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1-k3-1)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朱杰徐颖李栋伟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冻结红层软岩的蠕变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为研究第三系红层软岩在低温下的蠕变特性,对冻结红层进行单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力水平较低时,软岩只存在衰减蠕变,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当超过流变长期强度时,出现了非稳定蠕变;同时,随着温度的降低,软岩的瞬时应变量和蠕变量都会明显减少,而长期强度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温度对软岩及冻结壁的流变性质影响十分显著。引入与时间和应力相关的非线性黏滞系数和时间开关函数,对西原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可以描述加速蠕变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对冻结红层软岩的参数进行了辨识。将流变模型嵌入到abaqus有限元程序,并对井筒开挖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冻结壁最大位移与时间曲线,通过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两者较为吻合。可见,建立的流变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冻结红层软岩的蠕变规律。
- 朱杰徐颖亓燕秋
- 关键词:红层软岩流变本构模型参数辨识
- 白垩系软岩的一种增量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被引量:4
- 2013年
- 白垩系地层软岩的三轴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分阶段特征,为准确模拟其损伤发展规律,从软岩变形机理出发,认为软岩存在初始损伤,并引入损伤恢复变量,以轴向应变为损伤演化控制量,并服从幂函数分布,建立了裂隙压密阶段的损伤本构方程。弹性阶段后,损伤变量增加,软岩损伤部分应力由残余强度承担,以软岩微元强度为损伤演化变量,并满足Weibull分布,得到可模拟残余强度的损伤方程。将损伤方程对轴向应变求导,建立了白垩系软岩的一种增量型的统一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三轴试验结果,对损伤参数进行反演,得到损伤参数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将模型导入ABAQUS有限元程序,对三轴压缩试验进行模拟,并将试验值和数值解进行比较,两者较为吻合,表明建立的损伤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 朱杰徐颖李栋伟
- 关键词:损伤本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