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SS2012AA091802)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唐浩周成王学昉朱国平许柳雄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鱼群
  • 2篇围网
  • 2篇金枪鱼
  • 2篇金枪鱼围网
  • 1篇动机
  • 1篇渔业
  • 1篇渔业生物
  • 1篇渔业生物学
  • 1篇跃层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征
  • 1篇中西太平洋
  • 1篇鲣鱼
  • 1篇温跃层
  • 1篇西太平洋
  • 1篇捕获

机构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许柳雄
  • 2篇朱国平
  • 2篇王学昉
  • 2篇周成
  • 2篇唐浩

传媒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漂流人工集鱼装置随附鱼群中鲯鳅的生物学特征
2014年
漂流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在金枪鱼围网渔业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诱集捕捞金枪鱼类。鲯鳅作为漂流FAD诱集鱼群中最为常见的兼捕种类之一,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有助于了解其种群结构,对于合理保护该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3年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科学观察员在5°N^10°S,145°E^170°E海域内收集的189尾鲯鳅样本,对其叉长分布、性比、性成熟度及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鲯鳅叉长范围为10.0~126.3 cm,优势叉长为70.0~100.0 cm,占总数的66.7%;雌雄性别比为4.1∶1;样本以性成熟(Ⅴ~Ⅵ期)个体为主,占总数的73.6%,50%性成熟叉长(L50)为49.95 cm;76.0%的样本为空胃,而实胃中频现其它常见的小型随附鱼种,如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幼鱼、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六带鲹(Caranx sexfasciatus)、疣鳞鲀(Canthidermis maculata)和单角革鲀(Aluterus monoceros)。渔业生物学信息表明漂流FAD下的鲯鳅群体以性成熟的大型个体为主,FAD对于雌鱼具有更强的聚集效果,觅食是鲯鳅游向漂流物的可能动机之一。
王学昉许柳雄唐浩周成朱国平
关键词:金枪鱼围网渔业生物学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自由鱼群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温跃层特性与金枪鱼表层渔业的捕捞成功率有关,但温跃层特性随海域与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对于捕捞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同。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我国金枪鱼围网船队作业渔场的温跃层特性,并结合海上实测的围网沉降性能与对应的生产资料,探讨了金枪鱼围网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91.2%的网次所对应的温跃层顶界深度超过100 m,温跃层顶界深度较深是该海域渔场温跃层的重要特征;(2)围网最大沉降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85.0,197.8]m,渔场温跃层顶界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46.0,158.3]m,网具穿越温跃层顶界后继续沉降的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34.3,44.0]m;(3)相关分析表明,本研究中金枪鱼围网的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渔场较深的温跃层顶界深度使得目标鱼种在网具到达温跃层之前拥有充分的逃逸时间和空间,从而导致温跃层内急剧变化的温度梯度失去了阻碍作用。
王学昉许柳雄周成朱国平唐浩
关键词: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