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840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840004)
- 作品数:18 被引量:482H指数:9
- 相关作者:刘少杰王冠李灿金张军吴宗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面对新社会形态的当代社会学被引量:13
- 2013年
-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在工业社会基础之上崛起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新形态,社会学对其认识逐步深化。后现代社会学关于后工业社会、网络社会、风险社会和反思性社会等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与概括。对信息社会的分析研究,深化了对信息社会崛起引起各种深刻变迁的认识。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是并存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诞生的现代社会学,仍然有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学是当代社会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在信息社会崛起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学学科分化。
- 刘少杰
- 关键词:信息社会社会形态现代社会学
- 网络时代个体分化与社会表象整合被引量:3
- 2013年
- 当代社会的个体化趋势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之不断加剧;同时它也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并与国家和地方情境紧密关联。个体化趋势在促进个性解放的同时,亦引发多元性的社会整合问题。造成个体分化不断加剧的深层原因是传统价值的陨落和现代价值的缺位,因而通过表象整合弥合分裂的价值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张军
- 关键词:个体化集体表象
- “亲亲相隐”背后的法律逻辑
- 2013年
- 儒学界进行过一场关于"亲亲相隐"原则的辩论,辩论的焦点在于这一原则对法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本文不准备讨论"亲亲相隐"是否合理,而是从价值中立的角度解释这一客观事实何以存在,即它为什么会存在于古代正统思想和官方法律中。根据瞿同祖的法律社会史研究,笔者发现了传统法律的家族主义逻辑,家族是基本的法律单位,法律的行使和秩序的维持有赖于家族的权威和力量;传统法律中还存在着礼治主义逻辑,礼是富于差异性的、因人而异的,法律在"儒家化"的影响下而"以礼入法",使得古代法律成为一种差异化与特殊化的行为规范。"亲亲相隐"正是这两个逻辑的体现,是家族和礼治的贯彻于法律体系的表现。"亲亲相隐"是一种维护家族和礼治的思想原则,因而才得以出现在正统的社会思想中并进入正式的法律体系。
- 李灿金程士强
- 关键词:亲亲相隐法律逻辑
- 网络化时代的权力结构变迁被引量:124
- 2011年
- 中国社会生活网络化正在快速推进,微博等网络活动迅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网络社会的崛起,引起社会生活十分复杂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来自基层社会以社会认同构成的信息权力,成为最有活力、影响最广泛的新型权力。信息权力的地位凸显、作用放大、横向传递及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对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权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积极参与和正确对待网络活动,可以化解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精神懈怠和能力不足等危险。
- 刘少杰
- 关键词:网络社会权力结构社会认同信息权力
- 网络流行语的感性化与讽喻性被引量:19
- 2013年
- 网络流行语不仅活跃在网络交往行为中,而且已经流出网络进入现实生活之中。生动活泼的网络流行语显示了网民对社会生活的丰富想象力,同时还展现了语言在网络中的感性化活力。尤为重要的是,感性化的网络流行语并非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形象表达,其中还包含了对社会消极因素的讽喻,体现了广大网民嘲讽邪恶虚假、期盼公平正义的理性要求。因此,应当对网络流行语开展深入的话语分析,既可从中发现网络行为中蕴含的各种积极因素,也可从中揭示复杂的权力关系和深刻的社会矛盾。
- 陈氚刘少杰
-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感性化权力关系
- 大型网络事件中的政府角色失范与重构——以温州动车事件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在温州动车事件中,以铁道部为首的相关政府部门的失当言论与行为,导致其处于"角色失范"状态,引发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并造成"舆情失控"局面。网络化时代,信息传递方式不断变化,网络媒体日益发达,信息权力地位不断彰显,但这并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所以其在重大网络事件中的"角色失范"常常难以避免。大型网络事件的政府角色重构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它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角色重构之途在于:利用"迟发展效应",借鉴西方成熟的应对策略,树立真诚对待网民和网络媒体的理念,打造完善的舆情监控平台,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形成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常任与临时、全职与兼职、新闻与网络相互结合的"发言人"制度,建构"政府议程"、"大众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三元联动的议程互动模式。
- 张军吴宗友
- 关键词:信息权力角色重构
- 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转型与研究方式被引量:12
- 2013年
- 网络社会是继工业社会崛起以来的又一次深刻的社会转型。网络社会崛起之后,不仅缺场交往和传递经验的地位迅速提升,而且权力结构的运行模式也发生了崭新变化,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结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形态转变意味着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变革。因为网络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在新的社会展开形式、存在基础和权力关系中的变化,而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是用传统概念框架和研究方式难以说明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中国社会学就更应以新视野、新境界和新的研究方式面对在中国迅速崛起的网络社会。
- 刘少杰
- 关键词:网络化时代社会转型
- 叙事分析:网络社会认同研究的方法被引量:7
- 2013年
- 网络社会认同力量的彰显,使得网络社会认同的研究方法成为"显问题"。就目前学界对于网络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看,主要是采用量化的方法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而质性研究方法中的叙事分析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差异、网络认同与现实认同的不同导致网络叙事与现实叙事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所以,在进行网络叙事分析时,需要注意改造原有的叙事分析,采用多维叙事、螺旋阐释等叙事分析以更有效度地研究网络叙事。
- 王冠
- 关键词:网络社会社会认同叙事分析社会学研究方法
-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被引量:78
- 2014年
- 随着社会生活大规模的网络化发展,社会认同也日益超越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边界,在网络交往中成为无边界限制、流动扩展的真正意义的社会认同。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根据社会生活和社会认同的实际变迁,对认同的研究也实现了从个体认同、群体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由于网络化发展使社会空间呈现出三个层次,以网络化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社会认同也出现层次分化。网络社会认同主要以社会表象的形式存在,这种在网络交往中形成的社会表象,超越了个体表象和集体表象的局限,对实现迪尔凯姆所希求的社会整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口大国、社会复杂分化、感性文化传统和民主集中制政体等特殊条件,社会认同在中国的发展变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刘少杰
- 关键词:网络化社会认同社会分化
- 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空间分化与冲突被引量:40
- 2013年
- 在社会生活网络化的推动下,社会空间发生了在场空间和缺场空间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全球性、全国性和局域性不同层次的空间分化。社会空间是社会生活的感性形式,是社会成员感性实践展开的具有表象性的存在状态。面对社会空间的复杂分化,应当高度重视社会成员通过缺场交往、传递经验和社会认同而形成的信息权力,重视网民在一定程度上隐匿了身份与环境而通过信息权力由缺场空间对在场空间发生的作用,认清缺场空间和在场空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可能引发的社会冲突,并且在其中发现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积极因素。
- 刘少杰
- 关键词:网络化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