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2YQ090197)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邹明强闫景辉刘彩虹李莉杨金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检国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发光
  • 2篇微乳液
  • 2篇免疫层析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粉
  • 1篇油酸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细菌性枯...
  • 1篇志贺氏菌
  • 1篇乳液法
  • 1篇上转换发光
  • 1篇上转换发光材...
  • 1篇生物标记
  • 1篇生物传感
  • 1篇生物传感器
  • 1篇生物学
  • 1篇试剂
  • 1篇试纸
  • 1篇试纸条
  • 1篇水热

机构

  • 8篇中国检验检疫...
  • 5篇长春理工大学
  • 3篇中检国研(北...
  • 2篇渤海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包头出入境检...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江西出入境检...
  • 1篇中国合格评定...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宁波钢铁有限...
  • 1篇三亚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邹明强
  • 5篇闫景辉
  • 4篇李莉
  • 4篇刘彩虹
  • 3篇杨金玲
  • 2篇冯叙桥
  • 2篇乔树亮
  • 2篇徐晶
  • 2篇姚爽
  • 2篇杨波
  • 1篇陈翊平
  • 1篇陈艳
  • 1篇龙丹丹
  • 1篇蔡虹
  • 1篇王煜
  • 1篇马吉湘
  • 1篇夏连续
  • 1篇王智慧
  • 1篇石磊
  • 1篇尤鑫

