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2301)

作品数:7 被引量:560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洪程霍中洋魏海燕戴其根郭保卫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机插
  • 3篇穗型
  • 2篇氮肥
  • 2篇氮肥运筹
  • 2篇氮素
  • 2篇氮素吸收
  • 2篇氮素吸收利用
  • 2篇行距
  • 2篇运筹
  • 2篇杂交
  • 2篇施氮
  • 2篇水稻
  • 2篇株行距
  • 2篇粳稻
  • 2篇钵苗
  • 2篇不同穗型
  • 1篇倒伏
  • 1篇性状
  • 1篇杂交稻
  • 1篇杂交籼稻

机构

  • 7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张洪程
  • 2篇许轲
  • 2篇郭保卫
  • 2篇戴其根
  • 2篇魏海燕
  • 2篇霍中洋
  • 1篇张启军
  • 1篇吕川根
  • 1篇高辉
  • 1篇胡雅杰
  • 1篇宗寿余
  • 1篇夏士健
  • 1篇赵可
  • 1篇龚金龙
  • 1篇邢志鹏
  • 1篇许俊伟
  • 1篇朱大伟
  • 1篇钱海军
  • 1篇孙建军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株型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9
2015年
选用3种穗型水稻品种,设置3种钵苗机插密度,以毯苗机插为对照(CK),系统研究钵苗机插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穗部性状、冠层叶系配置、茎秆物理特性和抗倒伏的影响,旨在探明水稻钵苗机插配套不同穗型品种适宜栽插规格及其增产特点;同时,阐明钵苗机插不同密度下水稻株型特征和抗倒伏特性。结果表明:(1)3种钵苗机插密度处理下,大穗型品种产量随密度降低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均显著高于CK;中、小穗型品种产量有随着密度降低而下降的趋势。不同穗型品种穗数随着密度降低而显著减少,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变化规律。(2)钵苗机插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均随密度降低而增加,且高于CK;一、二次枝梗数比值和一、二次枝梗粒数比值随密度降低而呈下降趋势。(3)钵苗机插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上三叶的叶长、叶宽、叶基角、披垂度和比叶重随着密度降低而呈增加趋势;且上三叶的叶长、叶宽和比叶重高于CK。(4)随着密度降低,不同穗型品种钵苗机插水稻基部N1、N2、N3节间长度减少,茎秆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干重增加,穗下节间长、秆长、株高、重心高增加,而相对重心高有减小趋势。(5)不同穗型品种钵苗机插水稻基部节间N1、N2、N3抗折力和弯曲力矩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加,倒伏指数呈下降趋势,且低于CK。说明水稻钵苗机插配套大穗型品种宜适当降低密度,增加每穗粒数以获高产;中穗型品种需兼顾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群体颖花量而增产;小穗型品种依靠穗数而提高产量。水稻钵苗机插降低密度能改善穗部性状和增加上三叶的叶面积,但增大了叶基角和披垂度,同时利于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和充实度,从而提高
胡雅杰胡雅杰钱海军邢志鹏钱海军戴其根邢志鹏许轲张洪程郭保卫戴其根沙安勤霍中洋刘国林
关键词:株型抗倒伏
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被引量:352
2014年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中国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难点。论文在回顾中国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与阐述水稻3种机械化种植方式下的高产规律与栽培农艺。(1)系统归纳了盘育毯苗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重点阐述了毯苗机插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即以合理的茎蘖动态与LAI动态,提高群体中后期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以合理增加生育中期有效与高效生长量,提高抽穗后物质生产积累量与最终生物学产量;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通常的结实率与粒重。同时介绍了相配套的高产栽培农艺:①培育标准化壮秧,提供构建高产群体起点的生物基础;②机械精确栽插,形成高质量群体起点;③前期及早促进,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稍前群体茎蘖数够到高产适宜穗数值;④及早适度搁田,把群体高峰苗控制为适宜穗数值的1.4—1.5倍,为及早重施壮秆促花肥创造条件;⑤主攻中期优化生长,增加有效与高效生长量,以适量壮秆大穗构成高光效群体;⑥强化后期物质生产与积累,提高群体库容充实量。(2)系统介绍了钵苗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具有的诸多优势:利于精确培育大秧龄带土钵壮秧;几乎无植伤地精确机插;可精确实现高产栽培设计的基本苗;利于培育适宜数量的壮秆大穗,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倒性;源库较协调,群体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利于稳定高产与创造超高产;同时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利于多熟制周年高产。实施高产栽培的关键农艺为:①精确培育加大秧龄的壮秧;②精确定量机插;③适当重施分蘖肥与促花肥。(3)阐述了机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与产量形成特征,介绍了合理确定机直播稻种植范围、选用相适生育期的抗倒大穗型品种、抢早机械精播、切实加强化学除草与肥水管理等增产增效的农艺措施。同时,进一步分�
