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10WD13)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周玉芳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巴赫金
  • 1篇性别角色
  • 1篇性别隐喻
  • 1篇隐喻
  • 1篇女性
  • 1篇文体学
  • 1篇文体学视角
  • 1篇及物性
  • 1篇角色

机构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聊城大学

作者

  • 2篇周玉芳

传媒

  • 2篇俄罗斯文艺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巴赫金符号学理论对性别隐喻的批评认知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看似平常和自然的语言符号反映了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体现了社会事实被再现和构建的模式。比如在文学作品的隐喻中,女性常常被物品化或动(植)物化。本文运用巴赫金符号学理论,结合批评-认知话语分析方法,从符号的物质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等方面,举例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隐喻,揭示看似习惯而规约性的语言表达背后隐藏的性别歧视意识形态。
周玉芳
关键词:性别隐喻
巴赫金理论“对话”韩礼德模式——女性文体学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将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对话理论,与韩礼德及物性分析模式相结合,从女性文体学视角对英语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与俄语小说《大乌鸦》中两个恋爱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话理论与及物性分析的结合,可以有效解码语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隐性性别歧视。文学语篇中的男女角色,尤其是性角色,通常是"定型"的,即男性人物一般能够主导自己的环境和命运,而女性人物往往是处在一种被动、无助的状态。
周玉芳
关键词:及物性性别角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