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30421)

作品数:22 被引量:471H指数:15
相关作者:陈衍景秦艳李晶李诺周振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矿床
  • 11篇流体
  • 8篇金矿
  • 7篇流体包裹
  • 7篇流体包裹体
  • 7篇包裹体
  • 7篇成矿
  • 6篇钼矿
  • 5篇造山带
  • 5篇钼矿床
  • 4篇地质
  • 4篇东秦岭
  • 4篇阳山金矿
  • 4篇山带
  • 4篇山金
  • 4篇同位素
  • 4篇成矿流体
  • 3篇银矿
  • 3篇秦岭造山带
  • 3篇矿床成因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河南省地质矿...
  • 1篇河南省国土资...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篇陈衍景
  • 5篇秦艳
  • 4篇李诺
  • 4篇周振菊
  • 4篇李晶
  • 3篇杨荣生
  • 3篇李文博
  • 3篇姚军明
  • 3篇毛世东
  • 3篇孙亚莉
  • 2篇倪智勇
  • 2篇王运
  • 2篇赖勇
  • 2篇杨永飞
  • 2篇杨艳
  • 2篇赵太平
  • 2篇邓小华
  • 2篇原振雷
  • 2篇张辉
  • 1篇万守全

传媒

  • 16篇岩石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球化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被引量:53
2013年
本文阐明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重要性,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发展史划分为1970年以前的预备期,1971~1990年的孕育期,1991~2000年的诞生期,2001~2010年的成长期和2011年以后的成熟期;指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4个不同尺度(全球构造、造山带、地体、矿床)的碰撞造山流体成矿模式(CMF模式)和4种类型成矿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其它环境同类成矿系统的对比;介绍了运用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指导找矿预测的成功范例。事实证明,中国学者发挥中国碰撞造山带丰富的自然优势,为发展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衍景
关键词:热液矿床找矿勘查
南秦岭东河群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板块构造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单元,其早白垩世沉积物是研究物源区及南秦岭微陆块构造演化的理想对象。南秦岭微陆块南缘观音坝盆地早白垩世砂砾岩中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给出了5个年龄峰,范围分别是2600~2300Ma、2050~1800Ma、1200~750Ma、650~400Ma和350~200Ma,对应于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和Pangaea等5次超大陆事件。碎屑锆石源区复杂,但主要源自华北克拉通和北秦岭增生带,表明晚古生代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微陆块。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峰给出了勉略洋向秦岭-华北大陆俯冲的时限,即350~200Ma;扬子与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始于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强烈的挤压造山作用发生在侏罗纪,而非三叠纪或更早。
毛世东陈衍景周振菊鲁颖淮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早白垩世
河南省栾川南泥湖斑岩型钼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34
2009年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超大型钼钨矿床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的燕山期大陆碰撞体制,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辉钼矿±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石英中可见纯CO_2包裹体、CO_2-H_2O型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但晚阶段萤石中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50~460℃,盐度为5.68 wt%~17.87 wt%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50~380℃,盐度为3.00 wt%~38.16 wt%NaCl.eqv;中阶段多相包裹体中常见石盐、黄铜矿和未知种类的子矿物,指示流体具有沸腾所致的还原性、过饱和特征;盐度相差悬殊的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在相近温度下异相均一,表明流体沸腾的存在。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15~265℃,盐度介于0.53 wt%~1.23、wt%NaCl.eqv之间。估算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70~300MPa和30~150MPa,推测成矿深度约为3km。总之,成矿流体具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富CO_2的特征;流体沸腾导致CO_2逃逸,氧化性降低,成矿物质沉淀。
杨永飞李诺杨艳
关键词:斑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金属硫化物矿石矿物
河南祁雨沟金成矿系统辉钼矿Re-Os年龄和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被引量:57