传媒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化学试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植物检疫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顺纳米磁颗粒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超顺纳米磁颗粒由于具有超顺磁性、单分散性好、磁饱和强度大、分离速度快等优点,不仅可以作为磁免疫亲和载体,而且可以作为磁信号传感元件和信号的放大系统,因此在生化分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介绍了超顺纳米磁颗粒在分离纯化、生物传感器、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等生化分析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超顺纳米磁颗粒在生化分析领域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杨金玲陈翊平邹明强冯叙桥王煜
关键词:分离纯化免疫检测生物传感器分子生物学
纳米磁珠免疫层析法检测玉米内州萎蔫病菌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纳米磁珠标记的免疫层析法,建立快速定量灵敏检测玉米内州萎蔫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nebraskensis,Cmn)的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用碳二亚胺(EDC)/N-羧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法,使玉米内州萎蔫病菌单抗4G12偶联在纳米磁珠表面上,使用喷膜仪将玉米内州萎蔫病菌单抗4H4和羊抗小鼠IgG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基于双抗夹心法原理建立免疫层析试纸条。通过对检测线上超顺纳米磁珠的磁信号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Cmn抗原最低检测限度为1.0×105 CFU/mL,特异性良好且检测时间缩短为5 min。该方法同时可根据检测线的光学反应进行定性判断,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并可根据磁信号强度定量检测实际玉米种子样品中Cmn的浓度,为植物病原细菌的快速高效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
杨金玲李莉石磊刘彩虹邹明强冯叙桥
微乳液法一步制备NaYF_4∶Yb^(3+),Ho^(3+)@Au被引量:3
2018年
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及其贵金属复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电、磁性质,在生物标记、光学储存、显示、防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NaYF_4∶Yb^(3+),Ho^(3+)和NaYF_4∶Yb^(3+),Ho^(3+)@Au复合材料,XRD测试表明NaYF_4∶Yb^(3+),Ho^(3+)的结晶情况良好,无杂质峰,为立方相,NaYF_4∶Yb^(3+),Ho^(3+)@Au产物的衍射峰中同时含有NaYF_4与Au两种晶相;SEM图像显示两种纳米粒子均为形貌、尺寸较为均一的球形粒晶为58nm左右;上转换光谱中显示Ho^(3+)在484,682和767nm处具有很高的发光强度,分别对应于~5S_2→~5I_8,~5F_5→~5I_8,~5S_2→~5I_7跃迁。
王智慧龙丹丹李子娟杨亚飞闫景辉邹明强
关键词:微乳液法生物标记
海南省类鼻疽流行区分离出泰国伯克霍尔德菌被引量:4
2015年
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类鼻疽伯克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热带传染病[1].海南地区类鼻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三亚等地人群中类鼻疽血清阳性率高达13.7%[2];但当地确诊的类鼻疽病患者相对较少.本研究在海南省南部地区进行环境中类鼻疽伯克菌及与其相似的泰国伯克菌(Burkholderia thailandensis)调查.
郑霄陈海朱雄蔡虹黎礼达李欢尤鑫平静夏连续李伟
关键词:类鼻疽病
SO_4^(2-)/BO_3^(3-)掺杂对NaGd(MoO_4)_2∶Eu^(3+)荧光粉发光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法制备了NaGd(MoO4)2∶xEu^(3+)(x=10%,20%,30%,40%)和NaGd(MoO4)2∶7%Eu^(3+),ySO2-4/BO3-3荧光粉,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形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NaGd(MoO4)2∶xEu^(3+)和NaGd(MoO4)2∶7%Eu^(3+),ySO2-4/BO3-3荧光粉均为四方相的白钨矿结构;红外光谱测试发现有SO2-4/BO3-3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SO2-4/BO3-3被成功掺入基质;荧光光谱测试说明,在NaGd(MoO4)2基质中Eu^(3+)掺杂量为30%时发光最强;通过研究NaGd(MoO4)2∶7%Eu^(3+),ySO2-4/BO3-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现适量的SO2-4/BO3-3掺杂会使Eu^(3+)的特征发射增强,且掺杂10%SO2-4或10%BO3-3后可以减少3%左右的Eu^(3+)掺杂,起到了节约稀土掺杂量的作用。
王华宇闫景辉邹明强
NaLa(MoO4)2∶Eu^3+/Tb^3+/Tm^3+材料的合成、发光及能量传递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合成一系列NaLa(MoO4)2∶Eu3+/Tb3+/Tm3+单/共掺的荧光粉(NLM)。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和发光性质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晶系单晶,Eu3+,Tb3+,Tm3+均以取代的方式进入La3+的格位;样品的形貌为四方片状结构,颗粒尺寸1~1.5μm;当Eu3+掺杂浓度为是9%时,NLM∶9%Eu3+荧光粉在616nm发射峰是最强的,此时在NLM基质中Eu3+之间的临界传递距离(Rc)约为15.20。在NLM∶9%Eu3+的发射光谱中,591nm处的发射峰为Eu3+的5 D0→7 F1的磁偶极跃迁;616nm处的发射峰为Eu3+的5 D0→7 F2的电偶极跃迁,电偶极跃迁发射强度约是磁偶极跃迁强度的10倍,表明Eu3+位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采用固定Eu3+(Tb3+)的浓度,改变Tb3+(Eu3+)浓度的方法,研究了Eu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通过调节Eu3+,Tb3+和Tm3+的掺杂浓度,实现在单一基质条件下可见光区域的光色调节,在360nm激发下NLM∶x%Eu3+,y%Tb3+,z%Tm3+荧光粉的发光由蓝光(0.205,0.135)调到伪白光(0.305,0.266)。
徐晶闫景辉韩钰婷乔树亮杨波李莉刘彩虹姚爽邹明强
关键词:白光二极管荧光粉
NaYF4∶Yb,Er不同晶相和形貌的可控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以氟化钠和稀土硝酸盐为原料,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微米级NaYF_4∶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NaF/RE^(3+)的比例(5,6,7,8,9,11),实现了样品从立方相到六方相的转变,样品的立方相和六方相的X射线衍射峰分别与标准卡片PDF#77-2042和PDF#16-0334完全匹配。由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样品的结晶度高,分散性好,形貌从棒状转变为六边形片状。样品的上转换荧光光谱显示,随着NaF/RE^(3+)的比例增大,样品的红绿光发射峰均增强,样品的520和539nm处的绿光发射峰对应的是Er^(3+)的~2H11/2→4I15/2和~4S_(3/2)→~4I_(15/2)的能级跃迁,而653nm处的红光发射峰对应的是Er^(3+)的~4F_(9/2)→~4I_(15/2)的能级跃迁。由样品的色度坐标图得出,调节NaF/RE^(3+)的比例还可以实现样品的光色可调,随着NaF/RE^(3+)的比例增大,样品的整体发光光色实现了从黄光区到近红光区的移动。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通过相对简单的实验方法,温和的实验条件和相对低廉的材料成本,仅通过改变原材料中单一组分(NaF)物质的量,就达到了样品NaYF4∶Yb^(3+),Er^(3+)晶相、形貌转变以及发光光色移动的良好控制。荧光材料的晶相和形貌对其上转换发光的影响在光子器件和生物分析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
韩钰婷徐晶乔树亮杨波李莉刘彩虹姚爽闫景辉邹明强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材料柠檬酸钠水热法微米级晶相转变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纳米磁标记免疫层析检测试剂与试纸条被引量:2
2015年
分别以粒径为50和100 nm的羧基化纳米磁珠,通过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法使磁珠与抗体偶联,制备出可特异性识别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两种纳米免疫磁珠试剂。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经实验条件优化,选用100 nm的羧基化纳米磁珠为磁标记探针,组装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磁标记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该方法用于玉米种子中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检测,检出限为1.0×106CFU/m L,15 min内可通过肉眼判读结果,也可用超顺磁共振检测仪实现量化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现场化检测的优势。
杨金玲黄大亮李莉刘彩虹陈勇邹明强陈艳马吉湘
关键词: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试剂试纸条
志贺氏菌可视浊度/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9年
为给实验室和现场检测提供一种快速且易于操作的志贺氏菌检测方法,通过将LAMP技术分别与荧光检测技术和浊度检测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灵敏、特异、准确的可视浊度/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根据志贺氏菌基因保守序列,利用LAMP在线软件设计4条最佳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温度,分别建立了可视浊度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LAMP-浊度)以及可视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LAMP-荧光),并分析所建立的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显示:所建立的LAMP-浊度方法最适反应温度是63℃,菌液灵敏度为13.6 cfu/mL,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所建立的LAMP-荧光方法最适反应温度是64℃,菌液灵敏度为1.36 cfu/mL,是普通PCR方法的100倍。利用4株志贺氏菌和10株非志贺氏菌,证实了建立的两种可视化LAMP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分别与浊度检测技术和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使其完成时间缩短至1 h内,整个扩增过程可实时监测,并可避免由于开盖加染料而导致的假阳性。
贺生芳郭澍强谈静惠马晓花杨旭光郝俊虎
关键词:志贺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荧光浊度
LaCeF_3:Tb微晶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2015年
采用微乳液法、油酸辅助溶剂热法、超声波辅助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LaCeF_3∶Tb微晶。使用超声波辅助溶剂热法合成LaCeF_3∶Tb微晶鲜有报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样品的晶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产物结晶良好,微晶与标准卡片PDF#38-0452(六方相LaCeF_3)对应;SEM图像显示产物形貌、尺寸均一;在250nm光的激发下,纳米粒子发出强绿色光,主要发射峰分别归属于Tb^(3+)的5 D4→7 F_6(489nm),~5D_4→~7F_5(543nm),~5D_4→~7F_4(585nm)和~5D_4→~7F_3(621nm)跃迁。通过对LaCeF_3和LaCeF_3∶Tb光谱的研究证明了Ce→Tb能量传递的存在。计算了Tb在不同方法合成的LaCeF_3微晶中的临界掺杂浓度。
姜浩白晓菲闫景辉邹明强
关键词:微乳液油酸微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