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40082)

作品数:14 被引量:251H指数:8
相关作者:赵秀凤冯德正李晓巍赵晓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7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多模态
  • 10篇认知诗学
  • 10篇诗学
  • 5篇隐喻
  • 4篇多模态隐喻
  • 4篇语篇
  • 4篇漫画
  • 3篇政治
  • 3篇政治漫画
  • 3篇转喻
  • 3篇弗里曼
  • 2篇电影
  • 2篇叙事
  • 2篇语法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维度
  • 2篇视觉语法
  • 2篇维度
  • 2篇文体学
  • 2篇美学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河北金融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14篇赵秀凤
  • 2篇冯德正
  • 1篇徐方赋
  • 1篇蒋勇军
  • 1篇赵晓囡
  • 1篇李晓巍

传媒

  • 3篇外国语文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外语教学
  • 1篇继续教育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年份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模态转喻与图像语篇意义建构被引量:41
2017年
随着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多模态语篇中的概念转喻。然而,迄今为止,对多模态转喻的探讨大多关注个例的阐释,而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框架阐释其分类与工作机制。本文基于符号学理论将多模态转喻分为指涉转喻、符号转喻与意义转喻3种类型,提出视觉图像意义建构的转喻本质,并在社会符号学视觉语法的框架内探讨上述3类转喻在图像意义建构中的体现。本研究一方面建立系统的多模态与视觉转喻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为阐释视觉语法与图像意义建构提供新的认知理据。
冯德正赵秀凤
关键词:视觉语法
多模态文体学对电影场景的解读被引量:4
2015年
作为声、光、色等多种模态的集合体,电影的解读一直是艺术批评领域关注重点;然而,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赏析多见直觉印象式评述,缺乏必要的文本证据。基于电影多模态语篇分析现状,本文从文体学视角,结合电影形式学分析框架以及基视觉语法框架,提出"系统化分类-形式化分析"的多模态文体学研究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电影《喜福会》中两个场景的阐释。研究发现,电影音频和视频中的多模态元素以一种互动关联的方式,引导观众将其对女儿的同理心和同情感转移至母亲。
荣榕
关键词:电影解读视觉语法《喜福会》
多模态隐喻构建的整合模型——以政治漫画为例被引量:101
2013年
本文首先分析Forceville关于模态分类、多模态隐喻界定及双域映射模型之不足,然后在重新界定与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多模态隐喻构建的概念整合模型,把符号表征空间、语用关联空间、输入空间内部与跨空间之间的多层空间映射、互动整合纳入进一个完整体系,突出多模态隐喻的概念意义、情感效果、审美或评价效果的动态生成过程。本文继而以一篇政治漫画语篇为例,对整合过程进行详述。研究表明,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往往比纯文字隐喻更加复杂,更加依赖系列转喻或转隐喻链;而且,多模态政治语篇中,社团的立场、利益、文化认知模型等语用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它们往往决定转喻、隐喻源域的选择,并且赋予所选择的源域某种强烈的情感或评价价值。
赵秀凤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转喻隐喻政治语篇
叙事绘本中“愤怒”情绪的多模态转—隐喻表征——认知诗学视角被引量:30
2016年
本文提出情绪的多模态转—隐喻表征连续体模型和图文多模态表征系统,以几米的十部叙事绘本为语料,系统考察"愤怒"的图像表征手段,总结"愤怒"转—隐喻多模态协同构建的规律,阐释其认知诗学效果。语料分析表明,除高频使用"愤怒情绪的生理效果代愤怒情绪"这一常规转喻外,几米还频繁使用隐转喻,形象刻画强烈愤怒情绪导致的夸张效果,吸引读者注意力。最具认知冲击力的视觉表征是隐喻,几米频繁使用亮丽的色彩、形状、构图等视觉元素,基于转喻—隐喻的互动,把"愤怒是容器中的气体"、"身体是容器"、"强度大是空间上的大"等基础隐喻整合构建出"愤怒是火焰"、"愤怒是怪兽"、"愤怒是自然的力量"等概念隐喻。图像元素对语言隐喻的"去熟悉化"处理,刷新读者的常规图式,产生语言隐喻无法比拟的认知诗学效果。
赵秀凤李晓巍
