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基金(IHR2009K03)
- 作品数:7 被引量:98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瑛马中元肖安汪薇王欢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基金江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在江西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基于WRF模式三维同化(3DVar)建立每3 h快速更新循环同化系统(简称RUC),循环同化地面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船舶资料和飞机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预报系统,对2011年6月4日20时—5日20时江西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检验,初步研究RUC在江西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RUC有效改进了初始场风场结构,尤其对低层风场的改进明显。(2)RUC改善了初始场大气层结结构,增加中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能量积累,有利于暴雨发生。(3)预报系统更好地模拟了此次大暴雨落区、走向、中心降水强度和降水时段。(4)对比大暴雨中心逐6 h累计雨量,预报系统模拟的4个时段累计降水与同时段实况累计降水相吻合,预报出逐6 h累计降水的量级和变化趋势。
- 徐星生肖安万明张娟娟
- 关键词:WRF暴雨过程
- 陆面过程在“6.19”暴雨过程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 2010年6月19日至20日的暴雨,强降雨范围大、强度大,降水期集中,致使赣江、抚河等多条河流创下历史最大流量或最高水位纪录。本文利用WRFV3模式耦合四个陆面过程对"6.19"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四个陆面模...
- 张瑛付琦琼李巾
- 关键词:陆面方案地表径流土壤湿度
- 文献传递
- WRF耦合4个陆面过程对“6.19”暴雨过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6
- 2011年
- 利用WRF模式与4个陆面过程的耦合,对2010年6月19—20日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陆面过程对暴雨强度和范围的敏感性。结果显示:WRF耦合4个陆面过程模拟的雨带和实况分布一致,均为东西向的雨带形状,且均预报出与实况资料相似的强降水中心。在无陆面方案情况下,强降水中心的位置、范围、强度等都发生明显变化。另外地表径流预报量和降水趋势表现一致,由于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多余的降水分配给地表径流,这种剧增的地表径流也是洪水暴涨、水位上升的重要原因。在较湿的土壤状况下,由于净辐射增长,有利于产生厚度更小的边界层高度以及更大的地表向上潜热通量,这也是导致本次降水过程异常增幅的一个重要原因。
- 张瑛肖安马力王欢马中元周芳
- 关键词:暴雨陆面过程潜热通量数值模拟
- 江西对流风暴触发系统与形成机制探讨被引量:25
- 2010年
- 利用常规天气图、中尺度分析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等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方法,对江西对流风暴的触发系统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冷锋、静止锋、850HPa切变线、850HPa能量锋、中尺度对流云团、中尺度地形辐合线、雷暴冷堆、冷出流边界和局地锋区是江西对流风暴的9种主要触发系统与形成机制。
- 马中元张瑛马晓琳叶小峰李德俊傅文兵
- 关键词:触发系统
- 江西“2010.6.19”特大暴雨水汽输送过程分析
-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年6月19日江西出现的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天气水汽输送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源地以南海和孟加拉湾为主,强降...
- 肖安张瑛马中元陈云辉吴静
- 关键词:特大暴雨水汽输送WRF模式
- 文献传递
- 应用WRF模式对江西一次暴雨过程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利用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WRF耦合RUC、NOAH两个陆面过程,对2006年4月11—12日发生在江西境内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模式输出的水文平衡和能量,尤其是土壤湿度、地表径流、土壤温度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WRF模式耦合两个陆面过程均能模拟出此次暴雨过程的降水空间、时间分布和强度,而WRF-RUC提供了更加真实的降水时空分布预报。
- 汪薇尹小飞张瑛
- 关键词:暴雨WRF模式陆面方案
- NECP FNL资料解码及数据格式转换被引量:12
- 2011年
- 随着精细化预报和数值预报的发展,对分辨率高且内容丰富的资料需求越来越大。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NECP FNL资料的分辨率较高,并且融合了大量的观测和卫星反演资料,广泛用于数值模式和天气气候分析研究。利用GrADS对FNL全球分析资料进行解码,并且并将解码资料的数据格式转换为Micaps第四类数据格式。同时,用程序实现按照指定的时间段来批量转换FNL资料,生成Micaps数据文件。
- 李葳
- 关键词:解码GRADS数据格式
- 陆面过程模式的研究进展简介被引量:14
- 2010年
- 陆面过程是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基本物理、生化过程之一。根据陆面过程研究的发展进程,介绍了三代陆面过程模式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历程,指出在未来陆面方案中,引入光合作用和碳循环,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土壤、地表、大气、生物圈相互作用。陆面过程模式发展应该着眼于综合并且动态考虑植被类型变化、光合作用、碳循环和水循环的真实水文生化模型建立,将有效增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提高天气预报模式的准确率。
- 汪薇张瑛
- 关键词:陆面过程模式参数化大气环流模式
- 江西“2010.6.19”特大暴雨水汽输送过程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06-19江西出现的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天气水汽输送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源地以南海和孟加拉湾为主,强降水落区在水汽输送带左侧风向切变线附近。暴雨过程是由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组成:一次是19日02:00江西南部和福建南部交界处的中尺度系统北抬形成的赣北暴雨;另一次是19日20:00由湖南中尺度气旋及其后续的中尺度系统东移造成的大范围暴雨。利用WRF数值模式对整层水汽输送进行高分辨力数值模拟发现,暴雨落区出现在整层水汽输送最大值区域和梯度最大处,且整层水汽输送方向为西南-东北走向。
- 肖安张瑛马中元陈云辉吴静
- 关键词:特大暴雨水汽输送WRF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