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724305)

作品数:19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林莉李喜孟雷明凯程从前赵杰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不锈
  • 10篇不锈钢
  • 6篇奥氏体
  • 6篇奥氏体不锈钢
  • 4篇钝化
  • 4篇压电阻抗
  • 3篇涂层
  • 3篇SN
  • 2篇等离子
  • 2篇等离子堆焊
  • 2篇堆焊
  • 2篇堆焊层
  • 2篇压电
  • 2篇压电阻抗技术
  • 2篇镍基
  • 2篇镍基合金
  • 2篇喷涂
  • 2篇阻抗
  • 2篇阻抗模
  • 2篇阻抗模型

机构

  • 19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萍乡高等专科...
  • 1篇沈阳鼓风机(...
  • 1篇宝钢集团中央...

作者

  • 7篇李喜孟
  • 7篇林莉
  • 7篇雷明凯
  • 7篇赵杰
  • 7篇程从前
  • 5篇李继承
  • 5篇赵艳
  • 4篇曹志远
  • 3篇孟丽娟
  • 2篇赵扬
  • 2篇陈国清
  • 2篇李闪
  • 2篇邓德伟
  • 2篇胡建军
  • 2篇周文龙
  • 2篇罗忠兵
  • 1篇刘丹
  • 1篇吴志立
  • 1篇曹铁山
  • 1篇孟宪明