政治漫画中的隐喻场景——批评多模态隐喻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隐喻场景把系列转喻链和隐喻链整合成虚拟的叙事场景,用故事逻辑激活与场景相关的概念、评价和假定,实现对目标域基于既定立场和意识形态的概念化识解。文章以《经济学人》中涉华政治漫画为例,重点分析频繁使用的"冲突/战斗"多模态隐喻场景的结构特征和运作机制,揭示该类语篇的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本质——带有明显的国家立场、偏见和刻板印象。文章倡议解读者在解读该类语篇时,应该清醒认识生产者的政治、意识形态或国家立场,批判地认识它所建构的概念。
赵秀凤戴馨洋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场景对涉华国际关系的建构——多模态隐喻研究的社会维度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从关注多模态隐喻的社会维度出发,以《经济学人》涉华国际关系政治漫画为例,批评分析多模态隐喻场景对涉华国际关系的建构。统计分析表明,《经济学人》主要使用五类隐喻场景建构涉华国际关系:冲突/战争场景、竞赛场景、游戏/表演场景、旅程场景和交友/生活场景,其中"冲突/战争"类使用频率最高,接近50%。本文结合实例,重点分析该类场景对中国负面国际形象的隐喻建构。该类漫画基于图画、颜色、空间等视觉元素和长篇文字的协同作用,把系列转喻和隐喻链整合成虚拟故事框架,突显战争相关的某些次域如吞并、杀戮、论战、现代武器、传统防御等结构或属性特征,映射中国的崛起和强势。这既符合西方人头脑中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又恰到好处地实现有效塑造和传播中国威胁的媒体使命。对此,读者应有清醒的认识,采用批判的眼光理解媒体对现实的建构性本质。
赵秀凤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社会维度漫画
认知诗学的拓展与深化——《文本与心智:认知诗学和认知修辞学文集》述评
斯托克威尔提出的认知诗学基于人的涉身认知,通过解读阅读的认知过程来阐释文本意义,这种研究范式具有运用认知语言学或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即:把相关理论与方法用以解读文本,其主要路径是文体学研究取向。2012...
蒋勇军刘敏
关键词:认知文体学认知修辞学文本阐释文本意义
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特色实习基地建设——以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实习基地是通往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是学生积累经验、提高翻译能力的良好平台。然而,随着这一专业的快速发展,实习基地匮乏或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MTI专业的校内特色实习基地——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为例,说明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也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实践途径。主要介绍实践基地的组织结构、实践体制、建设成果和管理经验,旨在为MTI校内特色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赵秀凤张利爽
关键词:MTI
认知诗学的生态学研究取向
2016年
生态学取向的认知诗学研究吸纳生态学的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从强调读者、作者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入手,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关注文学交流体验的多样性。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认知诗学的生态学研究取向的三个维度:认知的生态性、文学交流的生态性、研究方法的生态性。在评述这一取向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生态认知诗学"理论体系的设想,并尝试性提出了生态认知诗学应该关注的几个议题和应该采用的研究方法。
赵秀凤
关键词:生态学认知诗学
弗里曼的认知诗学思想被引量:3
2016年
对于认知诗学的哲学基础、学术使命、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学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主要聚焦于以Stockwell为首的欧洲认知诗学学派的观点和实践,很少关注其他学派。玛格丽特·弗里曼(Margaret Freeman)是美国认知诗学的领军人物,对认知诗学的上述基本问题,有独到的认识和主张。她的认知诗学思想比欧洲学派更包容开放,更注重文学交流的审美和情感体验维度,更强调认知诗学的"诗学"定位,她构建的诗学象似性理论直指更为根本的学术命题——艺术与认知心智之间的关系问题。她倚重维科感性科学观提出的认知诗学方法论,从哲学的高度为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辩护,强调正视研究对象的人文属性,避免进入笛卡尔科学方法误区。弗里曼的认知诗学思想加深了我们对认知诗学乃至人文科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赵秀凤赵晓囡
关键词:认知诗学维科美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