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80194)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80194)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曹灵孙兴旺程鹏张燕王玉洁更多>>
- 相关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泸州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氧诱导因子与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肾小球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免疫炎症反应、非免疫机制(高脂血症、氧化应激和肾小球内高血压、高灌注、高滤过等)参与,引起肾脏局部微血管损伤,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或加重肾脏损害。低氧诱导因子(HIF)是缺氧条件下的重要转录因子,其在低氧状态下降解减少,含量明显增加,并通过调控一系列靶基因对肾脏组织产生生物学效应。现就HIF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彭素英甘林望唐亮曹灵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氧化应激血脂代谢异常肾小球疾病
- 足细胞凋亡与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0年
- 足细胞为高度特异性的终末分化细胞,当其出现损伤、凋亡,进而坏死、脱落、缺失,就会引起细胞数量减少和密度降低,导致肾小球进行性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丧失。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起始因素是补体活化,形成膜攻击复合物C5b-9,
- 张燕曹灵孙兴旺
- 关键词:膜性肾病膜攻击复合物肾功能丧失C5B-9补体活化
- 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新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张瑶曹灵
- 关键词: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胞外基质
- 肾小球疾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肾小球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免疫机制是肾小球疾病的始动因素,在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的参与下,最终导致肾小球的损伤和临床症状的产生,线粒体是活性氧的主要来源,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的氧化应激等损伤必然会加重肾小球疾病的发生进展。因此本文就肾小球疾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间关系做如下综述。
- 林云王梦平李翠琼曹灵
-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障碍肾小球疾病终末期肾脏疾病始动因素免疫机制炎症介质
- 足细胞与蛋白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其发生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异常有密切关系。肾小球滤过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GBM)及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组成。肾小球滤过膜具有电荷屏障和孔径屏障功能,任一屏障损伤均会产生蛋白尿。足细胞位于GBM最外侧,是避免机体蛋白丢失的最后一道屏障,足细胞损伤必然伴随大量蛋白尿。现就足细胞与蛋白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玉洁曹灵孙兴旺
- 关键词:足细胞蛋白尿肾脏发病机制
- 足细胞与膜性肾病被引量:12
- 2010年
-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名称,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点.临床呈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高度特异且终末分化的细胞,具有维持正常肾小球蛋白滤过,合成GBM,支撑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结构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MN,肾小球细胞以足细胞的损伤为主,足细胞病变,导致蛋白尿形成和肾组织损伤。
- 程鹏曹灵
- 关键词:足细胞病变膜性肾病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免疫复合物沉积大量蛋白尿肾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