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6651)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颜建华张浩李永平吴中耀朱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影像
  • 6篇视网膜
  • 6篇视网膜母细胞
  • 6篇视网膜母细胞...
  • 6篇网膜
  • 6篇网膜母细胞瘤
  • 6篇细胞瘤
  • 6篇母细胞
  • 6篇母细胞瘤
  • 4篇眼眶
  • 4篇诊治
  • 4篇诊治分析
  • 4篇肿瘤
  • 4篇临床诊治
  • 4篇临床诊治分析
  • 3篇血管
  • 3篇影像学
  • 3篇手术
  • 2篇血管造影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颜建华
  • 6篇张浩
  • 5篇李永平
  • 4篇高韶晖
  • 4篇吴中耀
  • 4篇朱丽娟
  • 3篇马文芳
  • 2篇吴培培
  • 2篇黄筱敏
  • 2篇王晓鹏
  • 2篇鲁志卿
  • 1篇卢敏
  • 1篇王祥硅
  • 1篇蔡裕
  • 1篇覃振华
  • 1篇艾思明
  • 1篇杨华胜
  • 1篇钟秀凤
  • 1篇张平
  • 1篇王祥珪

传媒

  • 1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Eye Sc...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眶神经纤维瘤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探讨眼眶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一步提高对眼眶神经纤维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999年5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25例眼眶神经纤维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0岁以下患者89.5%为眼眶丛状型神经纤维瘤,其中63.2%属于I型神经纤维瘤病,10.5%并发先天性青光眼,10.5%具有阳性家族史。多数有全身皮肤咖啡色素斑、虹膜Lisch结节等改变,诊断容易,但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容易复发。10岁以上患者多为孤立型神经纤维瘤,表现类似于一般的眼眶良性肿瘤,CT检查示神经纤维瘤大部分为中等偏低信号,也可表现为负值者。术前定性诊断不易,但手术常能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眼眶神经纤维瘤多发于10岁以下小儿,丛状型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术前诊断容易,但治疗较为棘手,易复发。
王祥硅颜建华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眼眶影像学
眼眶骨折伴斜视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 分析眼眶骨折伴斜视患者的斜视性质、眼眶骨折修复的手术时机和术后斜视的变化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诊治的眼眶骨折患者.常规作眼眶CT检查、被动转动试验、眼位和眼球运动检查、复像试验,观察眼眶骨折修复前后眼位和眼球运动情况等.结果 共87例90只眼,男性66例,女性21例;年龄3~68岁(平均30.6岁);右眶27例,左眶57例,双眶3例.36%的患者有视力受损.32%为眼眶爆裂性骨折,68%为复合性骨折;以内壁和下壁骨折多见.术前47%的患者有斜视,其中麻痹性41.5%,限制性58.5%;眼眶骨折修复后:35例术前有斜视者(平均随访1年),28.6%斜视消失;17.1%正前方和下方功能位置无斜视,37.1%斜视部分好转或不变;17.1%斜视加莺;1例术前无斜视,术后出现医源性斜视.结论 眼眶骨折伤后患眼斜视的性质包括麻痹性和限制性,骨折修复手术时机存在争论,以下情形需要尽快手术:(1)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眼外肌断裂;(2)CT扣描和被动转动试验均示有明确的眼外肌嵌顿,保守治疗二周无好转;(3)外壁和上壁的Blow-in骨折.眼眶骨折修复术后其斜视既可消失也可不变或加重;医源性斜视要尽量避免.
颜建华马文芳黄筱敏朱丽娟高韶晖吴培培
关键词:眼眶骨折限制性斜视麻痹性影像诊断
Multiple Cavernous Hemangiomas of the Orbit
2011年
Purpose: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orbit is often unilateral and solitary.Multiple cavernous hemangiomas of the orbit are extremely rare.The authors reported four patients who had more than two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one orbit.Methods:Case reports.The clinical features,imaging findings,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were presented.Results:We found 4 cases of multiple cavernous hemangiomas of the orbit out of 214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with 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s who were referred to us from Jan 1,1986 to Dec 31,2000.Two patients were female and two were male.The mean age was 46.5 years,ranging from 37.0 to 57.0 years.The left orbits were affected in all patients,with two,three,eight and ten tumors,respectively.The most common complaint was a painless,gradually progressive proptosis.The characteristic CT imaging features were multiple well circumscribed,round or ovoid masses that were sharply delineated from the surrounding tissue.B-scan ultrasonography showed round-shaped orbital masses with high internal reflectivity.The therapeutic outcomes of lateral or anterior orbitotomy were excellent.Conclusion:Although rare,cavernous hemangi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orbital mass lesions.