张洪程龚金龙
关键词: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规律栽培农艺
不同质源不育系F_1的受精率对抽穗期低温的响应
2017年
用4个不同质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配成20个F_1组合,以常规籼稻9311为对照,分期播种,考察了抽穗期低温对各F_1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抽穗,不同质源不育系F_1的受精率差异较大;根据冷反应指数(CRI),来源于红莲型的不育系粤泰A F_1的受精率对抽穗期低温最敏感,其次是来源于野败型的不育系五丰A,而来源于印水型和矮败型的不育系则较钝感;根据拟合的回归方程,当抽穗期低于22℃的低温累积值(CDD)>0.77℃·d或低温持续时间(CTD)>1.89 d时,粤泰A F_1的受精率就降到70%以下,当CDD>4.16℃·d或CTD>2.55 d时,五丰A F_1的受精率就会大幅下降。
宗寿余夏士健张启军吕川根
关键词:杂交籼稻不育系受精率抽穗期
改进施氮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研究背景】秸秆还田具有改良土壤和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酸积累和微生物固氮,抑制水稻前期生长。近年来,在长江流域稻麦两熟地区,当地农户往往沿用机插稻常规氮肥运筹,通过增加施氮量来解决...
胡雅杰张洪程
关键词:氮肥运筹机插稻氮素吸收
文献传递
适宜机插株行距提高不同穗型粳稻产量被引量:31
2013年
为探明不同穗型粳稻品种合理机插株行距配置、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物质生产特征,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甬优8号,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宁粳3号和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淮稻10号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株行距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行距30cm机插,扩大株距,利于形成大穗而高产;中穗型2种行距机插平均产量相当,但行距30cm机插生育后期透风透光条件好,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产量潜力高;小穗型行距25cm机插显著增加穗数而高产。大穗型行距30cm机插抽穗、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大,粒叶比高,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期群体质量优,生育中后期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从而物质积累量高;中穗型行距30cm机插生物学产量略低,但收获指数高;小穗型行距25cm机插群体基本苗多,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大,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物质积累量高。因此,大、中穗型宜采用行距30cm机插,小穗型宜采用行距25cm机插,并配套相应株距,能充分发挥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潜力。
胡雅杰邢志鹏龚金龙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李德剑沙安勤周有炎刘国林陆秀军刘国涛朱嘉炜
关键词:耕作株行距穗型
改进施氮运筹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7
2015年
【目的】秸秆还田不仅可改良土壤和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酸积累和微生物固氮,抑制水稻前期生长。在长江流域稻麦两熟地区,当地农户往往通过增加施氮量来解决秸秆还田的负效应,造成肥料浪费和氮污染。因此,探索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优化的氮肥运筹措施,阐明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与利用对氮素响应特征,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12 2013年,以超级粳稻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为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进行大田试验,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300 kg/hm2(N1)、增加施氮量345 kg/hm2(N2)和常规施氮运筹(CFP,基肥∶分蘖肥∶穗肥=3∶3∶4)、改进施氮运筹(MFP,基肥∶分蘖肥∶穗肥=4∶3∶3),以无氮处理为对照,研究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措施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氮素吸收速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水平提高,水稻穗数显著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最终增产不显著。与常规施氮运筹比较,改进氮肥运筹显著增加穗数,显著提高群体颖花量并增产,在N1水平下,改进施氮运筹增产幅度为5.18%7.10%,高于N2水平的2.70%4.29%。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分蘖中期、拔节期、移栽期至分蘖中期、分蘖中期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最终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偏肥生产力显著下降。与常规氮运筹处理相比,改进氮运筹显著增加水稻移栽期至分蘖中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速率,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偏肥生产力,在N1水平下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
