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9BOO)

作品数:4 被引量:179H指数:4
相关作者:别小娟张廷斌易桂花王强陈田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1篇沼泽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若尔盖高原
  • 1篇泥炭
  • 1篇泥炭沼泽
  • 1篇驱动力
  • 1篇黄河源区
  • 1篇NDVI
  • 1篇NPP
  • 1篇C6
  • 1篇MODIS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国务院

作者

  • 3篇易桂花
  • 3篇张廷斌
  • 3篇别小娟
  • 1篇董婉璐
  • 1篇杨军
  • 1篇高江波
  • 1篇王琦
  • 1篇尹云鹤
  • 1篇吴绍洪
  • 1篇刘燕华
  • 1篇黄季焜
  • 1篇陈田田
  • 1篇王文涛
  • 1篇孙姣姣
  • 1篇王继斌
  • 1篇栾浩
  • 1篇王云川
  • 1篇王强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被引量:52
2014年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三次产业、社会系统及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如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产力下降,而青藏高原则升高;气候变化导致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以及许多北方河流径流量减少;由于气候变化,人们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事件增加(包括频次与强度)、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人体健康、疾病传播、重大工程等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善有助于延长农作物生育期,但极端事件增加也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气候变化不仅可通过影响农业和自然资源而间接地对第二、三产业产生影响,而且气候变化减缓措施(如碳税、碳关税、碳交易等)的采用也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分析可发现,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而且总体上利弊共存,但弊大于利。基于此,本文提出要趋利避害,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整体最优、长期受益"的有序适应目标;要强调定量适应,提出可操作性方案和可预期目标,并分析适应措施的不确定性;而且为提高我国未来综合竞争力,今后应采取更加主动的应对策略,如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减排技术研发,积极应对碳税、碳关税和碳市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吴绍洪黄季焜刘燕华高江波杨军王文涛尹云鹤栾浩董婉璐
关键词:气候变化
黄河源区青海省玛多县2000—2014年NDVI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研究黄河源区青海省玛多县2000—2014年NDVI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气候的变化,为玛多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玛多县及其周边地区9个气象站生长季气象资料和MOD 13Q1/NDVI遥感影像数据集,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NDVI的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结果]近15a玛多县NDVI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增速为0.012/10a;玛多县65.84%区域的植被覆盖保持在基本不变状态,改善区域(27.47%)大于退化区域(6.69%);NDVI与生长季气温和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生长季降水对NDVI的影响更大;研究区内NDVI变化主要受非气候因子驱动影响,占研究区面积的83.61%,受气候驱动影响的面积仅占16.39%,其中,气温降水综合驱动型占3.93%,气温驱动型占2.74%,降水驱动型占9.72%。[结论]2000—2014年非气候因素是影响玛多县植被NDVI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范微维易桂花张廷斌别小娟王琦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气候变化
近35a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变化趋势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选取Landsat系列陆地卫星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主成分变换技术提取了1977年、1994年、2007年和2013年4期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的分布状况,分析了近35 a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的分布与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35 a泥炭沼泽分布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从1977年的1 997.08 km^2减少到2013年的1 358.66 km^2,减少幅度达到31.97%。该区泥炭沼泽的退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向好的过程,其中1994—2007年是退化高峰期,退化速率为29.1 km^2·a^(-1)。同时,区内泥炭沼泽的退化方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西北部以沙化为主,而东南部退化则主要表现为草甸化。
王云川易桂花张廷斌别小娟王继斌孙姣姣
关键词:泥炭沼泽驱动力若尔盖高原
横断山区2004-2014年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97
2017年
横断山区是我国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对周边区域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NPP作为碳收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判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 C6的NPP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横断地区2004—2014年植被NPP时空格局、变化规律以及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横断山区植被年NPP总量的介于183.768—223.239 Tg C之间,多年平均为208.498 Tg C,单位面积下的植被年NPP均值为463 g C m^(-2)a^(-1)。整体上,植被NPP呈增加趋势,但局部差异明显。(2)植被NPP平均值的年际变化率在-53—97 g C m^(-2)a^(-1)之间,NPP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分布在北部与中部的东侧以及南部的东、西两侧地区,而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中部的汶川—映秀一带以及南部攀枝花地区。(3)横断山区植被NPP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影响的区域占比8.42%,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大雪山-沙鲁里山地区,而非气候因子占比91.58%,分布在北部的阿坝地区以及南部的低海拔广大地区。该研究将对横断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王强张廷斌易桂花陈田田别小娟何奕萱
关键词:NPP气候变化MODISC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