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03031)
- 作品数:5 被引量:86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玲殷凤杜运苏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测度及其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9
- 2010年
- 本文综合运用多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贡献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分部门竞争力进行了测算与国际比较,并动态考察了一段时期内中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还非常薄弱,贸易结构相对低级;从服务贸易总体来看,各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动较小。在不同的考察期,三大类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指数有较大变化,服务贸易专业化模式并不稳定。
- 殷凤
- 关键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竞争力稳定性
- 中国与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基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视角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随着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当今社会贸易种类已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现代服务贸易转变,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中最核心、附加价值最高的组成部分在后工业经济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中国与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美、日、德、法、意经济体间生产者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比较测度,揭示出当今中国在急需产业转型、效益提升的关键时期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同时,文中应用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受约因素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2000-2005年间,中美、中德、中意专利产业内贸易不存在,仅有产业间贸易,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间专利技术方面的差距所在。基于文中的研究提出我国要大力提升专利业发展、继续巩固货物贸易比较优势,提高科研、提升人力资本和加强环保,这将对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增长发挥促进作用。
- 杨玲
-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 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1
- 2011年
-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间存在着长期动态联系,但相互间的影响系数较小,说明目前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影响系数之和小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系数之和,说明我国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还不够高,大量中间服务需求尚未从产业链中脱离出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存程度较低,支撑和拉动作用有限。这一方面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制造业的价值实现和竞争力的提升。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产业间尚未形成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计量模型及投入产出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是互动发展的关系。推动两者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将有助于产业链的整合,推动中国企业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演进,实现产品附加价值的增加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引导企业及全社会来认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水平和能级,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深化与发展服务经济有关的各项改革,制订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起有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的机制,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环境,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关联与集聚式发展,推动建立有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商业信用、诚信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推进产业链的整合,以获得整合基础上的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最大化效率。
- 殷凤
-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业互动
- 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中国制造”效率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引发能源不足、环境污染恶化和贸易争端加剧等问题,中国制造业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亚产业,具有能耗小、污染少、附加值高等方面的行业特点,加快其发展将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间的产业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作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投入要素,可采取"干中学"的方式加速其成长和培育。
- 杨玲杜运苏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 生产者服务业对“中国制造”转型的效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中国制造"经历了30年的发展与进步后,目前已成为"世界工厂",生产的商品遍布各地。面对国内、外新形势,"中国制造"在赢得微薄利润的同时,也承受着高能耗、高污染、低利润、低技术的制约,并不断遭受来自国际市场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调查以及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压力。若"中国制造"能够有效融合生产者服务业提供的高智商中间产品,是有利于改变我国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从而达到顺利转型、升级的目的。本文基于"中国制造"的现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得出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对"中国制造"的效用先呈下降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期后逐渐转降为升,开始向促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提出为更好地实现生产者服务业对"中国制造"转型效用的发挥,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是一条有效途径,并提议政府应对新兴服务型制造业给予相应的重视与支持。
- 杨玲
-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业服务型制造业
-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
- 本文系统梳理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分析各指标的内在含义及其优劣。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贡献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分部门竞争力进...
- 殷凤陈宪
-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RCA比较优势指数中国服务贸易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