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X050)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江海全郝长墀杜战涛吴德凯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现象学
  • 3篇生命
  • 2篇意向性
  • 2篇神学
  • 2篇生命现象学
  • 2篇胡塞尔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 1篇笛卡尔
  • 1篇言说
  • 1篇移情
  • 1篇真理
  • 1篇真理观
  • 1篇视域
  • 1篇他者
  • 1篇主体性
  • 1篇自我
  • 1篇节选
  • 1篇莱维纳斯
  • 1篇互主体性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郝长墀
  • 2篇江海全
  • 1篇杜战涛
  • 1篇吴德凯

传媒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哲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哲学门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逆意向性:论被观视与被言说(节选)被引量:1
2012年
现象学的一个中心主题就是意向行为(noesis)与意向对象(noema)的关联关系,在其中,主体被给予或接受"对象"。但是,与这个主题具有辩证的张力的是逆意向性观念,即意义赋予的意向性之箭走向自我,而不是从自我中流溢出来。这个主题是由萨特、莱维纳斯等人发展起来的。
默罗阿德.韦斯特法尔吴德凯
逆意向性与现象学被引量:4
2012年
作为"显现—显现者"结构的现象在胡塞尔那里被理解为"意向性活动—意向性对象"的意向性关系,而意向性关系是以先验自我为前提的。逆意向性则以显现者的自我为中心,更加符合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
郝长墀
关键词:现象学
论马里昂的给予性概念被引量:3
2012年
给予性是马里昂现象学的核心概念。马里昂的给予性概念直接来源于胡塞尔的文本。给予性概念包含了这个对子:给出—被给予物;此外,给予性概念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即自身给出。马里昂所建立的给予性与还原的关联,真正尊重了现象自身,保证了现象自身的权利。溢满现象的揭示是以给予性来定义现象的现实结果。
杜战涛
论现象学中的“神学转向”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法国学者多明尼哥.杨尼考(Dominique Janicaud)对于法国现象学的神学转向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是对现象学的基本精神的误解。我首先根据胡塞尔的文本,在讨论超越性与给予方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现象学涉及宗教现象或神圣存在是现象学本身所规定或要求的:每类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给予方式,我们不能够把一种事物的给予方式等同于所有事物的给予方式。其次,我主要讨论了莱维纳斯如何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原则,对于"超越性"在伦理学领域的现象学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表述,是对于胡塞尔现象学基本原则的继承。最后,我论述了马里昂为何把现象学理解为"最后的哲学",把现象学原则理解为最后的原则。现象学就是要描述被给予的自我如何转化为现象性的自我,被给予的自我是决定一切的核心,而不是先验自我。神学中关于上帝的描述属于溢满性现象中一部分。马里昂与莱维纳斯一样,都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最核心、最基本的精神和原则。
郝长墀
关键词:胡塞尔莱维纳斯
论亨利生命现象学的真理观
2014年
在《我是真理——关于基督教哲学》(以下简称《我是真理》)一书中,法国现象学家米歇尔·亨利(Michel Henry)以真理为论题批判了经典现象学,认为经典现象学是一种世界现象学,真理仅仅被理解为“世界的真理”(the truth of world)。
江海全
关键词:生命现象学真理观基督教哲学视域
亨利对《笛卡尔式沉思》中移情难题的分析批评及其基于生命现象学的解决方案
2015年
移情发生的基础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对他者有感应或者我为什么能够感觉到他者?胡塞尔的意向性现象学没有给出解释,即使他试图解释它,也根本解释不清楚。因为胡塞尔囿于意向性现象学的视域,把空间事物的意向性被给予模式应用到生命的被给予模式,利用显现和随显的理论把他者构造出来;而亨利基于生命现象学的视角,放弃了意向性的感知和自我为出发点的两个预设,使胡塞尔的移情有了一个新的理论根基:生命共同体。亨利认为,我与他者共同享有一个先验的生命,生命的恻隐与共是我与他者交互感应的基础。
江海全
关键词:移情生命现象学
自我·他者与生命——米歇尔·亨利对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的反思与批判被引量:2
2016年
他者是如何被给予我的,我和他者的关系如何?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鲜明地区分出两种现象学。胡塞尔立足于意向性现象学,利用显现和随显的理论把他者构造出来;而亨利则从生命现象学恻隐-与共的角度,把我和他者的关系归结为先验生命的共同感发。虽然他们都从现象学角度研究他者的被给予性模式,但得到的却是根本不同的结论:胡塞尔把空间事物的意向性被给予模式应用到生命的被给予模式;而亨利另辟蹊径,把自我-感发看作生命独有的显现自身的方式。
江海全
关键词:他者生命交互主体性
论亨利现象学与“神学的转向”的问题被引量:2
2015年
法国学者D.雅尼考(Dominique Janicaud)对亨利现象学神学转向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是对亨利现象学基本精神的误解。现象学的彻底化和走向神学在胡塞尔那里,早已埋下了伏笔,上帝问题在现象学中是一个合法的问题;亨利进一步深化了现象学与神学的交融,二者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互惠关系;亨利将现象学推进到了神学领域,是通过现象学研究主题的转向以及现象学意向性的逆转推进了现象学的彻底化发展。
江海全
关键词:现象学生命基督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