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211”工程(2009-02)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刘鸿雁郭丹丹骆永明吴龙华于萍萍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玉米
  • 1篇施用
  • 1篇总汞
  • 1篇作物
  • 1篇污泥
  • 1篇污泥农用
  • 1篇小麦
  • 1篇连续施用
  • 1篇甲基汞
  • 1篇汞矿
  • 1篇汞矿区
  • 1篇ZN
  • 1篇
  • 1篇粗蛋白
  • 1篇CD

机构

  • 2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刘鸿雁
  • 1篇周俊
  • 1篇王雨生
  • 1篇杨俊波
  • 1篇于萍萍
  • 1篇吴龙华
  • 1篇骆永明
  • 1篇李瑞
  • 1篇郭丹丹

传媒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污泥连续施用对玉米、小麦中Zn、Cd累积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2年施用重金属低污染和高污染污泥后,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中玉米、小麦中重金属Zn、Cd的累积情况,利用内梅洛综合指数法对植物中Zn、Cd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添加重金属高污泥的处理中Zn、Cd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酸性土壤中添加污泥后植物中Zn、Cd要普遍高于石灰性土壤。污泥第一年施用后,玉米中Zn、Cd含量处于安全范围,第二年继续施加后,小麦中Zn、Cd含量属于轻度污染状况。连续大量地施用污泥,会产生农作物的重金属安全风险。
王雨生刘鸿雁李瑞杨俊波周俊
关键词:污泥农用ZNCD
贵州典型汞矿区作物对汞的累积特征及品质差异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摸清贵州典型汞矿区作物的受污染状况和汞矿污染对作物品质的影响,采用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贵州典型汞矿区水稻和玉米作物体内的汞累积特征,以及不同汞浓度下的作物品质差异。结果表明:1)汞矿区水稻籽粒的总汞含量为0.14~0.71mg/kg,甲基汞含量为4.85~16.85μg/kg;玉米籽粒中的总汞含量为0.13~0.17mg/kg,甲基汞含量为2.31~3.67μg/kg:总汞含量均高于国家食品安全中的汞限量卫生标准(总汞≤0.02mg/kg)。2)水稻籽粒中的总汞和甲基汞含量普遍高于玉米。3)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汞矿区,水稻和玉米中的淀粉和粗蛋白与作物中的汞含量普遍呈负相关,其中,务川汞矿区水稻籽粒中的粗蛋白与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0.996和-0.972),淀粉与甲基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64);滥木厂汞矿区玉米籽粒中的粗蛋白与甲基汞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7)。结论:贵州省典型汞矿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汞污染,且高浓度的汞含量还影响了作物的物质转化,使水稻和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和粗蛋白含量降低。
于萍萍刘鸿雁郭丹丹吴龙华骆永明
关键词:作物总汞甲基汞粗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