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2KJB330005)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顾超李建祥聂继华曹毅童建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上皮
  • 1篇人支气管上皮
  • 1篇上皮
  • 1篇气管
  • 1篇气管上皮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恶性转化
  • 1篇线粒体
  • 1篇恶性
  • 1篇恶性转化
  • 1篇Α粒子

机构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篇刘星
  • 1篇陈志海
  • 1篇童建
  • 1篇曹毅
  • 1篇聂继华
  • 1篇李建祥
  • 1篇顾超

传媒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α粒子照射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线粒体改变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α粒子照射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中线粒体的变化。以至不同吸收剂量(0.1Gy、0.25 Gy、0.5 Gy、1 Gyα粒子照射BEAS-2B细胞),剂量率为0.223 Gy/min。照射后48 h检测细胞存活率,并以LD50剂量对每传10代细胞进行2次及4次照射,分别培养至40代。用软琼脂克隆检测不同照射次数细胞克隆增殖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用Q-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ROS产生及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细胞经α粒子照射0.25Gy后,线粒体超微结构显著改变,软琼脂克隆形成率、mtDNA拷贝数及ROS水平随照射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则相应下降。结果显示线粒体拷贝数及ROS水平改变可作为反映细胞恶性转化程度的观察指标。
顾超聂继华陈志海刘星李建祥曹毅童建
关键词:Α粒子线粒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