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GJ013)
- 作品数:17 被引量:181H指数:7
- 相关作者:郭晶尤卓雅曹玉书陈晓华王丹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系列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基于完全国内增加值率视角的跨国实证被引量:23
- 2012年
- 运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剔除进口中间产品的方法,构建高技术产业完全国内增加值率指标来衡量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并对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跨国实证。结果表明:在1995-2005年期间,日本、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澳大利亚、法国、希腊、印度尼西亚等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快速提升,而中国、波兰、南非、土耳其等国则明显下降;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要素尤其是创新型人力资本,研发经验和经济规模未对其国际分工地位产生积极影响。
- 郭晶赵越
-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
- 加工贸易对我国出口技术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省级区域金属制品出口的面板协整被引量:1
- 2011年
- 运用Hausmann模型对我国2002—2008年29个省级区域金属制品的亚产业和省级区域层面出口技术结构进行测度,同时运用动态OLS模型分析加工贸易对我国金属制品出口技术结构的作用。分析表明:我国金属制品出口技术结构较高的省份多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中西部区域的出口技术结构相对较低;金属制品出口技术结构有提升较快,但亚产业和省级区域内部的出口技术结构差异性在扩大;虽然加工贸易促进了金属制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但对不同亚产业和省级区域出口技术结构变迁的作用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效应。
- 陈晓华叶宏伟金海兰
- 关键词:加工贸易金属制品出口贸易
- 经济增长与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本文对1993—2009年46个国家和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测度结果发现,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明显超出其收入水平,印度已成为领先国家之一,而中国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增长对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的自我提升过程具有显著的收敛性,发展中国家自我提升力表现出明显的"追赶效应"。
- 郭晶
-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
-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乘数模型及在中国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文章建立了基于宏观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区域货币乘数模型和区域货币政策乘数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得出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现实分析了中国基础货币区域投放差异、区域货币乘数差异、区域货币政策乘数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货币乘数和区域货币政策乘数的双重差异下,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效果将显著大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些结论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 王丹
-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 疫情背景下数字贸易体制对国际贸易稳定作用的比较——基于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fsQCA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建构数字贸易体制是数字经济时代培育国际贸易新模式的基石。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外贸稳定形成了重大冲击,加大了国际合作共建数字贸易体制的紧迫性。文章基于对影响数字贸易体制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通过数字贸易体制建构来稳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对外贸易。通过对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发现:数字贸易体制共建是疫情冲击下稳定外贸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贸易体制越完善的国家,越能在疫情冲击下保持外贸稳定。数字贸易体制的构成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不同国家和区域存在异质性:东南亚国家建构了涵盖数字贸易关系、环境、基础、潜力与风险管控机制的完善体系,是其在疫情冲击下维持外贸稳定的保障;非洲国家的外贸稳定倚重良好的数字贸易环境;数字贸易的低风险因素在中东欧国家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国内关于数字经济体制构建的理论探索,也为疫情冲击下稳定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了对策思路。
- 张正荣魏吉顾国达
-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述评被引量:3
- 2009年
- 大多数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最优货币区,在统一货币政策冲击下,一个经济体各个区域的反应并不具有一致性,反应程度和反应时滞都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受货币政策冲击后区域反应显著不同,但是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研究在中国却严重滞后。对这一领域的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对于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方法经历了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到VAR模型的发展过程,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区域非对称性、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区域非对称性以及经济主体行为的非对称性等因素阐释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未来,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将会集中在与总量研究相结合的领域。
- 王维安王丹
-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
- 环境保护、能源替代和经济增长——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被引量:13
- 2010年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基于增长模型的角度对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所得到的结论都较为悲观。近年来,经济学者开始考虑通过政府管制、技术进步和能源替代来纠正污染问题和资源过度消费带来的经济扭曲。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从三个方面(不同环境管制工具的政策效果及其对经济体和能源系统的影响,能源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源替代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国内外涉及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进行梳理。
- 曹玉书尤卓雅
- 关键词:环境保护能源替代经济增长
- 中国货币层次重新划分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一、货币界定以及层次划分的演化和意义
一般而言,货币是指在经济中能够直接起到交换媒介作用的资产。但是在发达的货币经济当中,总是有许多不能直接起到交换作用但只需要较小的成本就可以转换为直接交换媒介的资产,并且这些资产具有价值储藏的职能。因此,货币并不存在单一的定义,而是分为M0、M1、M2等多个层次。
- 王丹
- 关键词:货币层次货币经济媒介作用交换媒介资产
- 资源约束、能源替代与可持续发展——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国外研究综述被引量:20
- 2010年
-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时,一般把资源演绎为单纯的生产成本问题,自然资源的作用没有被充分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建立,研究者沿着经济增长理论方向进行经济与能源协调发展条件的研究,主要包括考虑能源因素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经济增长模型。基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国外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不可再生能源的有限性,能源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能源替代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曹玉书尤卓雅
- 关键词:资源约束能源替代环境保护经济增长
- 资源约束、能源替代与可持续发展——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国外研究综述
- 2010年
-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时,一般把资源演绎为单纯的生产成本问题,自然资源的作用没有被充分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建立,研究者沿着经济增长理论方向进行经济与能源协调发展条件的研究,主要包括考虑能源因素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经济增长模型。基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国外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不可再生能源的有限性,能源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能源替代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曹玉书尤卓雅
- 关键词:资源约束能源替代环境保护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