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822)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雷仲民张翔黄明华孙佩宇柳根哲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铍针
  • 2篇铍针治疗
  • 2篇疗效
  • 1篇医理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张力
  • 1篇神经卡压综合...
  • 1篇鼠模型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皮神经卡压综...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素
  • 1篇前列腺素E1
  • 1篇前列腺素F2...
  • 1篇中医
  • 1篇中医理论
  • 1篇综合征
  • 1篇组胺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翔
  • 5篇雷仲民
  • 4篇黄明华
  • 1篇彭亚
  • 1篇柳根哲
  • 1篇赵峰
  • 1篇马彦旭
  • 1篇孙佩宇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铍针对皮神经卡压大鼠5-HT,PGE1及PGF2α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铍针对皮神经卡压大鼠5-HT、PGE1、PGF2α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隐神经不做任何处理;B组:以内径0.3 mm的硅胶管卡压隐神经;C组:以内径0.5 mm的硅胶管卡压隐神经。造模成功1个月后,每组取10只测定机体自身所分泌的5-HT、PGE1、PGF2α的浓度,对每组余下10只:A组不做治疗,对B、C组进行铍针治疗,治疗后测定机体自身所分泌的致痛因子5-HT、PGE1、PGF2α的浓度。结果造模1个月后B、C组致痛因子5-HT、PGE1、PGF2α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铍针治疗后B、C组致痛因子5-HT、PGE1、PGF2α的浓度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疼痛疗效在临床上已得到验证,通过实验证明其通过抑制机体释放降低痛阈的物质达到此疗效。
张翔雷仲民黄明华
关键词:前列腺素E1前列腺素F2Α铍针
皮神经卡压大鼠模型缓激肽、组胺的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皮神经卡压大鼠模型致痛物质缓激肽(BK)、组胺(HIS)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成4组,A组:隐神经不做任何处理;B组:以内径0.5 mm的硅胶管卡压隐神经;C组:以内径0.5 mm的硅胶管卡压隐神经,两周后去除硅胶管;D组:以内径0.5 mm的硅胶管卡压隐神经,两周后行铍针治疗。4周后测定机体自身所分泌的致痛因子BK、HIS的浓度。结果:4周后B组致痛因子BK、HIS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致痛因子BK、HIS的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神经卡压大鼠致痛物质BK、HIS明显高于正常,导致疼痛,经减压后,疼痛缓解,致痛物质BK、HIS浓度趋于正常,证明通过减压可抑制机体释放降低痛阈的物质达到缓解疼痛的疗效。
张翔雷仲民赵峰
关键词:缓激肽组胺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中医理论基础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感觉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本文通过分析其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探讨其中医理论基础,以拓宽相关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针刺疗法的机制。
张翔雷仲民黄明华
关键词: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经筋痹症软组织张力
铍针治疗颈椎病性颈肩痛80例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铍针治疗颈椎病性颈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颈椎病性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5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对照组采用中、低频电子脉冲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2周。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压痛值,并判定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为98.65%,对照组分别为90.14%、88.73%,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时临床疗效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压痛值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随访时VAS评分、压痛值与本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压痛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铍针治疗颈椎病性颈肩痛远期疗效与近期疗效相当,疗效持久。
孙佩宇雷仲民黄明华柳根哲彭亚张翔
关键词:颈椎病颈肩痛铍针远期疗效
末梢神经张力性疼痛铍针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铍针治疗末梢神经张力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张力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铍针组和理疗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功能理疗仪治疗。根据治疗前后2组患者疼痛、压痛及软组织张力的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铍针组综合指标改善总有效率为98%,理疗组为92%。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能够降低筋膜表面张力,松解粘连,消除瘢痕,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疼痛。
张翔黄明华雷仲民马彦旭
关键词:铍针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