2009年
河南祁雨沟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最北部,属典型的角砾岩筒型成矿系统。矿区16号角砾岩筒下伏斑岩体锆石的ε_(Hf)(t)值为-10.50~-14.43,Hf模式年龄为2.57~2.93Ga,表明花岗斑岩主要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34.1±2.3Ma,与7号角砾岩筒中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135.6±5.6Ma一致。这些年龄数据与熊耳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基本相同,共同指示其形成于地壳缩短增厚之后的伸展减薄过程。熊耳地体的地壳缩短增厚缘于同碰撞时期沿马超营断裂带的A型俯冲作用,而A型俯冲导致了包括祁雨沟金矿系统、燕山期花岗岩类和脉状造山型矿床在内的熊耳矿集区的形成。
姚军明赵太平李晶孙亚莉原振雷陈伟韩军
关键词:锆石LAICPMSU-PB年龄HF同位素辉钼矿RE-OS年龄祁雨沟金矿
河南鱼池岭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6
2009年
河南嵩县鱼池岭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钼矿床,产于被前人认为白垩纪的合峪花岗岩基内部。鱼池岭矿床5件辉钼矿样品的铼锇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134.3±2.0)~(141.8±1.6)Ma之间,铼锇等时线年龄为144.3±5.2Ma(1σ,MSWD=3.7)。据此,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资料,确定合峪复式花岗岩基的岩浆侵入序列为:(1)144Ma之前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144Ma左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3)136~127Ma左右的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4)<127Ma的(石英)正长斑岩脉或岩株;合峪复式花岗岩基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而非前人认为的仅限于白垩纪;成岩成矿构造背景为碰撞加厚的造山带地壳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或减压增温体制,岩浆侵入和成矿作用与地壳快速隆升事件相伴随。
李诺陈衍景孙亚莉胡海珠李晶张辉倪智勇
关键词:陆陆碰撞东秦岭
甘肃阳山金矿碳氢氧同位素与成矿流体来源被引量:54
2008年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的探明黄金储量已达308t,平均品位4.74g/t,是我国地质勘查储量最大的金矿床。该矿床产于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同碰撞形成的类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受EW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碳质千枚岩-板岩-碳酸盐-硅质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热液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之δ^(13)C_(CO_2)(PDB)值为-2.5‰~-5.6‰,δ^(87)C_(CH_4(PDB))值为-23.1‰~-32.6‰,说明成矿流体来源于碳酸盐地层或相似岩石建造的变质或/和改造脱水作用。该结论尚被流体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所证明,成矿早阶段和主阶段流体的δ^(18)O_W值介于9.5‰~15.3‰,δD_W值为-86‰~-73‰。两件矿化晚阶段流体的δ^(18)O_W氧分别为2.7‰和6.8‰,表明有强烈的大气降水热液混入。总体而言,成矿流体系统从早到晚、从深到浅,由变质热液演变为大气降水热液。特别补充说明,上述研究结果和认识与我们根据流体包裹体和矿床地质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吻合。
李晶陈衍景李强之毛世东秦艳郭俊华南争路杨荣生
关键词:阳山金矿成矿流体秦岭造山带
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36
2009年
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床产于大别造山带,属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斑岩型矿床。其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磁铁矿-辉钼矿-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组合为标志。石英中可见水溶液包裹体、CO_2H_2O型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但晚阶段石英中只有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和中阶段还发育特殊的含子晶的CO_2包裹体,这在以往的斑岩型矿床中鲜有报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75℃,盐度最高可达62.10%NaCl_(epv),包裹体内含大量指示氧化条件的赤铁矿子晶以及一些石盐、钾盐、黄铜矿、脆硫锑铅矿子晶。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35~335℃,盐度为1.06%~45.87%NaCl_(eqv)。除石盐、钾盐子晶外,还含大量黄铜矿、脆硫锑铅矿子晶,表明中阶段还原性较强。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15~195℃,盐度较低,介于1.91%~9.98%NaCl_(eqv)。中阶段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是导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的重要机制。总之,初始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以高温、高盐度、高氧化性、富CO_2、高金属元素含量为特征;中阶段流体发生沸腾,导致CO_2逃逸,氧化性降低,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晚阶段流体以低温、低盐度、无子晶、贫CO_2为特征,属于大气降水热液。汤家坪钼矿床发育特殊的含子晶的CO_2包裹体,可作为大陆碰撞造山带产出富含CO_2的斑岩成矿系统的典型实例。
