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601046B)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福春滕飞李莎程良娟马恒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云母
  • 2篇矿物
  • 2篇黑云母
  • 1篇选择性
  • 1篇哑铃形
  • 1篇正长石
  • 1篇梭菌
  • 1篇球状
  • 1篇蛭石
  • 1篇蒙脱石
  • 1篇矿物表面
  • 1篇硅酸盐细菌
  • 1篇方解石
  • 1篇风化
  • 1篇风化作用
  • 1篇
  • 1篇长石
  • 1篇次生
  • 1篇次生矿物

机构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李福春
  • 2篇程良娟
  • 2篇滕飞
  • 2篇李莎
  • 1篇王金平
  • 1篇苏宁
  • 1篇李学林
  • 1篇马恒

传媒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伯克霍尔德菌作用下黑云母的风化作用——对次生矿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黑云母为矿物材料,以伯克霍尔德菌为微生物材料进行了矿物风化的长期培养实验。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小于1μm粒级的固相产物的矿物成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观察和测定了矿物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伯克霍尔德菌菌株8B不仅能加速黑云母的风化进程,而且能促进形成鳞片状和球状粘土矿物(很有可能分别是蛭石和蒙脱石)。通过对次生矿物形成过程的分析,认为蛭石是黑云母通过结构转变的方式而形成,其转化过程具继承型模式的特点;蒙脱石则可能是黑云母溶解后重新结晶而成,属于溶解-沉淀模式。
李福春程良娟李莎滕飞李学林
关键词:黑云母风化作用蛭石蒙脱石
梭菌对含镁方解石形态的控制及其可能机理被引量:14
2011年
在Mg/Ca摩尔比为4∶1的Lagoa Vermelha培养基中对一株分离自青海湖底沉积物的梭菌SN-1(Clostridiumsp.)进行了为期55d的碳酸盐矿物培养实验,同时还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沉淀物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对沉淀物的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SN-1可以促进特殊形态含镁方解石的形成,而无菌对照实验产物中仅见不规则状的碳酸盐矿物;(2)特殊形态的含镁方解石可能是在细菌表面成核和生长的结果,它们的演化趋势是(杆状)→哑铃形→花菜状→球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梭菌两端的带负电基团比菌体中间丰富,易聚集更多的Ca2+和Mg2+,Ca2+和Mg2+离子作为"阳离子桥"吸引CO32-,其结果是两端的晶体生长相对较快、中间生长相对较慢,进而形成哑铃形含镁方解石;"哑铃"继续生长,其两端会长成两个"花菜"或半球;若两个半球相接并闭合则发展为球状矿物。
李福春马恒苏宁王金平刘铭艳汪君滕飞
关键词:梭菌哑铃形球状
硅酸盐细菌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及其选择性——以正长石和黑云母为例被引量:12
2007年
以硅酸盐细菌和正长石、黑云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正长石和黑云母单独存在以及二者共存时,吸附时间和细菌浓度对硅酸盐细菌在其表面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硅酸盐细菌在正长石和黑云母上单位面积吸附量达到最大的时间分别为40min和30min,对应的细菌浓度分别为25×106个/mL和30×106个/mL;2)在细菌浓度相同时,无论是在正长石和黑云母单一矿物体系还是在二者共存体系中,正长石表面的单位面积吸附量始终大于黑云母;3)在正长石和黑云母共存体系中,硅酸盐细菌倾向于选择性吸附在正长石上,而且细菌浓度越大这种倾向越明显。实验结果有可能为研究矿物的微生物风化机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程良娟李福春李莎
关键词:硅酸盐细菌正长石黑云母选择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