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EA070007)

作品数:12 被引量:128H指数:6
相关作者:叶浩生况志华李明任亚辉王继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心理
  • 4篇教育
  • 3篇心理学
  • 3篇理学
  • 2篇大学生
  • 2篇心理结构
  • 2篇责任教育
  • 2篇任教
  • 1篇大学生责任
  • 1篇大学生责任教...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规则
  • 1篇道德责任
  • 1篇道德责任意识
  • 1篇动力分析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心理理论
  • 1篇心理学视角
  • 1篇心理学研究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江苏广播电视...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山东经济学院

作者

  • 4篇况志华
  • 4篇叶浩生
  • 2篇李明
  • 1篇王继瑛
  • 1篇冯天荃
  • 1篇杨文登
  • 1篇闫杰
  • 1篇石文山
  • 1篇王汉清
  • 1篇任亚辉

传媒

  • 6篇心理学探新
  • 3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应用心理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质化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被引量:26
2008年
主流心理学一直坚持量化研究的传统。但是近些年来,质化研究开始复兴,成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范式"。实证主义的衰落和社会科学家对现象学、释义学科学观的重视是质化研究复兴的理论基础。量化方法的困境与多元方法论的思潮、应用实践的需要都促进了心理学家重新接纳质化方法。质化方法的特征是:(1)追寻意义;(2)情境敏感性;(3)主位研究策略;(4)整体描述策略。在怎样看待质化研究方面,心理学内部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叶浩生王继瑛
关键词:质化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心理学
中国传统儒家责任心理思想探究被引量:32
2008年
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建构的责任心理观不同,传统儒家以"天人合契"思想为主旨,强调在关系伦理的价值体系中探求责任心理的现实定位,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朴素的血缘亲情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以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心理观。它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保民"的王道信念、"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主张以个人为起点,经由"诚""敬"的主观修养、"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并辅以外在刑罚约戒,达致"克己让人"的为他责任人格。责任心理思想是传统儒家学说"上本天道、下理人情",融贯道德理想于人伦日用的中心环节。
任亚辉
关键词:儒家礼义知行合一
儿童心理理论对责任教育的启示被引量:2
2010年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心理理论的发展不仅是儿童脱离自我中心、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且还通过影响儿童的观点采择等心理机制影响儿童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理论对于当前的责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闫杰
关键词:心理理论责任教育观点采择移情
责任意识及其培养: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来看被引量:10
2010年
文章从心理健康的视角出发,认为责任意识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是构成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维度;强调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主题,它具体包括责任行为、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培养三个方面。
石文山
关键词:责任意识培养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公民责任意识:结构与动力分析及其教育的行动策略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当前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困难,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指出了当前研究所忽略的整体情境的动力和阻力问题,并尝试根据勒温的场论思想,对中国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进行了整体和动力分析。通过整体结构的分析,提出了构成公民责任意识情境的三个维度:文化特征(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关系内容(传统社会的"义"、"利"、"情"和现代社会的"公")和现实程度(现实-虚构)维度。据此以拓扑心理学形式,举例说明了情境与人格交互作用中的动力和阻力因素。在上述个体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简述了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实践的团体动力学原理,并以展望未来论坛为例,介绍了正在兴起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行动策略。
李明
关键词:公民
基于日常经验取向的责任心理结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日常经验取向,运用理论建构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责任的心理结构以及责任情境的认知特征。对207名被试访谈研究的结果表明:(1)个体体察到的责任情境,在职业活动和个人生活领域存在类型和归因取向上的差异;(2)个体对责任情境性质的判定与责任事件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关;(3)责任心理结构是一个由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构成的一元单向决定模式。
况志华
关键词:心理结构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关系:基于心理学视角被引量:6
2008年
西方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流派在对人格、自我和行为动因等基本问题作出解答时,始终存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分歧与对峙。该文在对这些分歧和对峙作出评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厘清了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和目的性动因,主张目的性是自由意志存在的基础,而人类意识行为选择的多样性以及自我对不同选择的断言则使自由意志成为必然。自由意志与决定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况志华
关键词:自由意志决定论目的论自我
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基于心理学的视野被引量:23
2008年
责任就是做好分内应做之事,既包括职务客观要求的"应做之事",也包括个体主观认同的"分内之事",体现出客观与主观二重性。这一特性决定了责任意识包含对应做之事进行客观认识的"责任认知"与对分内之事进行主观认同的"责任情感"二个方面。培养责任认知可以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但责任情感的培养却需另辟蹊径。该文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归因理论与角色扮演理论等出发提出了培养责任意识的几条途径。
叶浩生杨文登
关键词:二重性
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该文通过个别访谈的方法,考察了96名3~5岁幼儿依据允许性、可变性、权成依赖性以及规则依赖性四种判断标准对同伴、以及成人主人公的道德行为判断及其归因。结果显示,多数学前儿童都能根据不同的判断标准对主人公行为做出符合道德规则的判断,表现出较强的道德责任意识,且这一意识在3~4、5岁之间获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尤其是在权威依赖性标准上。归因分析显示近1/4的幼儿明确采用相应的道德规则对主人公的行为作出解释。这些结果支持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论,揭示出学前儿童很早就发展起来的道德责任,这对当前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冯天荃
关键词:道德责任意识道德规则学前儿童
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的责任推断与应对策略被引量:5
2008年
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的责任归因结构及其应对策略。对416名被试的研究结果显示:(1)责任归因的心理结构是一个"责任推断→责任情感→责任行为"的一元结构模式。(2)我国大学生的责任推断过程与维纳的经典理论基本一致,但在行为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3)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的责任推断倾向明显并与情感体验基本保持一致,但与行为应对策略存在一定的冲突。(4)大学生在网瘾和作弊的责任推断、情感体验以及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
况志华叶浩生
关键词:责任归因心理结构网瘾作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