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Probe-08-1)

作品数:2 被引量:53H指数:2
相关作者:马立成董树文项新葵薛怀民施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江西地矿局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定年
  • 1篇新元古代
  • 1篇岩脉
  • 1篇元古代
  • 1篇早白垩世
  • 1篇造山带
  • 1篇枕状熔岩
  • 1篇熔岩
  • 1篇山带
  • 1篇双桥山群
  • 1篇同构造
  • 1篇锆石
  • 1篇伟晶岩
  • 1篇伟晶岩脉
  • 1篇细碧-角斑岩
  • 1篇江南造山带
  • 1篇角斑岩
  • 1篇赣北
  • 1篇白垩世
  • 1篇斑岩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江西地矿局

作者

  • 2篇董树文
  • 2篇马立成
  • 1篇薛怀民
  • 1篇项新葵
  • 1篇崔建军
  • 1篇施炜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赣北庐山地区新元古代细碧-角斑岩系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9
2010年
江西庐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东段北侧,出露前震旦纪星子群和双桥群变质岩,最近在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了一套枕状构造发育的细碧岩-角斑岩组合。通过对细碧岩-角斑岩组合和与其紧密共生的英安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组合具有洋岛型玄武岩的特点,形成环境为陆壳基础上的弧后小洋盆;英安岩中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表面年龄介于830~850Ma,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40±7)Ma。因此,皖南(歙县)缝合带有可能呈近东西向一直延伸到赣北的庐山地区,而江南造山带至少在830~850Ma期间仍未关闭;同时也证明双桥山群是中、下扬子地块"一盖多底"中基底的一部分。
董树文薛怀民项新葵马立成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双桥山群
135~130 Ma:大别山第二次“去根”时间?被引量:4
2014年
大别杂岩主要由早白垩世侵入岩和三叠纪变质岩组成。它的四周是四条区域性韧性剪切带:郯城—庐江断裂,商城—麻城断裂,襄樊—广济断裂和晓天—磨子潭断裂。其中,晓天—磨子潭断裂和襄樊—广济断裂在早白垩世具有相反的走滑剪切方向:北侧的边界断裂(晓天—磨子潭断裂)是一个左行剪切断裂,而南侧的边界断裂(襄樊—广济断裂)是一个右行剪切断裂。在大别杂岩内部,早白垩世低角度剪切面理的倾伏向以SE向或NW向为主。这些晚期剪切面理上的拉伸线理的倾伏向同样为SE或NW向。大别杂岩总体具有朝SE向挤出和顶部相对朝NW向剪切的构造特征。这些表明晚中生代是该杂岩演化的重要阶段。该杂岩的边界断裂和内部构造特征指示其晚期抬升是沿造山带方向(SE—NW)以低角度方式进行的。这一过程直接导致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同构造岩浆岩被抬升至近地表。同时,年代学研究表明:大别杂岩(扬子板块东北缘地壳)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经历大规模混合岩化的时间为145-135 Ma,同造山岩浆作用的时间为145-135 Ma,后造山火山-岩浆活动的时间为135-120 Ma。因此,该杂岩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所记录的早白垩世抬升过程不是印支事件的后续,而是燕山期陆内造山及随后发生的伸展过程有关。尽管这一陆内造山事件的起始时间至今仍不确定,但大别山未变形岩体(130-120 Ma)的年代学研究结果和我们新测得的同构造伟晶岩脉的锆石U-Pb年龄(130 Ma)为早白垩地壳变形提供了良好的上限制约。这样,大别山经历了三叠纪碰撞造山和伸展,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造山-伸展二次过程。
崔建军董树文马立成施炜
关键词:SHRIMP锆石U-PB定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