王运陈衍景马宏卫徐友灵
关键词:斑岩型钼矿床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大别造山带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构造背景被引量:45
2008年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中亚造山带的温都尔庙加里东期增生带内,其成矿时间、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一直存在分歧。为确定成矿时间,作者运用高精度单颗粒激光熔融氩氩法对含矿石英脉中的黑云母和白云母矿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黑云母样品22点^(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396±2 Ma(MSWD=20),白云母样品23点^(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358±2 Ma(MSWD=11),确证矿床形成于泥盆纪。矿区斑岩等岩浆岩类侵位年龄为428~466 Ma,早于成矿年龄至少40 Ma;赋矿地层白乃庙群形成于1130Ma左右,早于成矿时间约700Ma。如此大的年龄差表明白乃庙矿床不是斑岩型或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而是通过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所确定的造山型铜金矿床。白乃庙矿床的成矿年龄与赋矿地层白乃庙群的峰期变质作用年龄(384.5±6Ma)基本一致,也与晚志留世-泥盆纪时温都尔庙增生岩浆弧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碰撞拼贴时间吻合,因此认为白乃庙铜金矿床形成于碰撞造山体制,是世界首例造山型铜矿床。
李文博陈衍景赖勇季建清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成矿年龄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围岩蚀变和元素迁移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以南,矿体受控于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和韧脆性剪切带。本文以细碧岩矿带为例,系统研究了围岩蚀变分带及蚀变矿物组合,总结了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围岩蚀变以穿切细碧岩透镜体的剪切带为中心向外依次可划分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碳酸盐化带和绿泥赤铁矿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铁白云石+铬云母+绢云母+钠长石+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母+钠长石+石英±黄铁矿、(铁)绿泥石+钠长石+铁白云石+赤铁矿+钛铁氧化物+石英±绿帘石。蚀变岩石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在围岩蚀变过程中,Si O2、Na2O、Fe2O3T、Mg O与Y等组分发生不同程度的迁出,K2O、Ca O、Ba、Rb、Sr、Cr、Cu、Pb和挥发组分等迁入,并以黄铁绢英岩化带最为显著。金在成矿流体中以Au(HS)–2络合物迁移,成矿流体与富铁细碧岩之间的反应是金沉淀重要机制。
林振文秦艳岳素伟周振菊王立新余康伟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蚀变分带
小秦岭文峪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被引量:23
2011年
文峪金矿位于小秦岭矿田南部,其产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华群变质杂岩。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可以将文峪金矿流体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其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纯CO2型和H2O溶液型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早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是CO2-H2O型和纯CO2型,其成分为CO2+H2O±N2±CH4,均一温度集中在290~330℃,盐度为1.02%~9.59%NaCleqv;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阶段石英中包含了所有3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以CO2-H2O型包裹体为主,获得CO2-H2O和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50~290℃,盐度为0.02%~12.81%NaCleqv;晚阶段石英仅发育水溶液型包裹体,具有较低的均一温度(114~239℃)和盐度(4.18%~8.95%NaCleqv)。根据CO2-H2O型包裹体计算早、中阶段压力分别为130~178MPa和85~150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为4.7~6.5km和3.1~5.5km。总体而言,文峪金矿的初始流体具有中高温、富CO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晚成矿阶段流体演化为低温、低盐度水溶液流体,流体的不混溶导致了主成矿期矿质的大量沉淀,文峪金矿为中浅成的造山型矿床。
周振菊蒋少涌秦艳赵海香胡春杰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文峪金矿小秦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