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90411015)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姜绍通罗水忠郑志吴学凤李兴江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乳酸
  • 5篇米根霉
  • 5篇根霉
  • 5篇L-乳酸
  • 3篇发酵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质体
  • 1篇电融合
  • 1篇选育
  • 1篇雪莲果
  • 1篇乙醇
  • 1篇乙醇脱氢酶
  • 1篇饮料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中和剂
  • 1篇乳酸发酵

机构

  • 7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姜绍通
  • 5篇罗水忠
  • 4篇吴学凤
  • 4篇郑志
  • 2篇潘丽军
  • 2篇李兴江
  • 1篇于力涛
  • 1篇庞锐
  • 1篇邱静
  • 1篇王凤美
  • 1篇唐莹
  • 1篇杨培周
  • 1篇潘利华
  • 1篇张巧兰

传媒

  • 7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中和剂对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在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过程中,采用CaCO3作为中和剂会造成下游分离过程中膜堵塞和环保压力,因此以NH3·H2O和NaOH替代CaCO3作中和剂,对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工艺条件和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aCO3后L-乳酸产量平均提高7.3倍;NaOH、NH3·H2O作为中和剂的最佳浓度及质量分数分别为10mol/L、25%,以该条件进行发酵72h得菌丝体小球直径分别为0.2~1.2mm和1.2~2.2mm,残糖含量分别为2.58g/L和1.37g/L,L-乳酸产量分别为74.34g/L和80.61g/L。
姜绍通张巧兰吴学凤罗水忠潘丽军
关键词:米根霉L-乳酸中和剂发酵动力学
耐氨米根霉菌株ST50-2产L-乳酸发酵条件研究
2011年
为研究耐氨米根霉菌株ST50-2产L-乳酸的发酵特性,采用氨水中和剂,进行7L反应器发酵实验。与ST50-2的出发菌株AS3.819相比,发酵周期由原来的72h缩短为56h,L-乳酸产量提高12.30%,乙醇含量降低22.22%,乳酸脱氢酶(LDH)比活力提高83.09%,乙醇脱氢酶(ADH)比活力降低16.06%,对还原糖的利用速率及生物量的积累均高于出发菌株。7L反应器发酵实验表明:CaCO3影响菌体的成球;搅拌转速、氨水体积分数影响菌体的生长、成球大小及L-乳酸产量;pH值影响L-乳酸产量及发酵周期。其优化结果为:在搅拌转速400r/min,中和剂氨水体积分数为15%,pH值控制在6.0时,ST50-2菌球直径为1.0~1.5mm,发酵周期为56h,L-乳酸产量达93.32g/L。
唐莹姜绍通吴学凤李兴江罗水忠郑志
关键词:L-乳酸乳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
雪莲果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被引量:11
2009年
以雪莲果为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菌种开发研制雪莲果乳酸菌发酵饮料,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和口感稳定性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100℃条件下热烫1min,并添加抗坏血酸调整果汁pH值为4.0~4.5,可以有效的阻止绿变的发生。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雪莲果原汁添加量60ml、蔗糖添加量4g、奶粉添加量4g、接种量10%、发酵温度41℃;发酵饮料调配最佳配方:在100ml雪莲果原汁的乳酸菌发酵液中添加蔗糖4g、黄原胶0.2g。
罗水忠郑志潘利华姜绍通
关键词:雪莲果褐变乳酸菌发酵饮料
N^+注入诱变选育混合糖发酵L-乳酸高产菌株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米根霉As3.819进行诱变选育,以提高该菌株利用混合糖(葡萄糖、木糖)发酵生产L-乳酸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的存活率曲线呈典型的"马鞍型",在注入剂量为50×2.5×1013ions/cm2时具有较高的正突变率。选育获得突变株N50-7,其L-乳酸产量为79.42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7.75%,且遗传稳定性较好。对突变株N50-7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筛,在混合糖150g/L(葡萄糖100g/L、木糖50g/L)、(NH4)2SO43.0g/L、KH2PO40.3g/L、MgSO4·7H2O0.3g/L、ZnSO4·7H2O0.4g/L的条件下发酵72h,L-乳酸产量最高达到103.81g/L,较初筛前提高了30.71%。
庞锐潘丽军姜绍通吴学凤
关键词:离子注入米根霉诱变育种L-乳酸
连续离子交换法分离L-乳酸的工艺设计及优化被引量:8
2012年
与传统固定床离子交换工艺相比,连续离子交换分离L-乳酸具有连续、稳定、高效等显著优点。本实验基于静态吸附和固定床离子交换实验结果,设计优化连续离子交换工艺,实现了L-乳酸经济、连续、高效分离。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最优树脂为732树脂,可在1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达345.97mg/g;最佳解吸剂为0.5moL/L H2SO4溶液。通过固定床离子交换实验,确定最佳进料流速40mL/min、最佳高径比7.5:1、穿透时间21.5min,用0.5mol/L H2SO4溶液进行解吸,解吸率超过97%。通过连续离子交换实验,确定了交换区(1#~6#)、交换后水洗区(18#~20#)、再生区(12#~17#)、再生后水洗区(9#~11#)和产品顶水区(7#~8#)的最佳进料流速分别为40、40、140、35mL/min和20mL/min,且各出口浓度呈周期性稳定变化。
姜绍通于力涛李兴江吴学凤
关键词:L-乳酸固定床连续离子交换
高产L-乳酸米根霉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为建立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高产L-乳酸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菌株,对米根霉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考察酶种类、酶质量浓度、时间、温度、pH值、渗透压、预处理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得量及再生率的影响,获得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的优良条件:不添加甘氨酸,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的NaCl缓冲液,按1.5mg/mL组合酶质量浓度,蜗牛酶、纤维素酶和溶壁酶质量浓度配比为1:1:1进行混合,35℃、pH6、酶解2h,可获得原生质体制得量最大为2.74×106个/mL,再生率最高为6.8%。
邱静罗水忠姜绍通郑志杨培周
关键词:L-乳酸米根霉原生质体
米根霉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研究
2011年
以米根霉突变株mut-A、mut-B为亲本,采用双亲灭活标记筛选融合子,对亲本灭活条件、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0.6mol/L山梨醇溶液为最适的渗透压缓冲液,mut-A、mut-B的灭活条件分别为50℃加热6min及紫外照射180s。原生质体在电场中排队所需的细胞浓度为1×107/mL,交变电场电压为8V;最佳的电融合参数为直流脉冲电压260V,脉冲持续时间40μs,脉冲次数2次;最高融合率可达7.29±0.71%。
王凤美罗水忠姜绍通郑志
关键词:米根霉原生质体电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