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472132) 作品数:11 被引量:128 H指数:6 相关作者: 雷祥义 苏英 岳乐平 张莉 王维升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北大学 咸阳师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秦岭黄土的粒度分析及其成因初步探讨 被引量:37 1998年 本文根据粒度分析资料探讨了秦岭山地黄土成因。秦岭黄土是由<0.25 mm的颗粒组成的,其中0.05~0.01 mm的粉土粒级含量在48%以上。秦岭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一样都是大气粉尘堆积物。第四纪以来,西北风气流携带大量粉尘物质穿越秦岭南移,沿途降落到地表的粉尘物质在剥蚀较弱的地区(如黄河中下游)形成了大片连续黄土堆积,而在强烈隆升地带的弱剥蚀地段(如秦岭的凤州、商州等地)形成了零星黄土堆积。在我国,自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分布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黄土-秦岭黄土-长江中下游下蜀土当是第四纪以来特定季风气候大气环流地质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的特殊地质体。 雷祥义关键词:黄土粒度 大气粉尘 黄土 咸阳市区黄土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应用扫描电镜对咸阳市区黄土微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市区黄土的微结构特征在平面上随地形地貌不同而异,在剖面上随土层及深度不同而变化。在同一剖面上,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的微结构差异最为明显,黄土层以支架大孔一镶嵌微孔半胶结式结构为主,古土壤以絮凝一凝块胶结式结构为主。在地貌单元上,渭河三级阶地、二级阶地黄土微结构较为疏松,主要为支架大孔一镶嵌微孔半胶结结构,一级阶地黄土微结构较为致密,主要为镶嵌微孔胶结式结构和絮凝胶结式结构。黄土微结构特征沿黄土剖面垂直方向上及沿地貌单元平面上的变化,主要是受黄土堆积环境、成土环境及埋藏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苏英 刘俊峰关键词:黄土 古土壤 微结构 黄土高原河谷阶地黄土地层结构模式 被引量:23 2006年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度其支流因爱地壳不断间歇性隆升的影响而形成了5-6级阶地,这些阶地多系黄土覆盖阶地。以六盘山为界,河谷阶地黄土地层结构可分为东、西阶地地层区。六盘山以西河流阶地一般为6级。第6级阶地(T6)冲积黄土状土之上全系无层理黄土,厚310~505m,含21-23层古土壤,是迄今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剖面,黄土开始堆积的时间不早于1.43MaBP。T3上的黄土厚200~400m,含14-16层古土壤,黄土最早是在1,23MaBP开始堆积的。T4上的黄土厚100~200m,含56层古土壤,开始沉积时间为0.62MaBP。T3上的黄土包括L1和S1,厚40~65m,形成于0.12MaBP。T2冲积黄土状土之上的风积黄土厚20~35m,形成时间约为0.03MaBP。T1冲积黄土状土之上为S0、L0度MS,厚1.5~2.5m,形成时间不早于0.01MaBP。六盘山以东的河谷阶地一般为5级。T5风积黄土厚70~90m,含11—16层古土壤,黄土开始堆积时间不早于1.23MaBP。T4黄土厚40~70m,含8-9层古土壤,形成时间不晚于0.80MaBP。T3的黄土包括L1-S6之间的土层,厚25~45m,形成于0.62MaBP。T2的黄土由L1和S1构成,厚10~17m,形成于0.12MaBP。T1冲积黄土状土之上为S0、L0反Ms,厚1.5~2.5m,形成时间不早于0.01MaBP。 雷祥义关键词:阶地 黄土地层 黄土高原 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微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揭示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的微结构特征,探讨黄土微结构特征与其形成环境的关系,为区域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粒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系列的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粒度小于0.005 mm的黏粒级含量在黄土与古土壤中差异最大,S1古土壤高达39.7%,而L1黄土仅24%;S1古土壤黏粒中大量铁质黏粒胶膜呈流胶状出现并有次生伊利石的产出,结构密实;L1黄土微骨架颗粒相互支架,黏粒胶结物含量较少,胶结程度差,土质疏松。结论咸阳市区晚更新世S1古土壤形成在湿热的森林环境,L1黄土形成于干冷的草原环境,S0黑垆土形成于凉湿气候环境。 苏英关键词:晚更新世 黄土-古土壤 微结构 形成环境 陕西关中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特征及其记录的古环境变迁 被引量:18 1997年 陕西关中盆地的泾阳南塬和西安东郊席王晚更新世黄土剖面底部的S_1古土壤是由4层古土壤及与其相间的3层黄土构成,L_1黄土是由3层黄土及夹于其间的两层古土壤构成。这是目前发现的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保存较好的剖面。