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08J0116)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洪伟何东进游惠明游巍斌覃德华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森林景观
  • 1篇杉林
  • 1篇死木
  • 1篇铁杉
  • 1篇环境因子
  • 1篇海拔
  • 1篇CCA
  • 1篇长苞铁杉
  • 1篇长苞铁杉林
  • 1篇粗死木质残体

机构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何东进
  • 3篇洪伟
  • 2篇林巧香
  • 2篇游巍斌
  • 2篇覃德华
  • 2篇游惠明
  • 1篇朱乃新
  • 1篇叶贤双
  • 1篇王磊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变化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3S技术,系统分析了1992—2001年间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为该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二者占总面积的75%。除常绿针阔混交林外,各森林景观类型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以竹林的面积增幅最大为32.94 hm2,其次是常绿阔叶林,其面积增加32.22 hm2,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增幅最小。泥潭藓沼泽的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密度最大,分别为0.511、5.835、0.163,且呈减少的趋势,常绿阔叶林的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形状近圆指数和分维数值较大,分别为1.916、0.706、1.084,亦呈下降的趋势,而落叶阔叶林和泥潭藓沼泽的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都接近于1,且斑块形状近圆指数在0.4左右,各森林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不明显。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总体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有所增加,优势度有所减少,但3个指标的变化幅度都很小。
林巧香何东进洪伟覃德华刘进山蔡昌棠黎录松李霖
关键词:森林景观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与环境关系的尺度效应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为揭示景观格局内演机制,在3S技术平台支撑下,借助TM遥感像图、植被分类图和二类调查数据,并引入CCA(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排序方法,对天宝岩森林景观格局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尺度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取样尺度的递减,排序轴各特征值之和呈增大趋势,依次为:3.137、3.349、3.484、4.660及4.848;而累积景观–环境解释量和景观–环境相关系数皆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scale3和scale2达到最大;景观类型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纬度梯度变化规律(纬度与第一轴的相关系数:-0.2019^-0.3789)和垂直分布规律(海拔与第一轴的相关系数:-0.3218^-0.4760),其中沿纬度梯度上分布的景观类型依次为:竹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农田、常绿阔叶林、山顶矮曲林、常绿针叶林、泥潭藓沼泽、灌草丛;在较低海拔上分布的景观类型主要有竹林和农田,在较高海拔上分布着泥潭藓沼泽、灌草丛和山顶矮曲林;景观格局与环境关系具有尺度效应,环境因子对景观格局分布的影响程度随着尺度的变化而变化.
游巍斌林巧香何东进游惠明洪伟覃德华朱乃新刘进山蔡昌棠
关键词:环境因子CCA
海拔对天宝岩长苞铁杉林粗死木质残体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长苞铁杉林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直径、数量、体积、高度及腐烂等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的CWD主要分布在0-20 cm的小径级范围,数量和体积随径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海拔对倒木数量分布有极显著影响(df=2,P=0.006),倒木的数量随海拔上升而减少;枯立木的数量、体积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3)不同海拔CWD主要分布在0-5 m高度级,且此高度级内CWD的数量分布随海拔的下降而增加;(4)倒木数量在不同腐烂等级上的分布差异显著(df=4,P=0.033).
游惠明何东进洪伟游巍斌刘进山蔡昌棠王磊叶贤双
关键词:长苞铁杉林粗死木质残体海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