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TJ018)
- 作品数:22 被引量:66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晶汪毅霖罗影张倩琳郭立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人类发展的区域差距和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文章从国际通用的人类发展(HDI)角度入手,研究了中国的区域差距和空间格局。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中国各区域进行重新分类,并尝试从HDI综合指数和分项指数对人类发展的区域差距进行了单维度和多维度的剖析。研究表明区域之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维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消除地区差距和不均衡发展的关键。
- 李晶郭立文
- 关键词:人类发展指数
- 森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被引量:3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功利主义的发展观既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后果。在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需要对功利主义的发展观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个替代范式。在所有可能的替代框架中,阿玛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始终坚持从以人为中心的立场批判功利主义,从而最符合实现中国梦的要求。能力方法的启示在于:第一,有助于转变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走上一条可持续的道路;第二,强调人在精神层面的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三,主张通过对话协商促进人们的共识,从而可以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
- 罗影汪毅霖
- 关键词:中国梦功利主义
-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采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CSDA)从经济政策、人口因素和交通区位三个维度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格局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政策维度和交通区位维度中,空间误差模型(SEM)的拟合优度最佳,说明中国高等教育的空间正相关性是随机误差冲出的结果,其中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的发展、区域交通和地理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人口因素维度中,空间滞后模型(SLM)的拟合优度比较理想,高等教育的空间依赖性是由于空间溢出或空间扩散效应引起的,人口素质和教育行业从业人数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 李晶何声升
- 关键词:高等教育影响因素
-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个人偏好与社会正义——基于实证社会选择方法的问卷实验被引量:1
- 2015年
- 以异质化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为背景,我们引入不同的假想式情境来考察受试者的集体选择的变化。从而,我们使用实证社会选择方法分析了传统上只能利用思想实验讨论的内容。我们发现:在贫富身份确定的"基准"情境下,无论是高禀赋者还是低禀赋者都倾向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案;在"无知之幕"和"中立观察者"的情境下,多数受试者会选择较为温和的再分配方案;受试者的选择会受到"效率"因素的影响,"应得"因素的效果则不明显;任一情境下观察到的实际选择都与理论预期不完全相符;某些个体特征因素会对受试者的选择产生影响。通过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出的重要政策启示是: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会努力平衡正义原则和效率标准,此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约束。
- 汪毅霖
- 关键词:正义公共服务
- 布坎南混合型经济学研究纲领的演变--从契约理论到知识理论
- 2015年
- 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布坎南的宪法理论发生了明显的奥地利学派化,他淡化了"维克塞尔模式"的内容,而扩展了"哈耶克领域"的因素。布坎南将知识理论引入了自身的研究纲领之中,试图与原有的契约论方法形成互补。契约理论与知识理论的结合产生出了一个混合的宪政经济学研究纲领。由于布坎南坚持使用理性方法来解决立宪时的知识问题,新的研究纲领存在内在的紧张。实质上,紧张源于在规则问题上两种进路——"休谟-哈耶克"式的不可知论与"康德-罗尔斯"式的理性主义——之间的冲突。康德传统所代表的进路强调以理性来设计规则,而休谟传统所代表的进路则主张规则的自发演化。哈耶克和布坎南的工作都是综合性的,相对而言,哈耶克更偏向休谟,而布坎南则更接近康德。
- 汪毅霖罗影
- 关键词:宪政经济学契约知识奥地利学派
- 集聚经济、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兼析政府补贴的推动效应被引量:1
- 2017年
- 引导和推进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任务。但是目前中国劳动力却仍呈现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大批转移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空心化现象。基于这种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移呈逆向路径的现实,以及中国制造业在东部地区集聚趋势明显的特征,本文从集聚经济产生的微观机制入手,分析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劳动力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作为推动产业转移的突破口,在空间均衡分析框架下分析劳动力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以及均衡问题,并进一步探求政府对欠发达地区企业提供补贴所具有的劳动力转移效应。
- 李晓颖
- 关键词: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集聚经济政府补贴产业空间结构
- 省域尺度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从教育规模、教育基础设施、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师资力量4个方面构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分类,阐述了各个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在探索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各个区域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对策。
- 李晶何声升
- 关键词:高等教育聚类分析
- 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采用国际通用的HDI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结合ArcGIS和GeoDa软件,运用空间探索技术(ESDA)、重心转移与空间模块分析,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了区域发展差异的研究之中。首先对中国人类发展进行全局的空间趋势分析和重心转移趋势分析,在全局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局部空间模块分析和空间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区域人类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依赖性,在空间呈集聚状态。中西部的局部区域出现了与整体不一致和相反的趋势(极化效应),但数量呈减少趋势,说明区域之间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极化效应在不断减弱。
- 李晶刘玲玲
- 关键词:人类发展指数空间分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生态敏感的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指数构建及空间收敛性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文章结合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两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投入指数(EII),并参考Atkinson测度社会不平等的方法将EII融入人类发展指数(HDI),构建生态敏感的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指数(ECHDI)。利用ESDA方法和四象限聚类对ECHDI进行空间探索和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模型从绝对β收敛视角剖析中国区域人类发展的变化趋势,从条件β收敛的视角探寻收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并存;中国区域人类发展不存在α收敛,但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空间效应和生态环境的收敛特征均提高了收敛速度,而环境规制对收敛的负向作用最大。
- 李晶王海星
- 关键词:人类发展指数
- 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区域人类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变趋势被引量:5
- 2020年
-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于多维视角提出人类发展指数来综合评判地区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但该指标体系并未涉及生态环境方面的考量,因而在衡量人类发展方面存在局限性。本文利用生态投入指数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维度修正人类发展指数,构建生态敏感的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指数。结合Geoda和ArcGis软件,运用空间探索技术对中国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标准差椭圆探讨中国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演变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一定的空间锁定和路径依赖性;在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整体呈现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
- 李晶王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