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847)

作品数:17 被引量:127H指数:8
相关作者:郑天凌郑伟李祎吕静琳田蕴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赤潮
  • 4篇活性
  • 4篇放线菌
  • 3篇亚历山大藻
  • 3篇塔玛亚历山大...
  • 2篇蛋白
  • 2篇溶藻细菌
  • 2篇杀藻
  • 2篇细菌
  • 2篇细菌多样性
  • 2篇细菌群落
  • 2篇细菌群落结构
  • 2篇功能菌
  • 2篇海洋细菌
  • 2篇SP
  • 2篇沉积物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泳

机构

  • 18篇厦门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莆田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8篇郑天凌
  • 5篇郑伟
  • 4篇吕静琳
  • 3篇周艳艳
  • 3篇李祎
  • 3篇田蕴
  • 2篇原雅纬
  • 2篇王新
  • 2篇李志江
  • 2篇张金龙
  • 2篇杨小茹
  • 2篇王宾香
  • 2篇郑小伟
  • 1篇熊小京
  • 1篇苏建强
  • 1篇王桂忠
  • 1篇蔡莹
  • 1篇李少菁
  • 1篇杨彩云
  • 1篇杨旭俊

传媒

  • 5篇厦门大学学报...
  • 4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Journa...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溶藻功能菌作用机理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19
2013年
基于"菌—藻关系"的理念,深入探讨海洋溶藻功能细菌作为潜在的有效防治有害藻华的微生物,已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但大多的研究主要涉及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功能活性物质的纯化,溶藻机理的研究鲜有报道。主要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海洋环境中溶藻功能细菌溶藻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分析了利用海洋溶藻功能细菌防治有害藻华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任务。
李东李祎郑天凌
关键词:有害藻华溶藻细菌化感作用
溶藻细菌BS01产二异丁氧基苯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利用一株溶藻细菌BS01分泌的杀藻化合物(二异丁氧基苯基)胺作用于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研究该化合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作用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10和20μg/m L的杀藻化合物处理塔玛亚历山大藻,观察藻细胞的响应。【结果】研究发现,利用20μg/m L的杀藻化合物处理藻,24 h后杀藻率达到84.1%,此时细胞内叶绿素a的含量仅为对照的58.5%。而当对藻细胞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进行测定时发现,20μg/m L的浓度处理24 h后,最大光化学效率相比于对照细胞降低了55.5%,这说明藻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细胞内部的活性氧(ROS)水平在处理0.5 h后即开始增高,并导致细胞内部的脂质过氧化,使细胞内丙二醛(MDA)的含量上升。藻细胞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以清除细胞内部的活性氧。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20μg/m L的浓度处理24 h后,细胞内重要的细胞结构解体,细胞严重空泡化,显示出细胞死亡的特征。【结论】杀藻化合物(二异丁氧基苯基)胺能够通过引起藻细胞内部氧化损伤的方式引起藻细胞的死亡,同时该化合物仅针对少数几种藻类具有杀藻效果,因此该杀藻化合物在赤潮的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化俊彭云张夙安新丽李祎郑伟郑天凌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
一株海洋杀藻放线菌及其活性物质研究
<正>受水体富营养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近海海域频繁地暴发赤潮。赤潮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其毒素的累积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与赤潮发生、发展以及治理的相关研究成为了全球海洋研究的一大新热点。在化学、...
张帮周郑小伟张金龙郑天凌
文献传递
海洋细菌活性蛋白、活性肽研究的若干新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活性资源,近年来海洋细菌活性蛋白及活性肽的研究在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中很受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洋细菌来源的各种活性蛋白及活性肽在不同层面上的生物学活性特征,其次对海洋活性蛋白及活性肽的获得方式及其在医药学、工业、水产养殖业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潜力作简要介绍,最后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吕静琳王宾香郑天凌
关键词:海洋细菌活性蛋白活性肽
海水养殖沉积环境细菌多样性PCR-DGGE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PCR结合变形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泉州东海海水养殖池基地新建虾池与一15年池龄虾池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对DGGE图谱中的13条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虾池环境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γ-变形杆菌亚群(γ-proteobacteria,30.77%)、厚壁菌群(Firmicutes,15.38%)、δ-变形杆菌亚群(δ-proteobacteria,7.6%)、拟杆菌群(Bacteroidetes,7.6%)、绿弯菌群(Chloroflexi,7.6%),放线菌群(Actinobacteria,7.6%),未知菌群(Unknown environmental samples)占23.08%.
原雅纬傅莲英刘国生郑天凌
关键词:沉积物PCR-DGGE细菌多样性
