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714001) 作品数:19 被引量:375 H指数:11 相关作者: 张义同 高健 陈仁朋 陈云敏 乔金丽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矿业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基于实验的反演识别方法及其在黏接界面力学性能表征中的应用 <正>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实验的一体化反演识别技术框架,以实验测试数据为依据,将力学建模以及反演识别技术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搭建了从实验数据空间到模型分析的桥梁,可以实现界面力学特性参数的识别与提取。同时提出一种独立实验验证... 王娟 亢一澜 秦庆华 李晓奇文献传递 干砂盾构开挖面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9 2011年 盾构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保持开挖面稳定性是盾构施工的关键,但这方面的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一直很少。利用直径1 m的盾构模型,研究了干砂地层中不同埋深比(C/D=0.5,1.0,2.0)下盾构开挖面稳定性问题。试验中分析了埋深比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力及地表沉降的影响,揭示了开挖面稳定性与极限支护力及地表沉降的关系,提出同时监测控制开挖面土舱压力及地表沉降的重要性,并给出关键控制键参数。对确定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仁朋 李君 陈云敏 孔令刚关键词:模型试验 盾构 开挖面稳定性 土拱效应 抗沟渠型空洞水平加筋体的作用机理及设计方法 被引量:15 2009年 考虑上覆土体的土拱效应及水平加筋体的大变形,将下卧土体沟渠型空洞条件下的水平加筋体分为滑动区和空洞区,并建立了其受力变形分析模型。利用该分析模型研究了滑动区水平加筋体界面强度、水平加筋体上覆土体的厚度和有效内摩擦角以及水平加筋体刚度对水平加筋体受力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水平加筋体的最大拉应变作为控制标准,建立了工程上抗沟渠型空洞的水平加筋体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上覆土体厚度和有效内摩擦角对水平加筋体受力变形的影响很大,而水平加筋体的抗拉刚度直接决定了其拉应变的大小。 朱斌 陈若曦 陈云敏 高登关键词:道路工程 土拱效应 实施超前注浆管棚支护的隧道开挖面稳定分析 被引量:17 2009年 超前注浆管棚支护是一种避免在软土地层或含水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的有效技术.本文同时考虑地下水水位和注浆管棚长度的变化,通过将渗流分析的结果施加到应力分析之中,采用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作用在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研究发现,超前注浆管棚支护对高地下水地层中维持开挖面稳定的极限支护压力影响明显,采用该技术后作用在开挖面上的渗透力显著降低. 高健 张义同关键词:开挖面稳定 渗透力 强度折减法在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10年 为了评价和指导设计施工时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的合理性,把强度折减法应用于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分析中,定义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概念,获得开挖面的稳定安全系数与潜在滑动面,并对影响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隧道所在土层参数及开挖面的支护压力、地下水位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土层参数对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内摩擦角、黏聚力、开挖面支护压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对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大. 乔金丽 张义同 高健 李艳艳关键词:强度折减法 开挖面稳定 安全系数 盾构隧道 考虑渗流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2009年 通过工程实例,应用VB6.0与FLAC3D软件集成可视化系统,考虑水的渗流效应和不考虑水的渗流效应两种情况,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稳定性理论,确定开挖面支护压力在进行微小变化时,中心点水平位移发生突变时的支护压力为极限支护压力,得到了两种情况下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的变化。结果表明:开挖面失稳的极限支护压力等于作用于开挖面有效支护压力和渗透力的总和,考虑渗流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大于不考虑渗流的极限支护压力,渗流力构成了总支护力的主要部分;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考虑渗流效应的隧道开挖面应力小于不考虑渗流效应时的应力,其位移和塑性区却大于不考虑渗流作用的位移和塑性区;考虑渗流情况下开挖面的稳定性比不考虑渗流情况要差。同时与实测资料比较,验证了软件系统的合理和有效性,为设计和施工时开挖面支护压力的施加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乔金丽 张义同 许春彦关键词:渗流 开挖面稳定 盾构隧道 盾构施工引起的固结沉降分析 被引量:30 2011年 盾构在低渗透性土层中开挖,常常伴随着地表下沉,究其原因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固结沉降的结果。为对盾构施工引起土体的固结沉降进行研究,首先,根据隧道施工前后土体应力的变化值,应用Henkel超孔隙水压力理论,推导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公式,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考虑了由于土体的固结引起的沉降变形。研究成果应用到上海地铁2号线,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最大值位于隧道起拱线处,地表固结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敖日汗 张义同关键词:隧道施工 孔隙水压力 固结沉降 Stability control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被引量:2 2010年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ason for in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know failure mechanism during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a research framework of multi-scale based on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Some promising aspects in the topics of stability control are also given in the paper. Chen Renpeng Tang Lvjun Chen Yunmin关键词:EXCAVATION TUNNELING FAILURE 考虑时间效应的软材料粘接界面力学模型与实验表征 针对工程上大量应用的橡胶粘接结构这一类软材料粘接界面具有粘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时间效应的粘接界面破坏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分别用于拉伸载荷与剪切载荷作用下粘接界面的力学性能描述,采用基于实验的杂交反演识别方法,分别对橡胶... 王娟 亢一澜 秦庆华 李晓奇 肖霞关键词:遗传算法 文献传递 基于主应力轴旋转理论的修正Terzaghi松动土压力 被引量:55 2010年 基于土体主应力轴旋转理论,提出了Trapdoor上方土体侧向土压力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从而修正了传统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对于无黏性土,该系数是一个只与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相关的参数,其值介于1.0和被动土压力系数Kp之间,且随着有效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黏性土的侧向土压力系数则与Trapdoor上覆土体厚度、重度、有效黏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及Trapdoor宽度等参数有关。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修正后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结果与国内外Trapdoor模型试验结果及FLAC数值分析结果更为吻合,可广泛应用于地下管道、地基局部沉陷及隧道工程的土拱应力分析。 陈若曦 朱斌 陈云敏 陈仁朋关键词:土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