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18605)

作品数:106 被引量:2,288H指数:30
相关作者:邵明安彭珂珊张兴昌刘宝元李世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农业科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生物学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4篇土壤
  • 29篇黄土高原
  • 22篇水分
  • 19篇生态
  • 17篇生态环境
  • 15篇土壤水
  • 14篇土壤水分
  • 13篇植被
  • 12篇生态环
  • 9篇农牧
  • 9篇干旱
  • 7篇生态失衡
  • 6篇农牧交错区
  • 6篇可持续发展
  • 5篇环境保护
  • 5篇交错带
  • 4篇地区生态
  • 4篇地区生态环境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施肥

机构

  • 68篇中国科学院
  • 3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美国农业部

作者

  • 51篇邵明安
  • 21篇彭珂珊
  • 21篇张兴昌
  • 9篇刘宝元
  • 8篇李世清
  • 7篇郭忠升
  • 6篇王力
  • 6篇郑纪勇
  • 6篇李军
  • 5篇王志强
  • 4篇梁宗锁
  • 4篇韦革宏
  • 4篇胡良军
  • 4篇伍永秋
  • 4篇邵宏波
  • 4篇王立祥
  • 3篇谢云
  • 3篇李生秀
  • 3篇沈玉芳
  • 3篇王保莉

