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92021)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冯振华颜鲁春刘杰民叶亚平刘思园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嗅觉实验配气方法的改进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13年
- 配制气体样品是异味测试及相关研究的基础工作,配气稳定性直接影响测试结果准确度。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使用微量进样针量取并转移液体标准物质到3 L无臭气袋的传统配气方法。对于异味阈值较小物质或样品浓度处于较低范围时,为了降低取样体积波动对配气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先将标准注入100 mL玻璃注射器,充分挥发混匀后再转移部分气体到无臭气袋的两步式配气方法。结果表明,2种配气方法的准确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两步式配气法的配气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此外,研究还发现,常见异味物质在被注入气袋后3 min内便能完全挥发并混合均匀。除一些挥发性和吸附性极强的物质外,气袋内的异味物质气体浓度能在配好后20 min内基本保持不变。
- 颜鲁春刘杰民冯振华伊芹
- 关键词:三点比较式臭袋法配气
- Fenton试剂法降解餐厨垃圾异味被引量:7
- 2013年
- 自行设计Fenton试剂法降解还原性气体异味的反应器,研究了Fenton试剂法处理餐厨垃圾异味主要成分(苯、乙酸乙酯、苯乙烯)的降解效果。以苯为典型代表物,优化得出该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3,FeSO4.7H2O投加量为1 g/L液相,30%H2O2投加量为10 mL/L液相,紫外光源辅助。结果证明,Fenton试剂法处理单一异味气体的效果较理想,在前180 min内能达到90%以上,该法在处理气态异味污染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狄彦强刘杰民刘思园颜鲁春冯振华
- 关键词:餐厨垃圾FENTONH2O2
- 动态铁屑微电解/SBR处理制漆废水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动态微电解/SBR法处理制漆废水(COD为2110~2660mg/L),考察了pH值、铁碳比、反应时间、装置转速对去除废水中COD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动态微电解法对废水pH值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铁碳比、酸性条件、延长反应时间、高转速有助于对COD的去除,微电解装置对原水的pH值存在中和调节作用;在pH值为4.6、铁碳比为2:1、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装置转速为4r/min的条件下串接SBR工艺后,出水COD为80mg/L、BOD,为14mg/L,且动态微电解装置在10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现钝化现象,这是因为铁屑之间的摩擦有助于减轻钝化.
- 钟广蓉叶亚平温艳军张兆昌
- 关键词:SBR铁屑钝化
- 盐酸溶液中聚酰胺-胺树形分子-水杨醛席夫碱自组装膜对Q235碳钢的缓蚀作用及吸附机理被引量:2
- 2017年
- 合成了1.0G聚酰胺-胺树状分子-水杨醛席夫碱(PAMAM(1.0G)-SA),以其在Q235碳钢表面制备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用电化学方法研究SAMs在5%HCl介质中对Q235碳钢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行为,结果表明PAMAM(1.0G)-SA分子可以在Q235碳钢表面形成稳定的SAMs,改变了表面的双电层结构,抑制了碳钢表面的阳极氧化和阴极还原过程,碳钢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明显提高,双电层电容降低,电化学阻抗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碳钢表面PAMAM(1.0G)-SA的SAMs在5%HCl介质中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PAMAM(1.0G)-SA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化学吸附,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PAMAM(1.0G)-SA的SAMs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 李娜娜吴会云叶亚平韦美菊
- 关键词:聚酰胺-胺自组装单分子膜缓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