两剖面的地层结构、磁化率曲线和地球化学组分反映出的12个温湿、冷干气候变化阶段可以归纳为6个气候变化旋回。这是目前建立的我国黄土高原晚更新世(130—10ka B P)较短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模式,它与经典的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曲线是不相一致的。 雷祥义 岳乐平关键词:晚更新世 古土壤序列 磁化率 古环境 协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被引量:3 2001年 从自然的整体性入手 ,着重探讨了属于自然一部分的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结果表明 :随着人口的剧增、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地质环境遭到不恰当的开发和破坏 ,导致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生态失去平衡等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 ,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 ;强烈的生存危机感迫使世界组织及各国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来拯救地球。结论指出 :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过程中必须有节制性和科学性 ,与自然和平共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才能实现“天、地、人”的和谐相处。 雷祥义关键词:地质环境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 秦岭凤州黄土磁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3 1998年 凤州黄土剖面代表了秦岭黄土特征 .该剖面由 33层黄土和 33层古土壤组成 ,厚约 82m ,下伏第三纪红粘土 .该剖面包括了布容正极性带和松山负极性带 ,二者的界线 (B/M )位于L8中部 .松山负极性时黄土记录了加拉米洛 (J)、奥尔都维 (O)和留尼旺 (R)亚时 .松山负极性带与高斯正极性带的界线 (M /Ga)位于黄土与第三纪红粘土分界处 .凤州黄土堆积大约始于 2 48Ma前 .凤州黄土剖面磁化率曲线反映出秦岭近 2 48Ma来的古气候变化至少发生过 33次干冷_湿热旋回 .它的波动特点与深海复合δ18O曲线记录的气候变化基本吻合 . 雷祥义 岳乐平 王建琪 张莉关键词:磁化率 古气候 黄土剖面 磁性地层学 协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2000年 从地质环境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入手 ,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结论指出 :地质环境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交汇而成的地质空间 ,具有空间性、稳定性、可变性和系统性等特征 ,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栖息地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即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破坏了地表的植被、产生了新的地球化学过程、改变着水的循环途径和物质成分、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使物种减少。认为地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 。 雷祥义关键词:地质环境 环境地质学 秦岭黄土-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与环境 被引量:18 2000年 采自凤州和商州两地黄土剖面中 6 5组孢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 ,黄土层中的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高 ,而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低。从孢粉组合来看 ,秦岭黄土堆积时的植被一般为森林草原型或草原森林型 ,气候较寒冷但偏湿 ,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一般为夏绿阔叶林型 ,反映出暖温带气候。显而易见 ,无论是黄土堆积时期还是古土壤发育时期 ,秦岭山地的气候都较黄土高原地区湿热。 雷祥义关键词:黄土 孢粉 古气候 古土壤 植被 基于神经网络的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宝鸡峡引渭渠道左岸塬边高边坡为例 被引量:10 2001年 应用神经网络理论 ,建立了用于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模型 ,并以宝鸡峡引渭渠道左岸高边坡为实例 ,对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 ,神经网络方法具有准确率高、自学习、自适应性强和容错率高等优点。 王维升 雷祥义关键词:黄土 边坡稳定性 边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