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92016)
- 作品数:6 被引量:282H指数:6
- 相关作者:汪芳严琳吴必虎黄晓辉俞曦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基于游客认知的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地段为例被引量:70
- 2012年
- 城市记忆是城市特色形成的重要源泉,而历史地段则盛载着与城市的前世今生所相关的城市记忆。因而,探讨人们对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的认知规律,将为有效保存城市记忆、有机更新历史地段提供重要思路。本文选取北京南锣鼓巷历史地段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游客对城市记忆的认知变量,构建了由信息和载体2个一级变量衍生而得的20个二级变量、89个三级变量组成的城市记忆认知测量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对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的游客认知进行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统计,采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游客城市记忆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城市记忆认知程度公式,归纳游客认知规律,以便为历史地段和城市旅游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 汪芳严琳熊忻恺吴必虎
- 关键词:城市记忆历史地段游客北京南锣鼓巷
-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形态对比研究被引量:41
- 2012年
- 空间句法通过对城市空间相互关系和结构的数量化建模,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选取路网规整、用地集中布局以及路网自由、用地组团布局两类形态差异较大的城市为例,建立轴线图模型,对比分析两类城市的形态特征的差异与共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城市的集成核形态差异较大,"自由轮轴"形式只在集中型城市中较为明显,而组团型城市自内向外整合度逐渐减小而呈现圈层分布,说明前者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联系比后者便捷,而对于城市形态的可识别性前者同样强于后者;在共性方面,两类城市的轴线网络都是无标度网络,借此能够解释城市核心区的集聚和城市形态演变存在的"惯性"。
- 王洁晶汪芳刘锐
- 关键词:空间句法城市形态可识别性
- 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更新的“活态博物馆”理念探讨——以山东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为例被引量:20
- 2010年
- "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探讨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理念和方法,是在Eco-museum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应于城市空间中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活态博物馆以居民集体记忆、社区居民、空间元素为组成要素;古今并重、主人为主、动态保护为主要特征,本质是社区更新。在山东临清中洲运河活态博物馆案例中,借助已有的资源魅力,激发出地段的活力,对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实现有效保护,进行了规划尝试。
- 汪芳刘迪韩光辉
- 工业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设计思路的探讨被引量:12
- 2009年
- 该文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对工业遗产体验式旅游的开发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如何通过提炼主题、场景布置、角色互动和辅助性设计等环节,实现娱乐、教育、审美和逃离等多维的旅游体验。
- 汪芳刘鲁
- 关键词:工业遗产
- 城市记忆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区为例被引量:42
- 2010年
- 城市记忆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理念,在传统空间形态规划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和主体认知维度。它基于环境认知和城市有机生长理论,研究记忆的主体和客体在时间中的作用过程,为古城风貌保护、旧城更新改造、记忆活化解说提供新思路。因此,本文对与城市记忆规划相关的时间规划理论、主体认知理论和空间规划理论进行综述,并以宣武区城市记忆规划为例,分析规划思路。
- 汪芳严琳吴必虎
- 关键词:规划思路
- 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认知研究被引量:110
- 2009年
- 体现旅游地地方特征的元素是各种类型旅游体验设计的源泉,引导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体验认知,形成游客的综合体验感。地方感包含了地方的客观特征和人们的主观认知两方面,而旅游地地方感的认知由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方面构成:其中地方认同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独特性的感官、情感,以及对地方原真性的思考体验;地方依赖则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依赖性的功能要素的体验。本文归纳旅游地地方感的构成要素,构建了由3大部分、11个因子构成的游客地方感认知测量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对游客的地方感认知进行定量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统计得到所有因子的评价得分,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所有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归纳得到游客地方感认知的规律,以便为旅游地开发、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 汪芳黄晓辉俞曦
- 关键词:地方感旅游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