常见属;AMF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和种的丰度(SN、SR)均呈Glomus>Acaulospora>Scutellospora属的趋势.2)细菌数量较低时(<3.0×106个/g),AMF各属孢子密度、种的丰度(SR)相对较高,Shannon-Weiner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亦较高,分别达1.774和0.127.3)不同细菌数量条件下,孢子密度随细菌数量的增加而均呈微弱下降,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丛枝丰度则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细菌数量>3.0×106个/g时,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随细菌数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尤为明显.4)不同细菌数量条件下,AMF种的构成呈共有种、共有优势种较多(Glomus属均占绝对比重),特有种、稀有种较少,以及不同优势种孢子密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差异均较悬殊的分布特征.
蔡晓布彭岳林
关键词:细菌数量AMF物种多样性
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被引量:31
2009年
利用网格采样法研究了藏北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变化及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0~10和11~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土层差异均为:轻度退化草地&gt;正常草地&gt;中度退化草地&gt;严重退化草地;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年变化速率则呈相反趋势,且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幅均明显高于其下层土壤.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0~10 cm土层有机碳年累积量为0.018和0.003 g.kg-1,分别为11~20 cm土层年累积量的6.0和2.0倍;中度、严重退化草地0~10 cm土层年损失量达0.150和0.231 g.kg-1,分别为11~20 cm土层年损失量的2.3和2.2倍.中度、严重退化草地有机碳年损失总量为正常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年累积总量的3.8倍,有机碳年损失总量达7.87×10^5t C,且具有较大的潜在退化态势.土壤有机碳与5.0~1.0、1.0~0.5和0.5~0.25 mm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蔡晓布周进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高寒草原藏北高原
西藏高原针茅草地土壤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在对西藏高原北部针茅草地根围土壤中的丛枝菌根(AM)真菌种类分离鉴定基础上,研究了藏北针茅草地的土壤质地、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对AM真菌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针茅草地根围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3属15种,其中,球囊霉属9种、无梗囊霉属6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藏北针茅草地AM真菌的优势属;近明球囊霉和光壁无梗囊霉为藏北高寒草原针茅属植物根围AM真菌的优势种.不同质地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均表现出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的趋势;土壤pH值对AM真菌种群组成无明显影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真菌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盾巨孢囊霉属则呈现相反趋势;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内,AM真菌孢子密度等各项指标均呈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而AM真菌属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土壤有效磷含量对AM真菌种丰度和孢子密度影响较小.研究区域内AM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增加.
彭岳林杨敏娜蔡晓布
关键词:AM真菌多样性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以紫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选择成土母质、土壤质地一致的区域4个,分别在冷季、暖季于每个区域的正常草地和轻度、中度、严重退化草地内按网格法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微生物量(C、N)、土壤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高寒、干旱条件下,草地退化程度、季节变化对高寒草原土壤生物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暖季、冷季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量(C、N)、酶活性(纤维素分解酶、脲酶、碱性磷酸酶)间均存在着相似甚至高度相关的变化趋势,暖季土壤生物活性基本呈轻度退化草地〉正常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暖季真菌、放线菌数量与微生物量、酶活性间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冷季则呈相反趋势。不同季节间,冷季土壤生物活性较暖季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正常草地和轻度、中度、严重退化草地土壤细菌暖季/冷季比分别为206.0、251.7、18.4和87.4,真菌、放线菌分别为14.7、1132、0.6、0.9和0.1、10.5、10.0、14.9。微生物量(c、N)暖季/冷季比均呈轻度退化草地〉正常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但微生物量氮的季节差异较大;暖季、冷季BC/BN比值亦基本呈同一趋势,冷季各类草地BC/BN值均明显高于暖季;各类草地BC/TC、BS/TS除严重退化草地外均呈暖季〉冷季的趋势。暖季土壤脲酶活性远高于其他酶类,且暖季/冷季比(31.5~781.5)差异极大;冷季土壤纤维素分解酶,特别是碱性磷酸酶活性普遍高于暖季,暖季/冷季比分别在0.46~1.01和0.40—1.37之间。
蔡晓布周进钱成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
西藏林芝大气有机氮沉降被引量:7
2009年
2005~2007年,利用雨量器在西藏林芝地区定点采集雨样,研究了该地区降雨中有机氮浓度、沉降量的月、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雨水有机氮月均浓度和沉降量分别为0.21 mg/L和0.50 kg/hm2。不同月份比较,监测期内,2006年7、8月份有机氮浓度平均为1.26 mg/L,明显高于其它年份同时期水平。2007年各月有机氮浓度在0.15~0.53 mg/L之间,变化幅度较小。不同季节内,有机氮浓度差异不大,春、夏季较高,浓度变化受降雨量影响较小。有机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3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p=0.019)、0.69(p=0.001)、0.77(p=0.001)。各月沉降量差异较大,2006年6、7两个月有机氮输入量明显偏高,月均达到1.32 kg/hm2,2007年有机氮沉降主要集中在6、7、9月份3个月。四季有机氮沉降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0.99(p=0.01)。四季中,夏季沉降量最高,为0.93 kg/hm2,占全年的46%。在整个监测期内,有机氮占雨水总氮的比例平均为62%,是大气氮沉降的重要组分。
邵伟张颖宋玲贾钧彦刘学军蔡晓布
关键词:氮沉降有机氮降雨
西藏高山草原AM真菌生态分布被引量:10
2010年
对西藏高原37种草地植物(建群种或常见种)70个带根土样的AM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分离到的5属35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真菌分别为18、9、6种,内养囊霉属、类球囊霉属各1种.其中,藏南、藏北草原AM真菌分别为4属23种、4属22种,Shannon指数分别为2.31和2.75,但藏北草原AM真菌孢子密度、种的丰度显著高于藏南.2)不同生态区域AM真菌呈共有种较少、特有种较多、优势种差异较大的分布特征.3)高寒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草原AM真菌Shannon指数分别为1.91、1.83、1.80,呈严重退化态势的温性草原仅为1.64;海拔4000~4600 m地带,种的丰度最高,海拔4600~5220 m地带,真菌Shannon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最高,分别为2.42和0.79;4)球囊霉属真菌在不同海拔段均为优势属,但在海拔<4000 m地带相对多度较高;无梗囊霉属主要分布于海拔>4000 m地带;盾巨孢囊霉属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5220 m地带;类球囊霉属主要见于海拔4000~5220 m的藏北高寒草甸草原,少量见于高寒草原环境;内养囊霉属仅见于海拔3500~3700 m的藏南温性草原.
蔡晓布彭岳林盖京苹
关键词:AM真菌物种多样性草地植物
藏东南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以林芝观测点为例被引量:50
2009年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收集仪在藏东南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该区大气氮素沉降的浓度、沉降量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藏东南大气氮素湿沉降(无机氮)为1.33~3.05kg/(hm.2a),平均值为2.36kg/(hm.2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36mg/L和0.10mg/L,NH4+-N/NO3--N接近4。各形态氮月均浓度之间差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NH4+-N月均浓度动态变化明显,5、6、7月份浓度较高(>0.5mg/L),NO3--N12月份浓度(0.49mg/L)为全年最高;氮浓度的季节变化,以春冬较高,夏秋季较低,离散程度以春季最大。降水量与各形态氮沉降呈一定幂型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0.641,分别达到0.006(NH4+-N)和0.019(NO3--N)的显著水平。氮月沉降以5~6月份最高,占全年的32.3%;氮季沉降以夏季所占比例最高,约占50%,冬季最低(2%~3%)。
贾钧彦张颖蔡晓布刘学军
关键词:藏东南大气氮沉降湿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