传媒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中国表面工程
  • 2篇压电与声光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应用声学
  • 1篇实验力学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无损探伤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材料工程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钢对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的污染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奥氏体不锈钢在加工、运输和装配过程中如果与碳钢直接接触,就会被碳钢污染,而导致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改变。众所周知,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对耐蚀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本文以Z2CN18-10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为例,通过FeCl3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方法测试了被碳钢污染后其耐腐蚀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附着在不锈钢表面的碳钢对其长期总体腐蚀速率影响不大;嵌入式的碳钢颗粒会显著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增大发生点蚀的倾向;硝酸钝化可部分抵消被污染不锈钢点蚀电位的降低,但该值仍远低于同样经过硝酸钝化,而未被污染的不锈钢的点蚀电位。此外,还针对碳钢污染对核电站辐射场的影响和对燃料包壳热传导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王永邓德伟刘丹孟艳玲杨小垒
关键词:核主泵奥氏体不锈钢辐射场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热障涂层随机孔隙模型构建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采取统计学方法,将热障涂层(TBCs)中孔隙和裂纹引起的局部密度和弹性模量起伏用空间自相关函数及某些统计参数来描述,借助极值搜索法对连续随机介质模型进行改造,并针对涂层孔隙率及各向异性取向等进行模型参数优化,提出并建立了TBCs随机孔隙模型。将模型模拟结果与ZrO2涂层SEM观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热障涂层中的孔隙、裂纹形貌特征。本研究对于确定TBCs孔隙特征与涂层性能的理论关系以及涂层性能计算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赵扬林莉马志远李喜孟雷明凯
关键词:热障涂层孔隙随机介质理论
Sn污染对304不锈钢高温水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低熔点金属Sn对新加工和酸洗钝化的304奥氏体不锈钢的污染,并通过300℃高温水浸泡170h的实验考察Sn污染对304不锈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污染304不锈钢新加工表面污染产物为块状和针状的(Fe,Cr)Sn2,与304钢冶金结合,而对于酸洗钝化304不锈钢,Sn只是简单的机械附着。高温水腐蚀后,Sn污染的样品整个表面出现较多且密集的腐蚀氧化,物新加工的304钢稀疏生长出长杆状的氧化物,酸洗钝化的304钢很少被氧化的迹象,Sn污染降低了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
赵艳程从前赵杰曹志远
关键词:钝化
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损伤定量监测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压电阻抗(Electro-mechanical impedance,EMI)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损伤进行了定量监测实验研究。选择不同损伤状态下阻抗谱谐振峰频率偏移量△f及均方根偏差(Root-mean-square deviation,RMSD)值作为损伤识别指数,结果表明:在试样弹性变形阶段,△f和RMSD值很小,并且在加载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或小有波动;试样发生塑性变形以后,二者均明显增加,其中,△f值由0.05kHz随加载应力逐渐增加至1.65kHz时试样发生断裂,而RMSD由1.3%增大至17.6%后逐渐减小。文中对这种差别出现的原因及两参数各自的特点进行了讨论。显微分析结果证实材料弹塑性转变过程中两参数的变化与试样微观损伤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表明利用压电阻抗技术监测和评价核电管道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损伤具有可行性。
罗忠兵林莉曹欢庆李继承李喜孟雷明凯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结构健康监测压电阻抗
304不锈钢表面化学钝化膜对Sn粘附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化学酸洗钝化在低熔点金属Sn与304不锈钢粘附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浸泡腐蚀实验分析了液态Sn与U型弯曲后的酸洗钝化不锈钢的交互作用行为,探讨了Sn粘附对不锈钢基体浸泡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n与304不锈钢相互作用在界面处形成了片状(Fe,Cr)Sn2化合物冶金层,酸洗钝化处理改变了冶金结合,使液态Sn与304不锈钢界面成为直接物理接触;U型弯曲破坏了钝化膜的完整性,未能阻止Sn与不锈钢的界面冶金结合,但降低了界面化合物层的厚度.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Sn粘附层促进了不锈钢基体腐蚀.
赵艳程从前曹铁山赵杰
关键词:不锈钢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原理与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2年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是一种峰值功率超过平均功率2个量级、溅射靶材原子高度离化的脉冲溅射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有关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特性、薄膜及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文中从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的原理出发,介绍10多年来高功率脉冲电源的发展,从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特性与放电物理、等离子体模型,以及沉积速率和薄膜特性等方面综述技术的研究进展。
吴志立朱小鹏雷明凯
关键词:等离子体
304不锈钢钝化状态对其与Sn交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Sn促进点蚀生长,降低钢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不同钝化状态下的304不锈钢与低熔点金属Sn的交互作用机制,评价Sn对不锈钢耐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无钝化,空气自钝化,化学钝化样品表面形成Fe-Sn化合物的显微形貌,用化合物厚度和所占比例表征Sn与钢相互作用程度。结果表明,无钝化膜保护的不锈钢通过形成片状的(Fe,Cr)Sn2化合物与Sn冶金结合;空气自钝化使不锈钢接触Sn的程度降低;HNO3化学钝化膜阻碍Fe-Sn的相互作用,Sn仅机械地粘附在钢表面。
赵艳程从前曹志远赵杰
关键词:不锈钢钝化
碳纳米管/铬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研究
纳米碳管复合的金属材料在耐磨减摩方面的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采用电镀技术在铝表面制备耐磨和优良自润滑特性的碳纳米管/铬纳米复合镀层。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非共价键表面功能化,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Rama...
张伟Erfan Khodadad孙长军雷明凯
关键词:电镀
文献传递
激励电压对压电阻抗法检测灵敏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了锆钛酸铅压电陶瓷(lead zirconate titanate piezoelectric ceramic,简称PZT)传感器的激励电压与压电阻抗法(electro-mechanical impedance,简称EMI)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借助WK 6500B精密阻抗分析仪及自行搭建的高激励电压电阻抗测试系统(high excitation voltage electrical impedance measurement sys-tem,简称HEVEIMS),在0.01~20V之间8种不同激励电压下,对尺寸为1250mm×100mm×3mm铝梁结构上距离PZT传感器1 000mm的直径为1.2,2.5和3.5mm的通孔损伤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激励电压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单调的。在1~10V范围内,提高激励电压能够显著增大EMI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高激励电压下PZT电阻抗信号中非线性成分增多是导致EMI方法检测灵敏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不但为EMI检测中激励电压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也为明确激励电压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
李继承林莉孟丽娟李喜孟雷明凯
关键词:压电阻抗压电传感器结构健康监测
千赫及兆赫级频带EMI技术检测灵敏度实验研究
2012年
借助WK6500B精密阻抗分析仪对压电阻抗(EMI)技术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中,检测频带与检测灵敏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选用尺寸为1 250mm×100mm×3mm铝梁结构上距离锆钛酸铅压电陶瓷(PZT)传感器1 000mm的1.2mm通孔损伤作为检测对象。在10kHz~10MHz频率范围内7个峰值集中的频段,分别选用电阻抗谱峰值偏移量(Δf)和均方差作为损伤识别指数,对EMI技术检测灵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千赫级频带范围内,Δf和均方差均随着检测频段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80~340kHz频段对于通孔损伤具有最高的检测灵敏度。在兆赫级频带范围内,Δf取值较大,在6.18 MHz处出现了25.0kHz的显著偏移。由于千赫和兆赫级频带的电阻抗信号分别具有峰值数量多,综合各峰值信息整体分析时对损伤敏感和峰值数量少,单一峰值偏移量对损伤敏感的特点,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将这2个频带的检测结果结合起来以提高EMI技术对微小损伤的检测灵敏度。
李继承林莉孟丽娟李喜孟雷明凯
关键词:压电阻抗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