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084)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琳许崇安王小杰刘云鹏张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肺癌
  • 3篇细胞
  • 3篇小细胞
  • 3篇敏感性
  • 3篇化疗
  • 3篇化疗敏感
  • 3篇化疗敏感性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铂类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药物
  • 2篇预后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许崇安
  • 5篇李琳
  • 3篇王小杰
  • 2篇刘云鹏
  • 2篇张晔
  • 1篇田大力
  • 1篇于萍
  • 1篇冯丹
  • 1篇李嵚
  • 1篇胡雪君
  • 1篇高艳
  • 1篇刘艳
  • 1篇智连义

传媒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RCC1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129例手术切除NSCLC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RCC1表达情况,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在NSCLC组织中ERCC1表达阳性率为48.1%。ERCC1表达与年龄、性别、期别、病理类型均未见相关性,P均>0.05。ERCC1低、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期为60、29个月,P=0.0001。分层分析发现Ⅰ期ER-CC1阳性表达的预后明显好于ER-CC1阴性表达,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2和60个月,P=0.0165。而Ⅱ和ⅢA期ERCC1阴性表达较ERCC1阳性预后为好,Ⅱ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和23个月,P=0.0000;ⅢA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6和15个月,P=0.0110。结论:NSCLC组织中存在ERCC1表达;ERCC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RCC1表达对Ⅰ期和Ⅱ~ⅢA期NSCLC术后生存具有双重效应;ERCC1表达状态是NSCL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李琳许崇安田大力智连义高艳刘云鹏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ERCC1和XRCC1多态性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化疗的敏感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118C/T和XRCC1 Arg194Trp多态性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149例经病理确诊的接受含铂两药方案化疗的NSCLC患者外周血ERCC1 118和XRCC1 194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经2个周期化疗后,149例进展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2.9%。携带至少1个ERCC1 118T突变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至少是C/C野生型基因携带者的3倍(49.1%vs 23.4%,OR=3.156,95%CI:1.548~6.334,P=0.001)。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Trp突变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rg/Arg基因型携带者(41.3%vs 23.2%,OR=2.326,95%CI:1.138~4.753,P=0.019)。ERCC1 118C/T和XRCC1 Arg194Trp 2个基因多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携带至少1个ERCC1 118 T突变基因同时又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Trp突变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时携带ERCC1 118C/C和XRCC1 194Arg/Arg野生型基因者(66.7%vs 17.1%,OR=9.714,95%CI:3.104~30.406,P<0.001)。结论与单基因检测比较,2个基因的联合检测在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中的价值更大。ERCC1 118和XRCC1 194基因多态联合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ERCC1和XRCC1基因型的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
许崇安李嵚王小杰李琳
关键词:化疗敏感性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D)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二药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ERCC1 118C/T、C8092A与XPD Asn312Asp、Lys751Gln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130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8%(44/130),其中部分缓解(PR)44例(33.8%),疾病稳定(SD)54例(41.6%),疾病进展(PD)32例(24.6%)。ERCC1 118C/T+T/T基因型化疗ORR(52.4%)是C/C基因型(41.8%)的3.300倍[95%CI(1.104,9.864),P=0.003]。XPD Asp312Asn、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62.5%)是其他基因型的(29.2%)的3.922倍[95%CI(1.320,11.649),P=0.010]。ERCC1 118C/T(或T/T)、XPD Asp312Asn与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58.0%)是ERCC1 118C/C、XPD Asp312Asp与Lys751Lys基因型的(31.8%)的3.571倍[95%CI(1.082,11.793),P=0.032]。应用SHEsis分析软件发现以其他单体型组为参照,A-C单体型化疗ORR显著提高(P=0.039)。结论 ERCC1 118C/T和XPD Asp312Asn、Lys751Gln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
王小杰许崇安张晔李琳刘艳
关键词: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XRCC1和XRCC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1年
背景与目的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XRCC1)和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3,XRCC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含铂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DNA中XRCC1 Arg194 TrP、Arg399 Gln和XRCC3 Thr241 Met基因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130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含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化疗总有效率为33.8%。XRCC1 194和399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而XRCC3 241基因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145)。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 Trp等位基因者化疗有效率至少是携带Arg/Arg基因型患者的2.5倍(42.1%vs22.2%,OR=2.545,95%CI:1.159-5.590,P=0.020)。携带XRCC1399 Arg/Arg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为45.5%,明显高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者(21.9%)(OR=0.336,95%CI:0.156-0.722,P=0.005)。XRCC1 194和399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联合作用,同时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 Trp等位基因和399 Arg/Arg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时携带194 Arg/Arg和399 Arg/Gln基因型者(44.4%vs 18.8%,OR=3.467,95%CI:1.223-9.782,P=0.019)。XRCC1和XRCC3基因多态性在化疗敏感性方面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 Trp等位基因和399 Arg/Arg野生型基因同时又携带XRCC3 241 Thr/Met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基因型携带者。结论 XRCC1和XRCC3的多态联合可能与晚期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具有相关性。
许崇安王小杰张晔李琳
关键词:XRCC1XRCC3单核苷酸多态性化疗敏感性
ERCC1和GST-pi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被引量:12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GST-pi)与肿瘤的发生与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和GST-pi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148例肺癌标本,与7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一起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CC1和GST-pi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RCC1和GST-pi在肺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2%和73.6%,ERCC1和GST-pi在正常肺组织标本中均无表达,ERCC1阳性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和吸烟指数<400的患者中明显升高(P值均<0.05),GST-pi阳性表达在无吸烟者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P值均<0.05)。ERCC1和GST-pi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3,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RCC1阳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优于阴性表达者,ERCC1的表达与生存显著相关(P=0.037),GST-pi的表达与生存无显著相关(P=0.614)。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中肿瘤大小(P=0.028,95%CI:1.087-4.378,RR=2.181)和临床分期(P=0.019,95%CI:1.076-2.279,RR=1.566)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RCC1和GST-pi的表达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ERCC1和GST-pi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升高并且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ERCC1阳性表达者生存期长,可能在预后判定中有一定作用。
许崇安冯丹李琳于萍胡雪君刘云鹏
关键词: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