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501)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9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仲华黄建安蔡淑娴李娟王英姿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茶及其功能成分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2年
-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因为茶对健康的各种益处。肠道菌群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大脑”,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茶及其功能成分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护肠道健康,但缺乏深入的机制研究。文章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期相关研究报道,总结了“茶及其功能成分—肠道菌群—肠道代谢产物—宿主健康”的调节作用机制,以期为茶及其功能成分的健康功能研究提供新思路。
- 曾鸿哲周方刘昌伟陈金华王英姿王英姿谭斌李娟刘仲华
- 关键词:肠道菌群
- 茶及其功能成分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2年
-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感染、损伤或刺激的第一个生物反应。茶叶抗炎作用是通过调控各种炎性细胞因子来实现的。茶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茶叶中的功能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物质能够调控免疫细胞,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但目前茶叶及其功能成分抗炎作用研究主要停留在体外试验、动物实验阶段,还缺乏临床抗炎活性研究。文章系统综述了茶叶及其功能成分抗炎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抗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炎功能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 刘昌伟曾鸿哲周方李娟陈金华陈金华谭斌王英姿刘仲华
- 关键词:茶多酚儿茶素抗炎
- 茶及其功能成分降尿酸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高尿酸血症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疾病。近年来,研究报道茶叶及其功能成分(主要为茶多酚类和茶色素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嘌呤代谢酶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调节尿酸转运蛋白来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发挥降尿酸作用。文章系统阐述了茶叶及其功能成分的降尿酸作用及作用机制,旨在为论证饮茶降尿酸和茶叶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研究思路。
- 周方刘昌伟曾鸿哲李娟陈金华陈金华谭斌王英姿刘仲华
- 关键词:降尿酸
- 茶叶功能成分的健康作用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2
- 2021年
- 茶叶有效成分的健康功能一直是国际茶叶科学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关于茶叶主要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茶多糖、咖啡碱及儿茶素衍生物的健康功能研究成果,旨在为以茶的健康属性驱动市场消费及茶叶功能成分利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刘仲华黄建安龚雨顺张盛李勤熊立瑰蔡淑娴林勇朱洺志刘长伟
- 关键词:生物活性
- 茶叶功能成分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2年
-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增长,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茶有助于降低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其作用归功于茶叶所含功能成分具有调控AD主要致病因素的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茶叶功能成分如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皂素等对AD主要致病因素的影响研究,阐明了茶叶功能成分从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乙酰胆碱、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多靶点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日常饮茶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 唐静怡周方曾鸿哲李秀平欧阳建黄建安刘仲华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乙酰胆碱
- 中国茶叶深加工40年被引量:13
- 2019年
- 简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深加工40年的发展历程,概述了速溶茶和浓缩汁、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茶皂素、茶多糖等功能成分的提制技术及功能性终端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梳理总结了我国近40年来茶叶深加工研究领域取得的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成果。最后,展望了茶饮料加工技术、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技术、茶食品与含茶健康产品开发等茶叶深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刘仲华
- 关键词:茶叶深加工终端产品
- 茶叶中EGCG3"Me和EGCG4"Me的分离制备与鉴定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柱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从茶叶中分离制备2种甲基化EGCG(EGCG 3"Me和EGCG 4"Me)。用含水的乙酸乙酯提取茶叶,粗提液浓缩后经HP-20柱色谱分离,再经制备液相色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得到2种甲基化EGCG。经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分析,进一步确定2种甲基化EGCG分别为EGCG3"Me和EGCG4"Me。所制备的2种甲基化EGCG的纯度在98%以上。
- 李银花张盛黄建安刘仲华
- 关键词:茶叶液相色谱分离EGCG液相色谱法甲基化
- EGCG抑制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RCCs-RAGE信号轴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糖基化终末端产物(AGEs)和4-羟基任烯醛(4-HNE)等活性羰基化合物(Reactive carbonyl compounds,RCCs)激活的RCCs-RAGE(Receptor for AGEs,RAGE)信号轴在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衰退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阻抑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RCCs-RAGE轴表达的活性。糖尿病小鼠按其体质量与血糖值随机均匀分为模型组、EGCG低剂量组(10 mg·kg-1·d-1)、EGCG中剂量组(20 mg·kg-1·d-1)和EGCG高剂量组(30 mg·kg-1·d-1)。小鼠连续灌胃EGCG 12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糖值、胰岛素和水溶性RAGE(sRAGE)浓度、羰基蛋白含量、AGEs荧光值,QPCR检测肾脏RAGE基因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脏RAGE蛋白和4-HNE含量。结果显示,与糖尿病造模组相比,EGCG通过抑制4-HNE、AGEs等RCCs毒性活性羰基化合物的生成,增加sRAGE血清浓度,抑制AGEs-RAGE信号轴介导的炎症瀑布反应,有效缓解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压力,表现出很好的保护糖尿病小鼠的活性。本研究从一个新角度揭示了EGCG抑制RCCs-RAGE信号轴是其防治衰退性相关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 钟源张静刘仲华蔡淑娴罗国安黄建安吴香兰瞿绍明金丽莎
- 关键词:糖尿病
- 大红袍与红茶对肠道菌群失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探讨大红袍与红茶对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构建试验动物模型,将大红袍和红茶水提物按低、高剂量(75,300mg/kg)灌胃试验小鼠,采用盐酸林可霉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和免疫机能紊乱。结果表明,大红袍和红茶能有效调节小鼠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因抗生素诱导的失衡,脾指数、血清球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与肠道菌群失衡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小鼠结肠病理切片观察表明,大红袍和红茶高剂量预防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可见,大红袍和红茶对抗生素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具有预防作用,且在等剂量条件下,大红袍效果优于红茶。
- 金莉莎刘仲华黄建安蔡淑娴
- 关键词:大红袍红茶动物模型免疫功能结肠抗生素
- 茶叶延缓皮肤老化的作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皮肤老化表现为逐渐失去弹性形成皱纹和皮肤外表逐渐产生多种色斑,与细胞衰老和真皮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和结构改变有关。随着环境污染、社会压力、臭氧层变薄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皮肤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茶叶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色素、咖啡碱、茶皂素、茶多糖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滋养皮肤、延缓皮肤衰老的功效,茶元素的护肤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主要从皮肤细胞衰老和细胞间质老化两个角度阐释茶叶延缓皮肤老化的作用,旨在为饮茶辅助美容养颜及茶叶功能成分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蔡淑娴黄建安郑新彭志鹏沈燕波沈凡刘仲华
- 关键词:皮肤老化细胞衰老细胞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