自然环境中细菌的生存方式及其群落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细菌在环境中是以群落的形式存在的,群落中的细菌有多种生存方式.当处于适宜的环境中,细菌通过互作而快速生长,而营养物质的消耗又造成细菌之间的竞争.不同细菌通过复杂的作用形成的群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特殊的功能基因也改变了原有的群落结构.细菌群落在环境中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及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细菌的生存方式,结合作者相关研究阐述了细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并予以展望,旨在为细菌群落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李祎杨彩云郑天凌
关键词:自然环境细菌群落结构生态功能
海洋有害赤潮调控功能菌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近年来,赤潮的微生物调控研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以菌治藻"的赤潮调控理念格外引人注目.先从国内外抑/杀藻菌及其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再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筛选获得的海洋抑/杀藻细菌,探讨该类菌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最后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郑天凌吕静琳周艳艳苏建强杨小茹张金龙田蕴熊小京章军蔡明刚郭东晖谢忠
关键词:功能菌赤潮
不同提取缓冲液对红树林土壤DNA提取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1种典型的酸性、高有机质含量类型土壤——红树林土壤,从DNA产量、DNA纯度、土壤腐殖酸类物质的提取量以及DNA提取物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反应的敏感度等方面比较了不同提取缓冲液对土壤DNA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产量及纯度均较低;PVP(polyvinylpyrrolidone)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产量较高,但土壤腐殖酸类物质的提取量亦远高于其他提取缓冲液;酸性SDS提取缓冲液及PVP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提取物即使稀释到10?3量级亦不能获得目的基因PCR扩增条带。PVPP(polyvinylpolypyrrolidone)提取缓冲液及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PVPP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产量较PVP提取缓冲液低,但其纯度较高,并且其纯度随提取缓冲液中PVPP浓度的升高而提高;当2%PVPP提取缓冲液及CTAB+PVPP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提取物分别稀释到10?2及10?1量级时,均能获得PCR扩增条带。综上所述,酸性提取缓冲液及PVP提取缓冲液不适用于酸性、高有机质含量类型土壤DNA的提取,而2%PVPP提取缓冲液及CTAB+PVPP提取缓冲液均能提高此类土壤DNA的提取品质。
蒋云霞郑天凌
关键词:DNA提取腐殖酸
海洋藻类病毒多样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12年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藻类病毒在微生物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病毒在治理赤潮藻华问题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所以利用藻类病毒治藻已成为一个热点的研究方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许多种类的藻类病毒,并且人们对藻类病毒的实际应用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发现病毒在实际的生态系统中作用比较复杂。于是,针对藻类病毒生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众所周知,藻类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但其分布是否具有全球性,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分析等都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本综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藻类病毒研究的相关进展和本实验室开展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尤其对藻类病毒的生态分布、遗传多样性、研究中所涉及的靶基因及主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海洋藻类病毒的研究展望。旨在为藻类病毒生态学、赤潮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陈章然郑伟郑伟
关键词:多样性藻类病毒海洋环境
一株高效产油脂真菌的选育及其油脂成分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以早期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得到的38株海洋真菌为材料,采用苏丹黑染色法初筛,摇瓶法复筛,得到1株油脂产率相对较高(27.96%)的菌株MD2,经鉴定,该菌株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再以MD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最终得到突变菌株MD2-1;采用酸热法提取粘红酵母MD2-1的菌体油脂,测定了其产脂能力,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MD2-1的产脂能力较强,油脂质量达菌体干质量的45.32%,较MD2提高17.36%;MD2-1菌体油脂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近似,其中10-十八(碳)烯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1.53%,为10-十八(碳)烯酸工业化生产提供菌种资源,为其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马占军蔡冠竟杨旭俊郑天凌
关键词:海洋真菌诱变油脂脂肪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