Xianggui Wang Jianhua Yan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告平均年龄CT成像
视网膜母细胞瘤预后相关病理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相关病理因素,探讨评估患者预后的病理学指标。方法对1995—2004年期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经眼球摘除并病理确诊的12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单眼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8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视神经断端浸润(χ^2=114.150,P=0.000)、巩膜浸润(χ^2=35.080,P=0.000)、眶组织浸润(χ^2=28.765,P=0.000)、虹膜浸润(χ^2=18.242,P=0.000)、睫状体浸润(χ^2=11.495,P=0.001)和角膜浸润(χ^2=10.240,P=0.001)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视神经筛板后浸润(P=O.045,wald值4.013)和视神经断端浸润(P=0.000,Wald值37.559)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检查有广泛脉络膜浸润、巩膜浸润、眶组织浸润、视神经筛板后浸润和视神经断端浸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朱丽娟颜建华李永平张浩鲁志卿高韶晖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预后
脉络膜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探讨脉络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核磁共振、超声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1CGA)等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经作者诊治住院的22例脉络膜肿瘤患者进行同顾性分析.全部病例行眼部B超和(或)彩色超声波检查,屈光间质透明者行FFA和ICGA检查;部分病例行双眼MRI或CT检查.所有原发性恶性肿瘤病例均行眼球摘除术;眼内转移癌患者治疗原发病,或加作眼局部外放射治疗;脉络膜m管瘤则经临床检查确诊后,行眼内激光或光动力治疗.结果 12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外观和影像检查多表现为眼内棕黑色磨菇形或球形隆起肿物,MRI检查均特征性地表现为TlWI高信号,T2WI低信号.7例脉络膜海绵状血管瘤多表现为后极部扁平桔红色肿物,ICGA/FFA表现为早期即见强荧光,具有诊断性特征;MRI检查表现为T1WI低或中等信号,T2WI与玻璃体等信号或高信号,可被明显强化.3例脉络膜转移癌表现为后极部灰黄色扁平隆起肿物,均有原发肿瘤病史,其中1例为双眼发病.结论 屈光间质透明者,常规眼底检查即可基本明确脉络膜肿瘤的诊断.FFA/ICGA检查对明确脉络膜血管瘤意义重大.屈光间质混浊时,核磁共振和超声检查在脉络膜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王晓鹏颜建华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磁共振超声波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化学减容治疗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接受化学减容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于中山眼科中心行化学减容治疗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9例患儿10只眼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单侧1例,双侧8例.首次就诊时平均年龄为31个月(11~95个月),首次化疗时平均年龄为36.1个月(11~97个月).结果5只眼(5例患者)化疗效果较好,化疗结束后基底直径平均减少了31.1%(-0.2%~59.3%),厚度平均减少了50.6%(28.6%~83.2%),其中1例在化疗结束18个月后肿瘤复发行眼球摘除,其余4例随访至今(平均2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4只眼在治疗中肿瘤持续长大或出现新的病灶而行摘除眼球;1例因出现脑转移在化疗2个疗程后死亡.眼球保留率为40%.所有9例患者可耐受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化学减容对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有潜力的保守治疗方法.
张浩颜建华吴中耀
关键词:眼球摘除手术心电图
Hedgehog信号分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寻找治疗Rb的特异性的靶向治疗途径。[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04年8月因视网膜母细胞瘤于我院行患眼摘除的8例含较多活性肿瘤组织的标本。男性5例,女性3例;双眼1例,单眼7例。用RT-PCR方法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HH、PTC、SMO、GLI1蛋白基因在Rb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份标本中4份表达SHH,3份表达PTC,5份表达SMO,4份表达GLI1。表达产物分别为233、144、140、412 bp。Hedgehog信号分子阳性标本外观上均呈灰白色半透明胶状,几乎无钙化灶。病理上7例为眼内期,1例为眼外期。[结论]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Rb的发生,在抑制Rb细胞分化、维持Rb细胞活性、促进Rb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张浩颜建华李永平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表达
角膜肿瘤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各类角膜肿瘤的发病比率、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39例角膜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角膜肿瘤中,男性31例(31只眼),女性8例(8只眼)。右眼24例,左眼15例。年龄3岁~88岁(平均45.7岁)。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占46.15%,其次为色素痣(30.77%)和乳头状瘤(7.69%),而恶性黑色素瘤、瘤样增生、内翻性乳头状瘤、继发性黑病变、淀粉样变性、和炎性假瘤(各占2.56%)等较少见。角膜肿瘤多发于单眼,以角膜缘为好发部位。结论角膜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和色素痣多见,应尽早手术切除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邱海江颜建华吴中耀李永平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色素痣手术
高危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高危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2004年于中山眼科中心诊治的268例Rb患者资料,随访了135例,其中男80例,女55例;单眼107例,双眼28例。分析患者的一般状况、病理结果、治疗情况、生存率等。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例患者中经治疗但未行化疗75例,曾行化疗51例,未行治疗9例;存活111例(其中1例双眼患者的未摘除眼肿瘤仍有进展),死亡2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肿瘤颅内蔓延。51例化疗患者中存活46例,死亡5例。未经化疗的患者总体生存率略低于经过化疗的患者,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369)。眼外期患者中化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经化疗组,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未行化疗的患者与经过化疗的患者Ⅰ期义眼座植入后暴露率无统计学差异(P=0.815)。结论术后辅助化疗对有复发和转移高危因素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可提高其生存和预后,多数患者可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建议对此类患者术后辅以化疗。
张浩颜建华陈智聪吴中耀李永平杨华胜毛羽翔艾思明张平钟秀凤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辅助化疗
全反式维甲酸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 50细胞生长及分化的作用。方法为实验研究。将不同浓度的ATRA作用于SO-Rb 50细胞,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ATRA的IC50值;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药前后的细胞周期;用药前及用药后20d观察活体细胞和HE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0、1×10^-7、1×10^-6、1×10^-5moL/L的ATRA作用于SO-Rb50细胞后细胞生长曲线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变得低平;ATRA作用于细胞的IC50值约为14.05μmoL/L;用1×10^-5moL/L的ATRA作用细胞后,G0/G1期细胞从用药前的56.5%升至用药后的66.6%~81.0%,S期细胞则从33.1%降至22.3%~15.9%。细胞在包被0.25%多聚赖氨酸溶液的载玻片上可贴壁生长,用药后细胞生长集落明显减小,20d后部分细胞呈椭圆形或梭形,胞核与胞质比值减小,并伸出细长或较短的突起;用药前NSE、Vimentin、GFAP染色分别呈中等阳性、强阳性和弱阳性;用药20d后三者染色分别呈强阳性、强阳性和中等阳性。结论ATRA对SO—Rb5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使细胞停滞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ATRA可诱导SO-Rb50细胞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张浩颜建华李永平蔡裕
关键词:维甲酸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