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02158)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陆坚张扣兴张国良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喹诺酮
  • 3篇喹诺酮类
  • 3篇耐药
  • 2篇阴沟
  • 2篇阴沟肠杆菌
  • 2篇质粒
  • 2篇耐药基因
  • 2篇杆菌
  • 2篇肠杆菌
  • 1篇药物
  • 1篇质粒介导
  • 1篇喹诺酮类药
  • 1篇喹诺酮类药物
  • 1篇喹诺酮耐药
  • 1篇喹诺酮耐药基...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研究
  • 1篇耐药分子
  • 1篇耐药性

机构

  • 3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陆坚
  • 2篇张扣兴
  • 1篇张国良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携qnrA耐药基因阴沟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08年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临床分离的qnrA基因阳性阴沟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PCR和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58株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qnrA基因,脉冲场电泳进行菌株的DNA分型。结果11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qnrA基因,其中甲医院6株、乙医院5株;前者可分为A和B 2个克隆系,A系包括3个相同和1个密切相关克隆,B系包括2个相同的克隆;后者5株菌间无相同或密切相关克隆。结论携qnrA基因阴沟肠杆菌的流行不仅存在散发模式,而且存在克隆株医院感染暴发的模式,应加强其医院感染的监控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吴创鸿董琨邓启文陆坚鞠长燕俞慕华潘伟光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喹诺酮类
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机制研究
2007年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阴沟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基因定位及其介导喹诺酮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45株,采用PCR法结合测序的技术筛查qnrA基因,大质粒提取技术、Southern杂交和接合传递试验进行质粒定位,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45株阴沟肠杆菌中,7株PCR法及测序证实为qnrA基因。7株菌中6株菌所携质粒被成功提取并进行Southern杂交,qnrA基因定位于80~200kb大小的低拷贝数天然质粒上。4株菌成功进行接合传递试验,使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值提高了32-64倍。结论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在深圳地区阴沟肠杆菌中具有较高的流行率,可能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原因。
吴创鸿陆坚邓启文张扣兴张国良潘伟光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喹诺酮耐药质粒
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的协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A介导的耐药性及其协同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PCR结合测序检测qnrA阳性株及gyraseA和parC基因变异情况,Phe-Aag-β-Naphthylamine(PAβN)抑制试验识别外排机制介导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测定qnrA阳性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MIC值。结果QnrA阳性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gyraseA、parC基因变异或AcrAB-TolC外排泵等协同耐药机制存在与否与其关系密切。结论qnrA基因介导的耐药性存在协同机制,并加剧了qnrA阳性株的耐药性,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吴创鸿陆坚潘伟光邓启文肖潇张扣兴
关键词:喹诺酮类质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