胡雅杰朱大伟邢志鹏龚金龙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关键词:氮肥运筹超级粳稻氮素吸收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被引量:29
2015年
旨在阐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以甬优籼粳杂交稻(A)为研究对象,以三系杂交粳稻(B)、超级常规粳稻(C)和超级杂交籼稻(D)为对照,在机插高产栽培条件下,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叶片受光姿态和群体冠层光分布、光合特性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上3张叶片的长度、宽度表现为A>B>D>C,叶基角表现为D>A>B>C,披垂度表现为D>B>C>A。冠层上部叶面积密度表现为D>A>B>C,冠层下部叶面积密度表现为C>B>A>D,最大叶面积密度表现为A>D>B>C,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的相对高度表现为D>A>B>C。冠层上部相对光照表现为A>B>C>D,冠层下部相对光照表现为B>A>C>D,冠层平均相对光照表现为B>A>C>D,冠层消光系数表现为C>D>B>A。(2)抽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均呈D>A>B>C趋势,有效叶面积率呈A>B>C>D趋势;颖花/叶和实粒/叶均表现为A>B>C>D。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均表现为A>B>C>D,经济系数呈D>C>B>A趋势;蜡熟期和成熟期剑叶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PSII的光化学效率及净光合速率呈A>B>C>D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剑叶的MDA含量呈D>C>B>A趋势,SOD、POD、CAT活性呈A>B>C>D趋势。与其他3种类型水稻相比,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具有显著优势,这是甬优系列杂交稻产量潜力正常发挥的生态生理基础,也是进一步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群体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姜元华许轲赵可孙建军韦还和许俊伟魏海燕郭保卫霍中洋戴其根张洪程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冠层结构光合特性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8
2016年
为探明不同机插方式下水稻适用穗型和适宜栽插规格,阐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大、中和小穗型各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行距30cm毯苗机插和行距25cm毯苗机插3种机插方式(记为A、B、C),研究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形成和穗部性状的影响。钵苗机插设置3种株距,分别为12cm、14cm和16cm(记为1、2、3),2种行距毯苗机插设置5种株距,分别为10cm、11.7cm、13.3cm、14.8cm、16cm(记为1、2、3、4、5)。研究结果表明:1)钵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以A2最高;中、小穗型品种产量呈递减趋势,以A1最高。毯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先增后减,以B4最高,C方式呈递增趋势,以C5最高;中穗型品种B和C方式产量均呈先增后减,分别以B3和C4最高;小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递减趋势,以B1最高,C方式呈先增后减,以C2最高。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产量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增产幅度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2种行距毯苗机插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高于C方式;中穗型品种株距为10cm、11.7cm、13.3cm,B方式产量高,而株距为14.8cm、16cm,C方式产量高;小穗型品种除株距为10cm外,C方式较B方式具有增产优势。2)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群体颖花量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一。同一密度下,不同机插方式间单位面积穗数相当,钵苗机插每穗粒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每穗粒数增幅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B方式单位面积穗数少于C方式,而每穗粒数则相反。3)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穗长、着粒密
胡雅杰钱海军曹伟伟邢志鹏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关键词:株行距穗部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