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0-R2-7)

作品数:8 被引量:109H指数:4
相关作者:洪亘伟刘志强杨希杨新海赵剑锋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村镇
  • 2篇乡村
  • 1篇研讨班
  • 1篇增长方式转变
  • 1篇农业
  • 1篇去中心化
  • 1篇中心化
  • 1篇乡村社会
  • 1篇乡土
  • 1篇协调发展
  • 1篇领导干部
  • 1篇经济结构
  • 1篇经济结构调整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经济增长方式
  • 1篇经济增长方式...
  • 1篇开发区
  • 1篇可达性
  • 1篇价值观
  • 1篇干部

机构

  • 5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6篇洪亘伟
  • 5篇刘志强
  • 1篇杨希

传媒

  • 2篇规划师
  • 2篇城市规划
  • 2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城市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开发区空间发展策略
2010年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征2010年2月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并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了8点意见,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全面阐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内容。
洪亘伟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开发区经济结构调整领导干部研讨班
日本乡村振兴中价值观层面的突破:以能登里山里海地区为例被引量:59
2016年
在经济层面与环境层面的发展遭遇瓶颈之时,日本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在乡土价值观层面寻求突破,能登里山里海乡村区域振兴运动综合性地反映了这一转变。以该运动为例,从立法规范、景观规划的推进体制、各类民间组织活动的内容形式特点三个角度来具体解析当代日本乡土价值观的复兴模式,进而展现日本城乡统筹发展中重新构筑社会意识体系的有益探索,为中国新时期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启示。
杨希
基于出行大数据的苏州村镇空间可达性及优化策略被引量:2
2019年
"村—镇—城"之间良好的交通可达性是地区"在地"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文章以苏州为例,通过采集实时出行大数据作为可达性测度指标,运用ArcG IS等值线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城乡交通一体化下村镇空间可达性的新水平与新特征。研究表明,苏州"村—镇""镇—城""村—城"已形成"20—40—60"分钟的小汽车三圈层格局,建构了城乡1小时时空圈,但在城镇化的驱动、自然地形的限制及地理区位的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可达性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远滞后于小汽车,形成2.5小时时空圈,可达性高低的空间分布则与城镇空间发展"双轴"格局密切相关。文章结合不同村镇可达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改善区域道路网络结构、创新公共交通多元发展和调整村镇布局等规划优化策略。
于燕洪亘伟刘志强路宽
关键词:大数据
村镇聚居空间撤并特征及优化趋势研究--以2000年以来的苏锡常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村镇聚居空间撤并建构了新的城乡空间秩序,对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以苏锡常城镇密集地区为例,阐明2000年以来该地区村镇撤并的阶段特征,分析在城市化力与自上而下的行政外力交替主导下村镇空间撤并的模式及问题,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揭示村镇撤并核心价值观向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转变的需求,提出村镇聚居空间撤并工作的适宜性发展趋势及其组织流程、内容和方法,促进村镇聚居空间撤并的良性循环。
洪亘伟刘志强
关键词:撤并
“拆解”与“重组”——基于村落聚居空间自组织机理的撤迁并居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撤村并居"和"迁村并点"作为一种他组织方式,与村落聚居空间自组织机理协同,将对重构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发挥积极作用。城市化进程中村落聚居空间已由"形散而神不散"的耦合态转变为"形散且神散"的非耦合态,分析现代村落聚居的自组织机理及特征,提出通过拆解与重组村落既定空间评价标准、空间利益关系、空间单元及布局形态,构建循序渐进的撤迁并居机制,促进乡村人居环境内生变革与可持续发展。
洪亘伟刘志强
关键词:拆解
城镇密集地区村镇发展与空间营建的协同变革
2019年
城镇密集地区村镇的发展延续了城镇化的扩张模式,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文章以苏州太湖沿岸村镇为例,总结1990年以来村镇聚居空间扩张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其结构、形态的区域差异,剖析地区生态敏感性特征与空间扩张源于发展而又受制于发展的不可调和性,指出当前补救型生态维系的不可持续,并解读了新型城镇化对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生态要求,提出需要以村镇发展的非扩张转变带动空间营建的非扩张变革;倡导《新城市议程》中将城镇化作为化解矛盾的机遇和其"人人享有"的核心理念,探索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城—镇—村"整体互助包容的非扩张发展模式及与之匹配的空间营建模式,构建"城—镇—村"公共交通网络与区域生态一体化格局,营建多元复合的绿色村镇空间体系。
洪亘伟刘志强于燕
关键词:城镇密集地区村镇
“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乡村“农业去中心化”背景下,重塑农业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维护农业和乡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双重意义。研究在分析“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人口、生活互动关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剖析长三角地区乡村农业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探讨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关系重构路径。研究表明:(1)农业与乡村社会人口、生活耦合互动关系强,但协调性不足;(2)协调关系发展类型可分为优化型协调、稳定型协调和脱钩型协调;(3)社会生活改善对协调关系优化具有引领作用,而农业发展是根本动力;(4)乡村“农业去中心化”需要避免农业发展“去乡村化”;(5)提出从区域视角重构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关系的空间规划路径和调控策略。
洪亘伟吴嫚菲刘志强
关键词:农业乡村社会协调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