传媒

  • 13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水利学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四川草原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广播电视大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洛阳农业高等...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7篇2005
  • 33篇2004
  • 27篇2003
  • 20篇2002
  • 5篇2001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亮兰染色剂指示溶质迁移边界层的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应用边界层方法确定溶质迁移参数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但如何确定边界层的位置是限制边界层方法应用的关键因素。而亮兰染色剂在土壤中迁移时,具有边界层清晰、容易确定的特点。基于此,以Cl-为例,研究了该染色剂指示非反应性溶质迁移边界层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土柱中,亮兰染色剂的边界层与Cl-的边界层的运动规律相似,亮兰染色剂和Cl-的边界层随时间的变化在弥散度很小的情况下都可以用线性关系式近似描述。根据这一规律,得出在风沙土和黄绵土中Cl-边界层与亮兰染色剂边界层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两者边界层之间转换关系的求得,为应用亮兰染色剂准确指示非反应性溶质迁移边界层成为可能提供了一条思路。
郑继勇王丽梅邵明安
关键词:边界层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条件下的土壤干化问题被引量:22
2004年
介绍了土壤干化的概念及其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和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不利影响 ,说明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化现象的出现是树 (草 )种选择不当和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 ,论述了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几十年来没有取得成效的原因在于人类活动的逆向作用 ,包括植被类型选择失当 ,群落生产力过高 ,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在植被恢复演替中的重要作用等。这些不合理的措施一方面导致了大面积低效低产林的形成 ,另一方面又恶化了植被赖以生存的水分生态条件 ,加速了土壤干化现象的出现。由于其对植被建设的严重不良影响 ,必然影响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建 ,在此意义上 ,解决土壤干化问题是目前退耕还林 (草 )工程面临的最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王力邵明安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土壤干化植被建设植被演替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生态修复限制因子及评价指标筛选被引量:14
2005年
全球环境问题与危机的加剧,使生态安全作为与军事安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等传统安全不同的一种非传统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生态修复不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而且在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中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生态恢复学、生态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土壤学、及水土保持学和土壤侵蚀学等多个领域,按照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发展计划之要求,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修复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探讨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理的筛选了生态修复中的评价指标。
徐宣斌赵军李世清彭珂珊
关键词:生态修复评价指标环境保护
不同水肥条件对杨树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31
2004年
 针对神木试区因水肥不协调而导致大面积低效低产林的现状,以1龄杨树幼苗为指示植物,采用3因子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水、氮(N)、磷(P)3因子对杨树生物量的协调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分对杨树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和氮肥,说明水分是影响杨树生物量的主导因素。水分和氮肥、氮肥和磷肥间存在交互效应,且水分和氮肥的交互作用>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作用,而水分和磷肥的交互作用不明显。3个因素中,N,P2个因素对杨树生物量的边际效应较为敏感,说明合理施肥对改善杨树的生长状况有重要意义。以上结论说明,黄土高原低效低产林改造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土壤含水量,培肥土壤,改善其水肥不协调的状况。
王力邵明安侯庆春张青峰
关键词:杨树生物量磷肥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锦鸡儿灌丛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40
2005年
本文选择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定西地区的一种地带性植被,天然甘蒙锦鸡儿灌丛,将其0~9.9m深的土壤水分含量与人工柠条锦鸡儿灌丛、人工杏树林、天然草地、放牧荒坡和农地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天然锦鸡儿灌丛在1m以下土壤各层的水分含量均高于人工柠条灌丛和人工杏树林,而与放牧荒坡和农地的土壤湿度接近,略低于农地.天然锦鸡儿灌丛4m以上土层的土壤湿度还明显高于天然草地;天然锦鸡儿灌丛形成的难效无效水层深度在2m土层以上,而人工柠条灌丛形成的难效无效水层则深达5.6m,人工杏树林4.2m,天然草地、放牧荒坡分别为3.6m和3.3m,农地1m.
王志强刘宝元王晓兰
关键词:灌丛荒坡锦鸡儿杏树半干旱区
北方农牧交错带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被引量:12
2003年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侵蚀十分严重,降水是土壤水蚀的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水因素对土壤水蚀的潜在作用能力。利用农牧交错带内及邻近市县共109个气象站的1971~1998年的逐日降水量,计算农牧交错带的降雨侵蚀力并分析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显示农牧交错带降雨侵蚀力值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近30年来农牧交错带多数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即由降水引起土壤水蚀的潜在能力增加;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季节分布十分集中,根据降雨侵蚀力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将农牧交错带划分为4大类型区。
章文波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降雨侵蚀力土壤侵蚀日降水量土壤水蚀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林与刺槐人工林地土壤干化状况对比被引量:35
2005年
详细调查和对比分析了子午岭(富县)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植被状况,发现天然林地水分亏缺不严重,只在浅层形成了轻度亏缺,并在雨季后能得到及时的恢复;同时这种亏缺并没有影响到天然植被的发育与演替。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则亏缺明显,深层亏缺尤为严重,土壤含水量最低平均达到5.90%,已接近凋萎湿度,且这种水分亏缺严重影响了人工林的生存和发展,部分林地已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天然林地土壤水分状况明显优于人工林地的原因是天然林在林分结构上形成了典型的“乔-灌-草”复层稳定的空间层片结构,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天然林在物种的组成成分上逐渐向喜干物种方向发展,以适应气候旱化的总趋势;而人工林则因其结构简单,物种单一,自我调节能力差,在连续干旱的条件下因植被对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形成了严重程度不一的土壤干化层。同时,从天然植被的自然水分状况入手,提出了“林地稳定土壤持水量”的概念,来界定土壤干化现象:依据土壤水分的亏缺现状初步将干化程度分为轻度干层(8%~10%)、中度干层(6%~8%)和严重干层(<6%)3个等级;依据土壤水分的补偿深度又将其划分为临时性干层和持续性干层。研究认为,当前人工林地的土壤水分出现严重亏缺而形成土壤干化层是人为不合理经营造成人工林群落林分结构不完善的结果,如果人为干预适当,能创造出类似于天然植被的生存条件,人工植被完全有可能得到正常的生存和发展。
王力邵明安王全九贾志宽
关键词:水分亏缺土壤干层天然林刺槐人工林
韭园沟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的优化规划SD模型被引量:3
2003年
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韭园沟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的优化规划SD模型,并进行长时间(1975~2100年)动态仿真研究。得到该流域19座骨干坝、251座生产坝的优化布局和坝高、拦泥坝高、滞洪坝高、坝结构及坝系相对稳定状态的优化规划方案,它为相对稳定坝系优化规划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张汉雄邵明安张兴昌
关键词:优化规划SD模型坝系仿真动态系统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剖面矿质氮累积影响——以纸坊沟流域试验区为例被引量:14
2004年
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在位于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安塞纸坊沟流域采集68个剖面样品,探讨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剖面中残留矿质态氮的变化;同时采取该流域连续14年施用不同肥料处理的坡地长期定位试验剖面土样,研究连续施肥对农田土壤剖面残留NO3--N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累积基本不受植被恢复及植类型的影响,但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量随植被恢复而下降。林地、草地和农田0~50cm土层平均累积的NO3--N分别为17 4kg/hm2,14 9kg/hm2和39 9kg/hm2;林地和草地剖面中NO3--N累积量所占矿质氮总累积量比例远小于NH4+-N,而对农田土壤,剖面中NO3--N累积量所占比例与NH4+-N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农田土壤剖面中NO3--N累积量所占比例显著大于林地和草地。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农田连续施用氮肥会显著增加土壤剖面中残留NO3--N累积,当农田退耕还林还草后,累积的这一部分NO3--N因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生物固定和损失等途径而下降,最终达到低而稳定的水平。
黄思光李世清王启勇杨改河张兴昌
关键词: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剖面矿质氮累积纸坊沟流域试验区
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特征及其生态恢复的意义被引量:6
2003年
对黄土高原景观生态学特征的分析表明:黄土高原景观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显著的黄土垂直节理特征,独特的坡面景观结构、微地貌景观以及农业景观,呈现以景观带为基质,斑、廊、缘为点缀的复杂景观镶嵌格局;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景观变化和地质时间尺度景观变化,沟蚀系统的发展决定了其地貌景观的基本骨架和发展方向.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要遵从景观生态学原理,科学理解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涵义,合理选择林草恢复措施等.
胡良军邵明安杨文治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