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28)
- 作品数:17 被引量:233H指数:8
- 相关作者:苏彦捷王异芳王璐王志稳黄翯青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被引量:20
- 2008年
- 使用故事-图片法,施测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失言理解4类任务,考察5~8岁儿童多个层次的心理理论能力。结果表明,5岁儿童已经很好地理解一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在类似的年龄发展起来,6~8岁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8岁儿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失言中所包含的认知和情感成分。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一级错误信念理解可能是后来发展的解释性心理理论、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和失言理解的基础。
- 王彦苏彦捷
- 关键词:错误信念理解解释性心理理论失言理解
- 自我和他人的协调与心理理论的神经机制被引量:18
- 2008年
- 有关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的研究远未达到共识。从自我与他人协调的角度看,可认为它是一个由多脑区有机组织而成的系统。自我中心化偏差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默认选择,要正确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需要抑制自我中心偏差。因此,心理理论的加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不同的过程:通过模拟自我理解他人,相应的加工脑区为镜像神经元系统;从他人与客体形成的二元关系中表征心理状态的内容,相应脑区是颞顶联合区;对模拟自我进行抑制,相应脑区为背外侧额叶;以及整合协调以上几个过程,其脑区可能是内侧前额叶。
- 张慧苏彦捷
- 关键词:心理理论脑机制自我
- 7~9岁儿童失言理解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被引量:4
- 2008年
- 为了说明学龄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采用失言理解、威斯康星卡片分类和汉诺塔任务分别考察了90名7—9岁儿童的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结果表明,失言理解与抑制-转换能力相关显著(r=0.34,P〈0.01),但是与计划能力相关不显著(r=0.06,P〉0.05)。在控制年龄后,失言理解与抑制-转换能力的相关仍然显著(r=0.29,P〈0.05)。研究结果说明,学龄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模式与学龄前儿童完全一致,提示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相关关系从学龄前延续到了学龄阶段。
- 王异芳苏彦捷
- 关键词:心理理论失言理解
- 视觉观点采择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0年
- 通过总结视觉观点采择的概念和研究范式,概括发展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中视觉观点采择演化发生和个体发展的已有研究,分析视觉观点采择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语言和文化等影响因素,指出将来的研究需要归纳测验不同水平视觉观点采择的一系列研究范式,系统考察不同物种间视觉观点采择的演化发生过程,还可将不同水平的实验范式与脑成像研究相结合来考察视觉观点采择的脑神经机制,并关注影响视觉观点采择发展的因素。
- 赵婧王璐苏彦捷
- 关键词:观点采择心理理论语言文化
- 混龄编班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异龄交往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理解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混龄编班给学龄前儿童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社会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在各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混龄活动,自觉、有效地为不同年龄的儿童创设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的机会,从而推动他们的社会化进程,真正实现幼儿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 王异芳苏彦捷
- 正常老年人和痴呆患者心理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被引量:3
- 2008年
- 王志稳苏彦捷
- 关键词:正常老人痴呆心理理论
- 抑制控制对老年人心理理论能力使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考察老年人使用心理理论的能力,并探讨抑制控制对老年人心理理论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名65~74岁老人、30名75岁及以上老人、30名青年人为被试,分别采用指示性交流任务和Hayling Test测评被试使用心理理论的能力和抑制控制能力,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 75岁及以上老人在指示性交流任务中的正确率(0.43±0.32)显著低于青年人(0.77±0.25,P<0.01)及65~74岁老人(0.69±0.24,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Hayling Test-B错误数与指示性交流任务的正确率呈负相关(r=-0.442,P<0.01);分层回归显示,在控制年龄变量后,Hayling Test-B错误数能独立解释心理理论能力使用的16.8%(β=-0.451,P<0.01,△R2=0.168,△F=19.359,P<0.01).结论 年龄较长的老年人使用心理理论的能力出现下降,抑制控制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心理理论使用能力下降的部分原因.
- 王志稳苏彦捷
- 关键词:心理理论社会认知老年人
- 应激和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神经质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神经质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上出现较早,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不稳定性,并且与患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神经质可能通过应激反应和健康相关行为(包括规律运动、摄食和风险行为等)影响健康。在应激反应中,高神经质个体多采取消极的认知风格并且有更强烈的生理反应。并且高神经质个体更有可能发展出危害健康的行为。但在演化过程中,高神经质因其对潜在伤害的敏感而对个体生存有一定保护作用。对神经质及其与健康关系的物种差异、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格与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
- 金暕苏彦捷
- 关键词:神经质健康应激
- 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其愿望理解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在经典的愿望理解任务中加入与角色性别特征相符或相悖的玩具偏好信息,当信息中出现的玩具与测验玩具相同或同属一个性别组时,考察256名3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是否会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为他人选择玩具时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随年龄逐渐增强,在不知被预测角色玩具兴趣的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刻板,所有被试对女性角色比对男性角色更刻板;(2)儿童利用信息的能力随年龄逐渐提高。测验玩具与信息中出现过的玩具出自同一性别组(表征对应),与该玩具在测验中直接出现(直接对应)相比,会显著增加儿童的判断难度,但女孩为女性角色的判断相对不受影响;(3)如果被预测的男性角色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相悖,会显著影响各年龄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但如果是被预测的女性角色与儿童的刻板印象相悖,则仅会对7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造成影响。
- 苏彦捷杜丹
- 关键词:性别刻板印象信息利用
- 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8年
- 为考察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自我参照研究中的R/K判断范式和实际亲密度与应有亲密度量表对68名(35名男性,33名女性)处于恋爱关系中的被试施测。结果发现:在R反应上,实际亲密度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显著,高实际亲密度组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而低实际亲密度组未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性别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显著,女性整体上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而男性整体上未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应有亲密度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在K反应上,所有效应均不显著。研究证明了在自我参照范式中,自我是否呈现出恋人参照效应可能受实际亲密度的影响,并存在性别差异。结果提示,在他人参照效应的研究中,需将实际亲密度和性别变量考虑进来。
- 周丽苏彦捷
- 关键词:自我参照效应自我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